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芳
紹興第二醫院,浙江紹興 312000
醫院消毒供應中心是醫院感染管理的重點部門,其工作效率與質量直接影響醫院的醫療質量和安全[1]。復用醫療器械的消毒滅菌工作是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之重。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各類微創、精密、貴重醫療器械的應用。傳統消毒供應中心管理中缺乏對復用醫療器械消毒滅菌全過程的質量控制管理,造成復用醫療器械消毒滅菌效果不甚理想。三級質量控制管理是通過實行護士長和科室質量控制員-質量控制組長-組員三級管理模式,對復用醫療器械的回收、清洗、檢查包裝、消毒滅菌、儲存發放、運送各個環節加以質量控制,自下而上完成分層質量控制,以明確各級質量控制職責,對各操作環節進行重點質量控制管理,從而提高復用醫療器械消毒滅菌質量的方法[2]。為提高復用醫療器械的消毒滅菌質量,紹興第二醫院消毒供應中心自2019年開始采用三級質量控制管理方式對全院復用醫療器械的消毒滅菌質量進行管理,取得較好效果。現總結如下。
建立護士長和科室質量控制員-質量控制小組組長-組員的三級質量控制管理網絡體系,包括護士長1人,科室質量控制員1人,回收運送組、接收清洗組、檢查包裝組、消毒滅菌組和儲存發放組質量控制小組長各1人,各組再由3~6名組員組成。組員對自身的本職工作進行自我質量控制,為一級質量控制;質量控制小組組長負責本小組工作質量的監管和控制,為二級質量控制;護士長和科室質量控制員掌控全科各小組工作的整體質量把控,為三級質量控制。科室質量控制員由消毒供應中心具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主管護師及以上職稱,有較強的業務水平和溝通協調能力的護士擔任,通過日常質量控制管理對消毒滅菌質量進行監督,分析、解決各小組組長提出的工作問題及隱患,是對消毒滅菌工作的整體質量控制。質量控制小組組長由3年以上工作經驗,護師及以上職稱,有較強的工作責任心和工作能力者擔任,主要對各組員完成的工作情況進行質量監督,指導、幫助各組員解決工作中的難點、要點,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工作隱患,是對工作過程及結果的持續質量控制。各組組員由護士和技術工人組成,根據各自的工作能力及文化水平編入不同小組,新老搭配,主要完成各小組各自的工作職責,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及操作規范,將質量控制工作融入日常工作中,是一種自我質量控制。
1.2.1三級質量控制培訓
護士長及科室質量控制員進行為期3個月的三級甲等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管理工作的進修學習,主要學習三級質量控制管理的精髓、預防管理理念、三級管理網絡體系的建設方法、人文關懷等相關知識。
1.2.2二級質量控制培訓
由護士長對質量控制小組組長進行為期1個月的培訓,采用理論知識和實踐課相結合的培訓方式,理論重點包括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的管理規范、清洗消毒及滅菌技術操作規范、清洗消毒及滅菌監測標準,科室核心制度(消毒隔離制度、感染監測制度、滅菌物品追溯制度等);實踐課重點為質量控制的方法,護士長帶領小組組長根據小組工作特點,結合各組質量控制檢查標準表進行質量控制,重點教會其如何通過日常質量控制發現工作隱患和質量缺陷,并進行整改。
1.2.3一級質量控制培訓
各組組員實行分層培訓,將組員劃分為低年資(入消毒供應中心2年內)、中年資(入消毒供應中心2~5年)、高年資(入消毒供應中心5年以上)。低年資組員主要培訓消毒供應中心的行業規范、科室制度及基本操作技能,每月進行消毒供應中心專業理論和操作考核1次。中年資組員主要培訓醫院感染預防控制知識、消毒滅菌質量監測、儀器設備操作規范及各類應急處理能力等,每季度消毒供應中心專業理論和操作考核1次。高年資組員主要培訓護理質量管理知識、護理帶教能力等,每半年進行消毒供應中心專業理論和操作考核1次。科室組織每周小講課、每月業務學習,豐富各組組員的消毒供應中心理論知識。分批組織各組組員下病房和進手術室參與臨床工作,熟悉臨床科室的工作模式,掌握手術器械的結構功能,體會手術器械在手術過程中的重要性。
