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洋
(湖南科技大學資源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 湖南湘潭 411201)
隨著新一代科學技術與生產工業的發展,工程類專業的有效應用能夠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變革,從而引發新一場的科技革命。隨著現代社會對于科技的需求,工程創新成為了當前工程類學科發展的重要研究方向。實現對工程類專業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國家改革的重點內容,對工程類專業高素質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不能夠將視野僅僅局限于國內的工程發展,敢于走出去,將視野放眼到全世界的范圍,對人類現有資源和新型資源進行開發與利用,是當代地質工程專業人才創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內容。
想要提升地質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創新能力,應該將目標著眼于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上。受到當前科技、經濟、資源和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僅僅局限于地質勘測等常規地質工程技能已經遠遠無法滿足先進的需求,應該著眼于世界地質工程技術的發展與可持續生存的理念,新型資源的開發、深層地質的勘測、資源開發與環境相互適應等問題成為當今世界面臨的地質工程問題,能夠有效解決此類問題,是對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體現。
當前地質工程問題已經不能夠用某一單純學科專業來進行解決,需要多種學科的有效融合,才能夠最為有效地解決地質工程的一系列問題,這就需要地質工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多種學科的深入學習,這不僅是對其創新能力的考驗,還能使其自主學習能力、思維拓展能力得到有效鍛煉。
想要保證地質工程專業人才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其基本的目標便是可以培養出能夠獨立解決實際地質工程問題的學生。這是對理論文化知識的應用體現,也是學生舉一反三、工作能力的體現。在獨立解決地質工程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有效地融入到現實的工作中,在這個過程中,能夠自主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形成屬于自身意識的工作規律與工作模式,這是對學生專業能力的創新。
受到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這個側重點的影響,教師往往會注重復雜工程地質問題的高素質人才培養,而對于傳統技術人才的培養重視程度不夠。而就我國的目前發展形勢來看,傳統型技術人才的需求仍然占據了大部分,這就會導致創新型技術人才與傳統型技術人才存在嚴重的比例失調。
創新型技術人才注重多學科的交叉,全方面能力的培養,但是因為學習知識的時間有限,會出現專業學科內容與其他學科內容的學習比重產生傾斜,導致學生的專業知識深度無法達到現階段社會對于地質工程技術的要求。
地質工程專業人才的最終目標還是解決地質工程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尤其是具有挑戰性和復雜性的問題。這就需要在教學目標上進行有效的完善。在培養目標的大方向指導下,對各個階段的小目標進行完善,如在基本培養中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在專業培養中能夠做到理論知識熟練運用于實際的工程實踐中、在創新培養中注重舉一反三的能力等,通過一步步的有效學習和指導,學生能夠將文化專業知識熟練運用到不同的工程問題中,從而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應用。
面對地質工程人才創新能力培養的問題時,學科交叉課程體系能夠促進學生全方面素質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對于工程類的專業實踐內容來講,涉及土木、環境、數學、物理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注重學科交叉的課程培養,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面對各種地質工程的復雜問題。
在碩士研究生的學習過程中,往往是一名或者兩名優秀教師來帶領整個學生團隊,這對于教師來說是極大的壓力與負擔,其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會出現分擔的現象,基于這種現狀,可以采取教師聯合的方式,如地質工程的優秀教師可以與土木工程教師、環境工程教師等其他學科的教師進行聯合,來確保每個學生團隊都擁有不同學科的學生,去共同進行某項教學實踐活動,以此來保證教學的效果,減輕教師的負擔,同時還能夠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向其他學生進行學習,彌補自身缺乏的技能,對學生本身的思維也是一種有效的創新。
創新實踐平臺可以基于現代信息技術、多學科交叉等理念進行有效構建,尤其是地質工程專業來講,具有專業性、實踐性等特點。因此在平臺構建時,要從全方面對學生進行考量,可以形成課堂學習、專業深入學習、地質工程實踐和創新實踐四個階段,注重學生科研創新精神、實踐操作精神等綜合能力的發展。
創新型的地質工程人才是基于國家重大戰略目標,以解決實際工程為導向的人才需求標準。在創新型地質工程人才培育中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多學科的相互交流、學生舉一反三能力以及獨立解決各項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從而保證高素質創新型人才與社會、國家需求的有效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