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海燕
摘 要:群文舞蹈作為群眾自娛自樂的一種文化活動,如何使群文舞蹈創作更加貼近生活,創作出讓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是我們群文工作者一直思考的問題和努力的方向。本文結合舞蹈《流動娃》的創作感悟及實際經驗,進行了思考。
關鍵詞:群文舞蹈;創作;思考
藝術的種類繁多,各具特色,但是對各種藝術形式進行歸納可以發現,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是生活的體現。舞蹈作為一門藝術自然也不例外,生活為舞蹈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所以就更加需要從生活中去尋找創作的源泉,需要我們用心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走進群眾、融入群眾,用作品去傳達他們的心聲,抒發他們的情感。少兒舞蹈《流動娃》就因貼近生活、反映時代風貌,引起觀眾的共鳴和社會的關注。2011年,反映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城市獲得公平教育機會的少兒舞蹈《流動娃》獲得第六屆CCTV電視舞蹈大賽少兒組唯一的金獎。之后,舞蹈《流動娃》六進北京上央視,在全國產生了廣泛的影響。2013年2月,中央文明委在北京召開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文化部蔡武部長在講話中盛贊舞蹈《流動娃》是未成年人題材文藝作品中“廣受好評的精品佳作”。
一、精心選材寄托時代情懷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中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進城務工農民規模持續擴大,其結構也發生重大變化,出現越來越多的家庭化流動趨勢。他們就像候鳥一樣遷徙流動,這其中的流動兒童面臨不能及時入學甚至是失學的問題,更是讓人牽腸掛肚。而舞蹈《流動娃》正是關注現實問題,反映了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情懷,以廣東這個全國農民工大省的流動人員子女為主人公,以幽默、生動、極具表現力的舞蹈語言,把來自全國農民工大省的孩子,分別以四川的芙蓉花、河南的牡丹花、陜西的石榴花、安徽的月季花冠名,表現了他們“坐著火車,跟著爸媽,去廣東新家”,在黨和政府的親切關懷之下,幸福成長、獲得平等讀書機會的感人故事。《流動娃》關注外來工子女的教育這一現實問題,通過巧妙地編排手法,在舞蹈結構上,將敘事與抒情相交融合,在舞蹈語匯上,將外顯與內隱對比互動,從而凸顯時代情懷。整個舞蹈通過小演員們猶疑的舉止、期盼的眼神和歡愉的笑顏,展現了孩子們的天真可愛以及渴望學習的愿望,讓觀眾們感同身受,我們如何忍心讓他們失去學習的機會,失去成長和發展的機會。正所謂最真實的便是最能夠打動人心的,舞蹈《流動娃》之所以能夠如此成功,就是因為力求通過小人物折射大時代、以童真童趣叩問世道人心,用流動的雕塑記錄我們這個時代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二、當代視野下群文舞蹈的創作方向
(一) 緊跟時代步伐找準創作方向
時代發展的巨輪滾滾向前,緊貼時代發展的要求,群文舞蹈的編創也必將闊步前行。黨的十九大報告發出了“加強現實題材創作、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的號召。在群文舞蹈的創作中,要積極體現時代特征,緊跟時代步伐,一方面適應人民群眾不斷變化的審美需求,另一方面,也將新時代的發展變化通過舞蹈形式展現給人民群眾,給人以振奮,給人以啟迪,給人以美的享受。通過提煉、整理從生活中挖掘出來的素材,折射現實問題,緊跟時代步伐,反映出人們在時代變遷中的真實情感,歌頌生活中的真、善、美。就如少兒舞蹈《流動娃》,雖然都不是專業的舞蹈演員,沒有高難的技巧動作,通過小演員們全身心投入的表演和最淳樸的情感流露,反映了“流動娃——祖國的花”這一大時代所產生的社會命題。作為群文舞蹈編導,應該具備政治敏銳性,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道路上創作出既能弘揚社會主旋律,又能彰顯時代風貌的舞蹈作品。作為群文舞蹈作品的創作,不需要展示多高難的舞蹈技巧和動作,用最貼近生活的情感與思想與舞蹈形象完美結合,這種質樸、自然所散發出的濃郁的時代氣息是最打動人心的。
(二)說群眾想說的話,言群眾想言之情
絢爛多姿的生活是創作的源泉,所有的文學、藝術創作都離不開她。世間的愛恨情仇、喜怒哀樂都被她詮釋的淋漓盡致。作為群文舞蹈編創者,從群眾生活中汲取編創靈感,用智慧汲取群眾生活中的養分,從而迸發出反映人民大眾心聲的群文舞蹈創作靈感。這世界上從來都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從普遍存在的事物上,提煉出能夠進行群文舞蹈創作的素材和題材,這樣在兼備共性的同時突出了個性的體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群眾文化是在歷史長河發展中留存下來的一種基層社會文化,她來源于廣大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深深被人民所認知。這就要求群文舞蹈編導用心去感受群眾的喜怒哀樂,用心去了解她們真正所需要的,能夠以小觀大,借助群文舞蹈作品表現出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歌頌主旋律、弘揚正能量。正所謂取藝與民,還藝與民,所有的創作圍繞著人民群眾展開讓我們更加清楚我們的創作是源于誰,依靠誰,為了誰。
(三)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創作源泉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十六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各個地區在歷史發展中,形成了各自獨具特色的傳統、風俗、語言、藝術,從而形成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使我們整個社會映射出盎然生機。因此在群文舞蹈創作時,我們要因地制宜,積極融合地域特點,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群文舞蹈結合起來,使作品具有鮮明的低于特征,以更好地被當地群眾接受和傳播。如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對現代化社會建設有了新的目標,還對社會有了堅定信念,更對人民的基本道德修養提出新的要求。作為群文舞蹈編導,我們要有歷史責任感、使命感,不斷探索和挖掘文化瑰寶,創作出有情懷、有溫度的群文舞蹈作品回饋當今生活在這片神州大地上的廣大人民群眾。
結語:
綜上所述,群文舞蹈的創作要緊跟時代步伐找準創作方向,說群眾想說的話,言群眾想言之情,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創作源泉。就如少兒舞蹈《流動娃》一樣,緊跟時代,貼近生活,用最真實的情感得到觀眾的喜愛,引起共鳴。《流動娃》的成功有力的驗證了“藝術源于生活”這句話,作為群文舞蹈編導,想要編創出讓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就必須找準方向,必須虛心踏實深入“生活”、“群眾”這片土壤,時刻提醒自己與時代脈搏同律動,與廣大群眾共呼吸,努力創作出既符合時代主旋律又滿足群眾審美需求的優秀群文舞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