建立三級質量控制管理網絡體系的基礎是各小組的工作內容及工作質量控制管理,需明確各小組的工作內容及工作質量標準。根據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內容,劃分為回收運送組、接收清洗組、檢查包裝組、消毒滅菌組和儲存發放組。回收運送組主要負責復用醫療器械的回收和運送工作。回收運送時使用密封車或密封箱全程密閉回收運送,定時定點按規定路線執行,根據科室需求每天2次回收運送器械物品,手術器械常規每小時回收1次,急用手術器械隨時回收運送,工作結束時對回收運送工具使用專用清洗小車沖洗,消毒濕巾擦拭待干備用。接收清洗組負責復用醫療器械的接收清洗工作。接收器械時需核對科室、數量、結構、功能等情況,根據污染程度和器械性質合理選擇清洗方式,首選機械清洗,手工清洗適用于精密復雜器械及污染嚴重的預處理。檢查包裝組負責復用醫療器械的檢查包裝工作。組員對器械的清洗質量及功能結構進行檢查,依據器械清單進行組裝配包,并根據器械使用頻率及滅菌方式選擇合適的包裝材料進行包裝,周轉快、使用頻率高的采用雙層棉布包裝,周轉慢、使用頻率低的采用無紡布或紙塑包裝,低溫等離子的器械需選用特衛強(一種紡粘聚烯烴材料)包裝。消毒滅菌組負責復用醫療器械的消毒滅菌工作。組員根據器械的材質選擇合適的消毒滅菌方式,耐濕、耐高溫的器械首選壓力蒸汽滅菌,不耐濕、耐高溫可采用低溫滅菌方法,完成對滅菌物品的物理、化學、生物的監測工作。儲存發放組負責復用醫療器械的儲存發放工作。組員將器械物品分類儲存,滅菌物品與消毒類物品分架放置,按先進先出原則擺放,發放物品時核對科室、名稱、數量、滅菌有效性。
各小組制定工作質量考核標準,回收運送組主要考核運送方式路線、回收運送的時效性、手衛生執行情況、與臨床科室的服務溝通等方面;接收清洗組主要考核器械清點正確性、清洗質量、職業防護落實等方面;檢查包裝組主要考核雙核對制度執行情況、配包正確性、包裝技術熟練性等;消毒滅菌組主要考核滅菌裝載規范、各項滅菌監測執行情況、滅菌器操作規范等;儲存發放組主要考核儲存規范、無菌物品存放規范等方面。組員按各組的工作質量考核標準,對各自完成的工作進行自我質量控制和評價,組長對組員日常工作對照工作質量考核標準進行督查、指導。回收運送組組長每周抽查回收運送的密閉性,與內科、外科、急診、手術室的溝通情況,組員的主動服務意識,回收運送工具的消毒隔離落實情況。接收清洗組組長每周抽查對器械接收時的清點核對,特別是精密貴重器械的檢查核對,組員清洗時清洗流程的落實,自身職業防護等情況。檢查包裝組組長每周督查器械包裝雙核對制度的落實,對包裝的大小、質量、包裝材料的選擇進行全程的質量控制。消毒滅菌組組長每周現場查看器械滅菌方式的選擇、滅菌物品的裝置,物理化學生物監測的執行落實情況。儲存發放組組長每周對物品儲存環境、發放核對,手衛生執行情況進行日常督查。科室質量控制員對各組工作情況進行不定時抽查,若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向組長反饋,并實施有效解決措施。護士長對整個質量控制工作進行全面監督、檢查與指導。各組組長每周向科室質量控制員反饋本小組質量控制過程中的問題及風險隱患,質量控制員每個月向護士長做工作匯報。科室質量控制員和護士長每個月組織召開科室質量控制會議,針對重點問題,如器械的清洗質量、包裝正確性、滅菌監測合格等方面進行討論、分析、改進,協調各組的配合協作工作,把控復用醫療器械消毒滅菌的整體質量控制。
建立績效考核制度,科室質量控制員績效系數為1.10,質量控制小組組長為1.05,組員為1.00。質量控制會議討論反饋發生工作缺陷扣1分,臨床服務投訴扣2分,得到臨床表揚獎勵2分。結合每月的工作完成質量和工作量進行績效分配,通過獎金分配差距和精神鼓勵激發每位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共同參與科室質量控制管理。科室質量控制員和質量控制小組組長每年進行消毒供應中心專業理論操作考核1次,科室民意調查1次,根據得分高低選舉科室質量控制員和小組質量控制組長,形成競爭機制,保持三級質量控制網絡體系建設的健康持續發展。
