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賢彬
(重慶市巫山縣官陽初級中學 重慶巫山 404700)
在初中階段,學生剛剛接觸物理這個新型的學科,學起來難度是有的,但是怎樣讓學生去學好這門科目,怎樣使學生培養起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這是我們教師當前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問題教學法通過教師把教學知識點和教學內容轉化為問題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出來,讓學生去回答,這樣的教學方法比教師自問自答要好許多。因為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引起學生對物理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這門學科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幫助學生去學習物理。然而許多教師不能夠很好地將問題教學法這一教學模式運用到自己的課堂當中,因此,為了幫助教師們更好的將問題教學法運用到自己的課堂當中,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在問題教學法的使用背景下,我們教師需要在課前充分備課,把這節課所需要用到的和需要學習的知識點去轉化為問題,在課堂上給學生提出來。首先在提問這個階段,我們教師要充分把握這一問題的難度,設置的問題難度恰當適中,以保證學生能夠回答出來但是又不易回答出來,以此充分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更好的去學習初中物理這門學科,激發學生對于這門學科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
例如,在進行初中物理《熟悉而陌生的力》這一章節的授課時,在上課初始,我先給學生提問了三個問題:什么是力?力的表現形式是什么?你所知道的都有那些力?這三個問題對于剛接觸了不到半年的初中生來說,并不算太難的問題,適當的查找資料很快就能找出答案。問題布置下去,我給學生了五分鐘的思考時間,然后挑選學生起來回答問題,最后,經過檢測,學生們對于“力”的初步認識都非常完美,比起我干巴巴的講課效果要明顯得多。
在運用“問題教學法”時,難免會給學生布置一些不容易做出來或者是回答的問題,遇到這些學生認為困難的,回答不上來的問題,就需要我們教師去引導學生解決,給學生去分析問題,帶領學生解決問題。在學生遇到困難的問題時,往往不需要我們去幫助學生直接解決問題,只需要一個關鍵的指點或者是引導就可以把學生帶到解決問題的這條路上來。所以我們在學生遇到難題時,不要急著去幫學生解決,要試著先去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如果學生不能夠自己解決那就再幫助學生去解決問題[1]。
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壓強》這一章節時,所學習的知識點比較碎,計算公式也比較多。學生遇到問題,往往不是不會做,而是不知道該使用哪些公式去套用,這個時候學生需要的就是老師的引導而不是直接講解。我在學生遇到這種問題時,給學生加以引導并且在課后給學生再次講解各個公式的不同點,以及各個知識點的詳細講解,使學生能夠進一步的去掌握這些知識,從而更好地辨別所學的知識。
幫助學生學會知識和解決問題才是“問題教學法”的最終目的。在物理課堂上,我們教師在對學生提出問題時,學生自己能夠回答的簡單問題就不需要我們教師再次講解,對于學生不會做的,回答不上來的問題,就需要我們教師去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從而更好的解決問題[2]。既然學生有疑問,那么肯定證明學生對于這一知識點的掌握并不牢固,在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之后,需要我們教師再次去幫助學生學習這一知識點,并加強學生對于這一知識點的記憶和做題鍛煉,這樣才能夠使學生熟練地掌握知識,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去學習物理這一學科。
比如,我在帶領學生學習《電流做功與電功率》這一章節時,由于這一章節內容較難,所以在這一章節的開始階段我就一步步的引導學生去學習,而并沒有很放心大膽的直接給學生出一些題目讓學生去思考。這一章節分為四小節,前三節的內容都比較難,尤其是“電流做功的快慢”這一小節。在帶領學生學習這一小節之后,課堂隨堂練學生的做題結果我并不是很滿意,因為學生做題的整體水平都很差,所以我不是特別滿意。但是由于我知道這一章節本身的難度是比較大的,所以在批改完作業之后,我帶領學生首先去又把這一章節的知識點和學習的內容又回顧了一遍加深學生的印象,使學生對這一章節有更深層次的理解,然后才讓學生自己去解決第一次做題所出現的失誤情況,這樣學生能夠把大多數的習題解決。然后,對于學生仍無法解決的難題,我引導學生去分析問題,幫助學生去解決問題,最后使學生完全掌握這一章節。
總而言之,“問題教學法”這一學習方法在初中物理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極為適用。教師只要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三個階段,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的去解決問題,從而更好的幫助學生去學習知識,掌握學習能力和牢記知識點。問題教學法這一教學方法的實施對教師的個人能力也相對要求較高,因為教師學需要把所講的知識內容轉化為恰當的問題,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根據這些問題去學習,從而更好的把握住學習的重點。在使用這個教學方法時,我們教師要加強提高個人能力,更好的轉化使用這一教學方法,從而使“問題教學法”能夠更好的在初中物理教學課堂中所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