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梅
(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寧波 315000)
2020年初,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下,全國大、中小學開展網絡課堂,進行線上教學,對線上教學進行積極探索,作為正規的學校授課,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全國性大規模的線上集中授課,這不僅是對學生一次高難度挑戰,許多同學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無法與老師進行有效的課堂互動、上課不認真聽講,網課“劃水”……同時也是對授課教師的嚴重挑戰,許多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只能根據以往的一點點經驗摸著石頭過河,逐步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尤其是針對年齡較大的教師,挑戰更是艱巨,各種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運用,以及網絡教學媒體軟件的操作應用,都成為這一教師群體的集中教學痛點。針對以上問題如何提高學生網課的效率,教師如何駕馭網絡課堂提高教學質量,成為我們探討話題的關鍵所在,這其中不乏一些優秀的做法可值得我們借鑒。
傳統的教師備課,只需要對所上課的知識點進行梳理,準備好文字版本的教案或者上課的課件即可滿足日常上課的需要,而對于線上教學,考慮到網絡課堂的特殊性,如果單純地進行一味地灌輸式講解,那么屏幕前可能根本留不住學生,所以對于一些理論較多的課程內容,需要采用多種授課模式,多“備”出一點“花樣”來吸引我們的學生。以引起其對本節課堂所涉及內容的關注,激發其學習的興趣點,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我們的課程當中來,以實現師生有效互動的教學模式。例如,我在上《世界電影賞析》和《結構思考力》兩門課程的過程中,我選擇用錄課軟件Camtasia,對課堂部分內容進行錄制,注意,這里的錄制不是簡單的單方面灌輸,而是在錄制過程中設置與學生互動的問題點,從而引導學生實現有效的課堂互動,對課堂內容進行剪輯編輯后,將完整的“錄課內容”上傳到“超星學習”平臺,通過“超星平臺”發布學習任務,規定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平臺上發布的學習任務和課堂作業。每一位同學的學習進度和作業完成度都會在學習平臺上顯示,一旦發現某位同學沒有按照規定進行學習,或者學習進度落后,教師能夠第一時間掌握這些信息,進而進行有效地提醒,同時這種方式的好處也有利于學習資料的長期保存,對課堂內容不懂的同學,隨時可以回看反復學習,達到一個好的學習效果,這一點是在線下課堂做不到的,可以說,這是線下課堂難以超越的優勢。
花式簽到,嚴查考勤。針對學生在家上網課比較懶散隨意的上課狀態,可采取先在“超星學習平臺”上發布不同的手勢、位置、拍照等多種簽到方式,最后在直播間公布手勢簽到答案、點名來驗證超星學習通簽到結果,以確保每一名同學來到直播間課堂,保障出勤率。對于未按照規定時間來到直播間上課的同學,可以根據學校學生手冊規定,進行一定的處理,最終實現缺勤率為0的目標。
除了嚴查考勤外,還要確保出勤的學生在線上課堂的每一分鐘都是有效的。我采取了“超星”發布任務+QQ群課堂直播相結合的上課模式。正式上課前,需要對網絡直播平臺進行測試,在測試過程中暴露出原本準備的第一平臺,出現上課平臺卡頓、登錄不成功、平臺崩潰等問題,而且原本預備作為第一課堂的超星學習通的課堂效果遠遠不及QQ群課堂好。基于此,最終選定在上課直播的平臺主要以QQ群課堂為主,而簽到、作業任務發布以及錄制視頻的課程在超星學習平臺完成,這樣將兩者有效結合,各司其職,既有一個好的直播效果,又可以監測到學生任務完成度。
靈活互動,玩轉課堂。網課直播過程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教師看不到每一名同學的上課狀態,不好把握學生對知識的領悟程度。針對此,在課堂直播中采用隨機點名“連麥”回答問題、分組布置任務,把課堂真正交到學生手里。課前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對教師布置的任務進行討論、分工,最后匯總成一個成果,由小組成員進行匯報,每一組匯報進行小組PK,教師進行最終點評等多種互動方式,實現教師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主角,調動其積極性,不給學生開小差的機會,使其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將課堂知識內化、吸收。
功夫在于“課后”。真正考驗課堂是否有效的,還在于學生在課程結束后對知識點的消化吸收。針對網絡教學的特點,教師可采用通過超星學習平臺布置作業的方式,將當天課堂的課后作業發送給每一名學生,學生需按照要求在規定時間內提交作業,教師在平臺上會對作業一一進行點評,最終點評的結果會即時反饋給學生,這一點是線下課堂難以比擬的,同時學生可一對一單線與老師進行溝通互動,將課堂與課后進行有效連結,突破難點,掌握好知識;如未按規定上交作業,平臺中會即刻反饋出學生作業完成度,以便于教師及時對學生進行跟蹤提醒,發現后進同學的問題所在,敦促未完成作業的同學盡快完成,學生交作業速度明顯提升;針對學生在課后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學生可將問題發在QQ群內,教師會在QQ群內給學生進行答疑,同學之間也可就一些問題進行討論,學生參與度比較高,對于知識點的吸收效果明顯。
總之,“停課不停學”不僅僅是對線上教學的考驗,同時也是對線上教學模式拓展開新領域的機遇,對于學生和教師而言,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戰,而努力摸索后會發現,原來它又有一番新的天地,許多課堂可以更靈活、更有趣。挑戰伴隨機遇,希望未來課堂教學,會探索出更符合以學生為主體的模式,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