比較2018年1月至12月(實施三級質量控制管理前)與2019年1月至12月(實施三級質量控制管理后)復用醫療器械的清洗合格率、包裝合格率、滅菌合格率及臨床滿意度。通過目測或帶光源放大鏡檢查清洗后器械的清洗質量,如無血跡、污漬、銹斑等為合格;待滅菌包大小、質量、包外指示膠帶長度符合規范,包裝材料清潔、完整、無破洞,松緊適宜,標識完整正確判定包裝合格;滅菌后器械物理、化學、生物監測合格,無濕包,包裝完好為滅菌合格。臨床滿意度通過臨床護士、手術醫生對消毒供應中心提供的滅菌產品滿意度和工作人員服務滿意度進行問卷調查,主要對使用后器械回收及時性、無菌器械周轉率、無菌物品供應充足性、滅菌物品質量(器械數量正確性及功能完好性)、溝通服務滿意度5個問題進行問卷調查,每題20分,滿分為100分,80~100分為滿意,<80分為不滿意。
2018年醫院消毒供應中心共抽檢1 200件復用醫療器械,清洗合格1 170件(97.5%),包裝合格1 184件(98.7%),滅菌合格1 180件(98.3%);向臨床護士及手術醫生發放240份滿意度調查表,結果顯示,214人(89.2%)表示滿意,26人(10.8%)表示不滿意。2019年醫院消毒供應中心抽檢1 350件復用醫療器械,清洗合格1 344件(99.6%),包裝合格1 344件(99.6%),滅菌合格1 350件(100.0%);向臨床護士及手術醫生發放300份滿意度調查表,結果顯示,288人(96.0%)表示滿意,12人(4.0%)表示不滿意。
消毒供應中心在確保復用醫療器械使用安全及降低院內潛在感染的發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針對消毒供應中心的護理管理工作安全性,需確保復用醫療器械清洗消毒滅菌的每個環節得到有效的管理及控制[3]。傳統管理模式中科室內具體分工不明確,護士長除了需要負責行政工作之外,還需要做好各環節的質量管理,但效果不明顯,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及時發現消毒供應中心存在的問題[4]。三級質量控制管理模式在消毒供應中心的實施,主要是通過規范各環節工作,加強部門之間的合作與溝通,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通過建立護士長和科室質量控制員-質量控制小組組長-組員的三級質量控制網絡體系,將所有人員納入質量控制網絡體系,逐級重點培訓質量控制員,使消毒供應中心復用醫療器械消毒滅菌工作全程得到質量控制,提高復用醫療器械的消毒滅菌質量。同時,三級質量控制管理模式引進績效考核機制,使得工作人員秉持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在操作過程中實施規范化的操作,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和操作技能。此外三級質量控制模式還能協調消毒供應中心與臨床科室之間的關系,為臨床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三級質量控制管理的實施從工作細節著手,定期收集科室中存在的問題,了解各科室對醫療器械的需求,更好滿足各科室對醫療器械的需求,完善自身工作,減少消毒滅菌不合格的情況發生,從而提高了自身的護理質量。醫院自2019年開始實施三級質量控制管理后,器械清洗合格率、包裝合格率、滅菌合格率、臨床滿意度均較前有所提升,提示醫院消毒供應中心實施三級質量控制管理有助于提高復用醫療器械消毒滅菌質量,提升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效率及服務能力,從而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