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源
(重慶市求精中學校 重慶 400015)
初中數學復習課是初中數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對所學知識的回顧、梳理、運用、提升,它不同于新課的教學,復習課具有很強的重復性、全面性、系統性和概括性,它能梳理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找到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通過復習課,達到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進一步提升對知識的分析解決能力。對教師而言,復習課是對所學知識的整合與提升,也能對教學過程中的不足進行及時的彌補;對學生而言,復習課是對所學知識的歸納和總結,它能使學生對知識的條理更清晰,理解更透徹,運用更靈活,也能對之前不懂的知識做及時的補充與完善。
“復習課最難上”這是很多數學教師發出的感嘆,復習課不像新課那樣有新鮮感,有一個基本公認的課堂教學結構模式,同時很多數學教師仍固執的認為只要多練題學生就能考出好成績,教師就能交差,為此在學生的題海戰、時間戰里,教師也要跟著學生做很多題,并進行一一訂正,人人過關。如此強度,耗費精力不說,自然也沒有更多時間去專研教材,進行有效教學的研究。
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因此,有效教學是要促進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同時也要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
為此,在目前的教學改革行進中,教師應從教學行為、教學觀念以及教學效果等方面著手思考和改變:
有效地復習課要根據復習的內容和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做相應的調整,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教學中,要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生的易錯點和難點上,我在聽隨堂試卷講評課時,發現有的教師在兩個班的教學中內容幾乎一樣,這樣很難做到教學的針對性,也缺乏有的放矢的教學效果。再比如復習過程中,注重習題的多種解法與應用,條件與結論互換,命題能否成立等。經常這樣訓練,可達到以少勝多,提高創新能力的目的。決定復習效果的關鍵因素不是題目的數量,而在于題目的質量和處理水平。做十道考查思路重復的題,不如深入透徹地掌握一道典型題。
在聽課的過程中,我發現多數教師都有意識的培養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但若當天的教學內容多或當堂課進行一段時間后,發現教學內容無法完成時,便又出現老師一人“獨唱”的局面,其實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學生很容易疲倦,教學效果也不好。有效教學要堅持精講,不要用教師的思維代替學生思維,努力使單調的“重復”變為生動積極的“再現”,教師不能“壟斷”整個復習課堂,要在復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只會讓學生學得累,消化不了,從而導致學習效果差。
一堂成功的復習課,需要設置合理的問題情境,它能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使學生對知識有疑問卻又很有興趣去解決,從而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引發思考。但有的教師為了設置情境,牽強附會、熱鬧浮躁、華而不實,所以在設置問題情境時,要以“有意義、適度、恰當”的問題引入,要在知識形成的“關鍵點”上,在運用數學思想方法產生解決問題策略的“關節點”上,在數學知識之間聯系的“聯結點”上,在數學問題變式的“發散點”上,在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內設置具有較好指向性和合理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臺。
復習課中學生往往缺乏學習的自主性,教師常常是將知識直接交給學生,缺乏指導學生自己整理、歸納和掌握復習方法的過程。對于學生在學習中所出現的問題,很多老師并沒有指出問題的出錯點,而是直接用正確的結果取而代之,忽略了讓學生更正和重新認識的過程。這種教師居高臨下的態度,讓師生間難以平等交流,學生缺乏反饋,課堂效果自然不好。以錯示警,即由問題錯解的糾正深化對數學概念、定理的理解和運用。在數學的教學實踐中,經常會遇到學生對概念的內涵、定理的條件和結論、公式的適用范圍不能正確和深刻理解。復習時應通過“示錯”來鞏固知識,使學生真正認識所學知識的本質,從而達到進一步牢固掌握知識的目的。
比如:問題1:在一面靠墻的空地上用長為24米的籬笆,圍成中間隔有兩道籬笆的長方形花圃,設花圃的寬AB為x米,面積為y平方米。
(1)求y與x的函數關系式及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2)若墻的最大可用長度為8米,則x取何值時所圍成的花圃面積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此題型求解二次函數關系式問題不大,難點在于學生能否把二次函數最值問題和實際問題有機聯系起來。(2)的錯解是:當x=3米時,y=36平方米.
∵0<24-4x≤8,∴4≤x<6,當x=3時,不滿足自變量取值范圍.
∴當x=4時,y=32.
該問題能使學生在糾錯的過程中復習基礎知識的同時加深對問題本質的理解,從而明確心理定勢會阻礙思維的發展,知道解題時要多層面、多角度地去觀察思考,尤其要注意得到的解必須符合生活實際情況。
有的教師為了體現課堂上師生互動,一個接一個的對學生提問,導致問題細小瑣碎、難易度不當、也不利于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和探究。
復習題始終貫穿整個初中數學復習課中,它的作用是希望學生從復習題中鞏固所學知識,從而提升數學思維和數學能力。然而,很多的學生不會反思,這種學習方式自然提升緩慢,甚至倒退。被動的學習方式是低效的,針對這一現狀,教師應該注重引導學生有效的學習方式發展,將現有教材中的題目進行變式整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簡單的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