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學習共同體”是日本佐藤學大力倡導的教學能力發展方式,貼合新課標的教師能力要求,但在本土化的過程中面臨缺乏共同愿景,專業發展動力與合作不足等問題,導致其實際應用效果不佳。本研究嘗試以項目學習作為教師專業共同體建構的路徑,在項目學習的基礎上加強教師彼此的聯系和交流,也通過共同處理項目學習的過程,更好的激發教師的主觀能動性。這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職業素質發展機會,在項目小組的磋商和討論中拓展自身的教育能力,也為交流思想和智慧發展奠定培育土壤。因此,教師可以分享學習成果,加深對學習內容的了解,完成知識的綜合處理,有助于提高教師的學術研究能力。
關鍵詞:項目式學習;教師學習共同體;困境;初中英語
一、引言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的專業標準與改革的初始階段相比,發生了新的變化。新課程改革對教師課程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具備更多的共同學習技能、綜合學科的能力和更高的知識水平。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佐藤學提出了構建學習共同體的教學倡議,但在實際開展中卻面臨著發展困境。本文意在通過引入項目式學習,改進初中英語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建構效率和效果。
二、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內涵及發展困境
(一)教師學習共同體
"學習共同體"是指一個由學習者及其助學者(包括教師、專家、輔導者等)共同構成的團體,彼此之間經常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溝通、交流,分享各種學習資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
(二)教師學習共同體的發展困境
1. 專業發展動力不足
在教師學習共同體構建實際操作中,教師往往限于繁雜的日常教學事務,對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參與度和工作積極性都不高。盡管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方法能夠開發更多樣的學習空間和形式,引導教師們深入探究與教育工作實踐、教育素質發展有關的實際問題。但其實際應用過程中,難以對教師當前教育實踐產生直觀、立竿見影的效果,導致教師往往難以對學習共同體產生足夠的積極性,弱化了學習共同體對教師教育能力培養的功能作用。
2.缺乏共同愿景
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出發點和切入視角更偏向學習者,其中指導者的作用發揮較少。其主要目的能夠使教師能夠掌握和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但其中教師們可以因為融入度不高,缺乏共同愿景,發揮的指導作用比較有限。
3.合作意識不強
學習共同體的學習方式需要人有非常主動性的行為,且需要組內成員就共同目的給出自己的看法,在參與討論中,多層次的深度探究問題,以發揮多專業和廣知識面的優勢。如何激發起教師的主動性,使他們有更強的合作意識,是教師學習共同體面臨的共同發展困境。
三、基于項目式學習的教師學習共同體建構路徑
(一)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發展
“項目式學習”(PBL)是一種圍繞項目的教學方法,通過團隊合作開發具有教學實用的教學計劃,與基于以前問題的研究相結合,也能夠組織學生通過集體合作開展研究活動,使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成就,并從中受益。例如筆者根據學生對初中英語的學習情況,設計了“周英語話題”、“職業微體驗”、“多媒體網站”等項目活動。在學術專家帶領下,組織教師建立了“基于項目的學習”小組,在項目培訓和實踐的基礎上,通過教研室的直接領導培訓,與以往項目實踐團隊的交流溝通,秉持著教材整合、一標多本、小初高銜接、學科整合和跨文化學習的原則,研究出思維導圖、觀看職業規劃視頻、職業微體驗、個人分享、討論交流等活動于一體的項目式學習方式。該項目方案的實施為指導教師隊伍,提供實際工作成果和教學思想,這有助于教師隊伍的職業發展。
(二)樹立共同愿景
基于本次研究,筆者認為,還可以建立教師社區共同體發展平臺。通過聯合案例研究和做法,在教師互助的基礎上,整合以前分散的教師培訓和實際研究活動,并在PBL項目的框架內建立了一個“教育社區共同發展平臺”網絡,樹立教師專業能力發展、教育素質提升、區域教育實力進步的共同愿景。可以構建塔式結構的“學習共同體”模式,成立不同學科和年齡組綜合的塔式團隊,樹立共同的發展愿景,以加強對教師培訓方案的總體管理,實現教師職業發展。作為一種基本形式的“頭腦風暴”,項目設計教學在主要學術專家的指導下,每月進行研究,以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成立后,可以圍繞指導教師項目的基礎上進行研究,并通過“項目實踐”、“微項目設計和實施”、“基于項目的培訓”和“基于項目的設計和實施的國家培訓計劃”等,將其與項目培訓課程相結合,通過研究項目課題的選擇、戰略實施、成果標準等進行教學實踐研究。
(三)構建合作學習環境
在新課標要求下,中國基礎教育也應做好質量控制,推行創新發展。其中,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建構需要有良好的合作學習環境來支持,從而為教師的專業發展產生潛移默化的正向影響。可以通過與其他地區攜手合作,友好交流,探討適應學校學習實踐不同發展階段的資源整合利用,構建合作學習的環境,實現在語言、數學、科學、技術、藝術、歷史、社會等學科的跨學科和多元性學習。例如推行以項目為基礎的“教學計劃和戰略”;在兩所學校之間建立合作關系,通過教師課堂互訪,項目教學過程與成果介紹等,學習其他教師的發展經驗,促進教師之間的合作和教育培訓。在良好的合作學習環境中,參與者的理論水平、研究能力、書面表達和語言技能都能夠更好的提升,有利于擴大他們的教育視野,使他們在研究和科學領域上的思考更加活躍。
四、結語
學習共同體的實踐應用中出現了缺乏共同的合作意愿、專業發展動力不足、合作意識不強等問題,影響了學習共同體的建設效果。本文通過引入項目式學習,拓展來了學習共同體的組建形式,實現“基于項目的學習”,通過與多名同學科 ,多學科,或不同學校區域教師合作實施項目學習,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技能。利用項目式學習構建學習共同體,有利于克服學習共同體這種教育方法的問題,實現教師職業的自我發展。
參考文獻:
[1]寇向英.基于項目學習的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0(12):134+94.
[2]趙曉宇,林炳祥.項目化學習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以“My School”教學為例[J].中小學電教,2020(12):73-75.
作者簡介:
韓全志(1984-),男,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漢,碩士研究生,教師,中教一級,東北師大附中明珠學校,研究方向: 學科教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