郭 玥
(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第一實驗小學校 重慶 400039)
從目前的形式中來看,道德與法治教學已經成為小學階段教育的重點內容之一。這不僅關系到小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升,還直接關系到學生道德品質的有效提升。因此教師可以帶領小學生更深入的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可以了解如何透過現象看本質,從而有效強化小學生的道德品質。
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小學生的學習方式都比較單一,教師的教學觀念也比較傳統,導致小學生的思維比較落后,沒有讓小學生真正感受到道德與法治知識的重要性。而且很多教師過于看重“黑板式”教學方式,讓學生被動地接受文化知識,很多時候都是教師教什么內容,學生就學習什么內容,并沒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導致學生沒有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興趣。而且教師也沒有注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導致很多小學生都無法在日后更好提升自己,以至教師無法更好教育學生,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力會很大程度上降低[1]。
在小學階段,因為學生的學習能力不足,年齡比較小,就會直接導致學生對文化知識的掌握程度不足,以至于很多小學生都無法更全面的接受知識。而且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往往只是關注文化知識的講解,卻沒有正確指導學生,未能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直接降低了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效果。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想要更好教授學生知識,就需要建立素質教育的理念,同時將素質教育理念逐漸融入到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讓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更好學習。教師在教學中還需要注重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這樣就可以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而且教師在教育學生的時候還需要逐漸轉變傳統的理念,這樣就可以重視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的發展,并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而且教師還可以開展多樣化的課堂,進而培養學生好的品質,讓學生可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進而在培養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思維能力[2]。
例如:學生在學習樂于助人這一課的時候,教師便可以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而讓學生可以認識到道德與法治知識的重要性,這樣教師才能更好教育學生,并更有效引導學生。而且為了加強學生對知識的印象,也讓學生可以深入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就需要帶領學生進行實踐,將學生的生活與實踐相結合,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全面的理解知識,還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進而達到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
對小學生來說,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開展是非常有必要的,想要教育好學生需要從小時候抓起。小學生的這個年齡段正是學習和發展的必要階段,因此教師需要關注到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重要性,同時將學生的注意力直接引進到課堂中來,讓學生可以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質,并明確社會給予學生的根本任務,認識到道德與法治的文化內涵。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加深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情境化教學是最能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式。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創設真實情境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開展角色扮演的活動。
例如:教師在講述“安全”這一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創設相應教學情境,讓學生可以直接參與到角色扮演中來,這樣就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從而更好開展教學。教師可以給學生創設道路上的情境,要求幾位學生扮演警察,幾位學生辦完路人,幾位學生扮演司機。從角色扮演中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有趣性,還可以讓學生明確如何遵守交通規則,并了解交通事故給人和家庭帶來的危害,這樣就會讓學生對交通規則有深刻的印象。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現階段越來越多的教師都逐漸認識到新型教學模式的重要性,因此很多教師都針對小學生的綜合發展以及自身素質,開展了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讓小學生在日后更好提升自己,并明確自身的地位。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師需要對教授小學生的知識進行整理,然后選擇重點來進行講述,同時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開展生活化、問題化的教學手段。而且很多教師都認識到一些陳舊的教學模式并不適合小學生,因此都開始積極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將道德與法治知識真正傳授給學生,從而讓學生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