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靜
(山東輕工職業學院 山東淄博 255300)
關鍵字:思政教育;融媒體;大數據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目前,對于青少年,他們接觸的不再是單純的課本知識,而是通過各種平臺、自媒體來獲取相關信息。這些大量的文本或視頻信息,內容質量參差不齊,在給學生帶來了新鮮感沖擊力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的思想和行為。
為了能更好地對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培育好我們祖國的未來人才。作為高校教師、輔導員,要積極適應時代的發展,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平臺進行思政教育的宣傳,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結合目前思政教育的現狀,下面將從融媒體技術、課程創新等方面對思政教育與媒體建設的融合發展途徑進行研究分析。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新型媒介傳播手段不斷誕生,不同的傳播組織、不同的傳媒技術以及不同傳播通道之間日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新媒介和傳統媒介開始相互交織和融合,從而進入了多媒體共存的“融媒”時代。
“融媒體”是指充分利用媒介載體,把網絡、廣播、電視、報紙等既有共同點,又存在互補性的不同媒體,在人力、內容、宣傳等方面進行全面整合,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體。
在融媒體環境下,依托這種新媒體平臺,各種信息傳播速度快,時效也快。目前,國家對“融媒體”的發展支持力度非常大。基于國家政策文件支持下,已經有很多科技公司進行了融媒體平臺的研發。借助新興的融媒體平臺,依托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等,可以完成統一的信息采集,音頻、視頻、圖文等多種媒體格式的內容編輯和格式適配,并能面向多渠道、多種終端等平臺進行發布,包括第三方自媒體平臺。特別是隨著5G的到來,內容的傳播已經從圖文走向視頻化,通過融媒體這種傳播方式,能更好地將枯燥乏味的思政教育以視頻等方式進行傳播教學。這種全新的教學方式也符合新時代的特點,避免了傳統教育模式下的灌輸式教學,對學生而言更具有吸引力。
在現今網絡時代,網絡語言已經被大眾年輕人所接受。作為高校的學生,在平時生活學習中也經常使用網絡語言,他們容易接受與時代同步發展的新事物。因此,無論是在高校思想政治課還是在思政教育過程中,都應當了解學生喜歡的話題。借助融媒體平臺,利用網絡用語將話題與思政教育相融合,把思想嵌入到話題當中。通過更好的表達方式,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讓學生更容易=接受,進而慢慢引導學生的思想與行為。
基于學生個體成長發展的特點,在開展思政工作時,要將傳播的內容與對象進行分層分類。因為不同的學生對思政教育認識不同,思想覺悟也不在同一高度。作為高校教師、輔導員在做工作時,切記不要對他們統一對待。制作的思政教育的傳播內容信息,也要根據不同的學生進行合理推送,確保每個學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學生身邊的榜樣往往能更好地激勵學生,引導學生。作為輔導員,可以通過在舉行班級活動建設過程中,發現學生身邊具有積極正能量的人。通過融媒體平臺,擴大影響,在學生中產生連鎖反應,潛移默化地影響其他學生的思想。當然,設計傳播的內容要具有真情實意,貼合學生實際,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學習、工作等狀態,建議對學生學習工作等進行大數據的搜集與整理。數據包括學生的基本信息及在校的各個方面:比如日常考勤、作息時間,學習方面的成績、課堂表現、競賽獎勵,生活中的就餐行為、個人消費,以及其他社團活動、志愿服務、獎勵與處罰等。通過大數據分析,對學生的思想狀態進行初步的篩查與管理,對處于數據最高和最低的同學多加關注。通過大數據分析整理,把得到的數據作為媒體推送內容的一個參考,使思政教育工作更具有針對性。
對于未來的思政教育工作,要站在時代前沿進行規劃與發展。融媒體的出現與應用,5G、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成熟,為思政教育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借著現在這個良好發展環境,把握好機遇,創新教育理念,改變陳舊的觀點,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思政教育內容,使學生能潛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提升自身的價值,使學校的思政教育達到一個嶄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