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依湘
(四川省綿陽中學實驗學校 四川 621000)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都開始提倡“細讀文本,深度閱讀”的理念,這種理念的提出不僅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可以擴展學生的閱讀方式,讓學生可以在閱讀中學習到更為豐富的語文知識,并把握好學習的具體對象,這樣還可以有效避免學生出現低效率閱讀的問題。但是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并沒有注重對學生文本細讀能力的培養,在培養中也遇到了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不僅會背離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還很多程度上沒有注重文本的細節,導致學生在閱讀中出現了很多的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需要開展新型的教學,找到學生可行的閱讀模式,并打好學生的閱讀基礎,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進而滿足更多學生的學習需要。
在高中語文課堂中,教師為了更好教授學生知識,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就需要逐漸掌握好適合學生的方式,注重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思考過程,同時注重細讀問題的設計,讓學生可以在高中語文文本細讀中關注到學生的閱讀經驗以及閱讀能力,這樣才能讓學生更深入的進行體會語文知識,進而認識到高中語文文本細讀的重要作用。而且教師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基礎上,還需要從學生的自身特點出發,有效將細讀的內容轉化為具有階梯性的學習問題,以此來擴展學生的學習思維,讓學生可以更好感受到語文知識的獨特魅力,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讓學生可以認識到高中語文文本細讀的價值[1]。而且在高中語文文本細讀中,教師還需要同學生之間進行開展對話,讓學生可以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帶著問題進行閱讀文章,從而實現文本細讀的有效價值。
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注重核心問題的設置。課堂中的核心問題主要指的就是本單元或者本篇課文的主問題,也就是教學中的核心內容,學生只有學習好核心內容,才能真正了解整篇文章的意義,同時明確文章的中心思想,這些知識對高中生本身來說具有一定的指向作用。而且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文本之前還需要了解文本在整本書中的重要位置,也需要感受到文本在整篇文章中的價值所在,這樣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還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例如:高中生在進行學習《我與地壇》這一課的時候,教師便可以針對學生的情況開展文本細讀的方式。學生在進行閱讀之前,教師需要給與學生相應的引導,讓學生可以明白教材選取這篇文章在本單元中的作用,然后看一看這篇文章與整個單元之間的關系。而教師可以針對文章提出問題,讓學生可以帶著問題去閱讀文章。教師可以提出:“地壇在我國有著什么樣的地位?”學生針對這個問題去閱讀,在文章中尋找到答案,思考后可以確定“地壇的本身地位”的主要問題。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注重將細讀內容轉變為一些機智性話語。這種方式主要表現在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針對某一個問題進行有效對話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相應的引導,然后與學生進行交流,注重細讀成果的分享[2]。這樣就可以提高學生的文本細讀能力。例如:學生在進行閱讀《神的一滴》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便可以采用交流的方式,與學生之間對文章的內容進行研究、探討,同時巧妙應用“來吧,瓦爾登湖......”這種句式。教師還可以同學生之間進行開展活動,學生可以通過閱讀之后的文章來理解文章的含義,然后為瓦爾登湖說一句宣傳語,通過這種形式就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學習文章內容,還可以更高效訓練學生的交際用語。又例如:在進行學習《赤壁賦》這一文,教師不要直接給學生講述文章的內容,而是需要給學生講述一些歷史知識,對這篇文章的作者蘇軾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學生經過多年的學習,已經學習到蘇軾相關的很多詩詞、文章,因此教師可以為學生拓展課外知識,同時結合文章中蘇軾透露出的思想,巧妙加入“人生倏忽百年,江山萬古長青”的意境,以此來引導學生,讓學生可以感受到“一蓑煙雨任平生的人生豁達、坦蕩”。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有情感的朗讀文章,并給學生搭配上相應的音樂,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更高效提升學生的語文文本細讀能力。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深入,在現階段的高中語文課堂中,教師不僅需要教授學生大量的語文知識,還需要不斷實現高中生文本細讀能力的培養,這樣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滿足更多學生的學習需要。而且文本細讀一直以來都是閱讀教學走向高效發展的必要途徑。因此教師在教授學生知識的時候需要讓學生認識到開展文本細讀的重要性,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可以逐漸感受到閱讀的有趣性。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還需要注重文本細讀的結果,可以將傳統靜態的閱讀模式逐漸向動態的、可操作性的閱讀方式進行轉化,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讓學生可以在日后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并落實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以及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