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捷
(福建省泉州城東中學 福建 362000)
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中逐漸轉變傳統教學思想,逐漸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單一性。傳統教學觀念當中的很多理念,已經無法滿足新時期背景下各學科在學習時的基本要求。也正是在這種形勢下,各種先進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被教師應用在高中生物教學中。
新時期背景下,隨著教育教學體制的改革、創新發展,對于當代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和作用。尤其是在當前生命科學不斷進步和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社會責任感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中生物學科當中涉及到的各種知識,可以對現實社會當中很多現象進行解釋、辨別和分析。在這種形勢下,高中生物教材當中所涉及到的諸多知識點,比如人類的遺傳、環境污染等,這些其實都與社會責任感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因此,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除了要向學生們傳輸最基本的課本知識之外,還要結合現實要求,對學生們的社會責任素養進行有效的培養。尤其是在當前多媒體技術已經逐漸普及的背景下,通過多媒體技術在其中的高效利用,可以為學生們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們通過多媒體技術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現學生們社會責任素養的培養,引導學生們利用已經學習到的生物知識,對現實生活中的諸多問題進行合理的分析。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們養成良好的社會責任意識,而且還可以提高自己對于現實生活中各方面的責任感。
多媒體技術在現代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將過去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單一性、極限性問題全部都進行有效的處理,以一種靈活、多變以及生動形象的方式,將各種抽象的知識點轉變成為比較容易接受的內容,這樣有利于幫助學生們更好的學習生物知識[1]。對學生們的社會責任意識培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眾所周知,高中生物教學內容過于抽象、復雜,需要學生們記憶的理論知識相對比較多。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時,要結合現實情況,對教學方案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將學生們作為其中的中心,發揮出學生們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強調學生們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生物教學中,要想從根本上滲透社會責任素養,就必須要結合生物知識內容,向學生們宣傳和推廣有關生命、環保以及健康生活等方面的知識點,讓學生們從思想認知方面可以實現積極的轉變。這種形勢下,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們養成良好的專業素養,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們的社會責任素養,實現學生們生物專業技能、知識點的提升。
比如,在“生物系統的物質循環”這一節相關內容的教學中,為了從中滲透社會責任素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構建碳循環模型,為學生們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們可以真正的融入到情境教學中,這對課堂教學內容也可以起到良好的豐富效果。教學時,可以直接通過多媒體技術在其中合理的應用,為學生們播放有關沙漠化、洪水以及洪澇災害等這些自然災害事故帶來的一系列破壞影響,不僅會威脅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而且最為嚴重的一點就是直接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影響。此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們提出問題,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想法,說出為什么生態系統會出現這些重大災害問題,如今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當如何對生態環境進行修復和保護[2]。整個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們產生強烈的認同感,提升學生們的使命感,這對學生們的思想認知具有非常重要的轉變影響,可以讓學生們真正感受到這些資源、能源的珍貴性。通過實踐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有利于讓學生們感受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對學生們的社會責任素養培養具有實質性意義。
眾所周知,多媒體技術在如今教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多媒體在日常教學中,不僅有利于將生物中一些抽象、復雜難懂的知識點轉變成為簡單、生動形象的內容,而且學生們在理解方面也會更加容易。在學生們社會責任素養的滲透中,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水平。比如在“生物圈與細胞”這一節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提前做好備課準備,以多媒體技術為基礎,讓學生們可以從中了解到“生命活動必須要有細胞作為支持才能夠實現”。教師可以列舉生活中的現實案例,比如人類的胚胎發育,人類的生命一般都是從受精卵開始,經過細胞的分裂、分化后才能夠實現人類逐漸的發育和成長。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將這一過程生動形象的演示出來,這樣有利于學生們以一種更加直觀的方式對其進行深入了解。這樣不僅有利于引發學生們的自主思考,而且還可以在生命系統的教育教學中,讓學生們提高其自身的社會責任素養。
多媒體技術已經逐漸在各學科教學中普及,高中生物教學中,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還可以挖掘學生們的潛在能力,實現對人才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