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惠芳
(蘇州市吳江區松陵第一中學校 江蘇蘇州 215200)
科學探究已成為學習的重要方式,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重要因素,如果學生不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科學探究就無從談起。
新課標要求:化學教學要注重培養探究精神,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然而,筆者在教學中發現,難得有學生主動提問,絕大部分學生不提問題,甚至提不出問題。這種缺乏學生提問的教學,其實就是對學生主體漠視的教學,學生提出問題能力薄弱,已影響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對“你在化學學習中會遇到一些問題嗎?”結果顯示:經常會遇到的占20%,有時會遇到的占76%,從來沒有遇到的只占4%。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或多或少會遇到問題,在學生潛意識中的問題意識有待開發。
對“遇到一個問題時,你能深入思考,獨立解決嗎?”結果顯示:能深入思考的占42%,有時能思考的占54%,不能深入思考的占4%。不到一半的學生會對自己遇到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并解決,大部分的學生并沒有處理自己遇到的問題,只是將其擱置或任其發展。
對“在遇到一個你不能解決的問題時,你會問誰?”結果顯示:80%的同學選擇問自己的同學,有13%的同學選擇問老師,5%的同學選擇問自己的父母,還有2%的同學選用其他的方式。經過進一步訪談,選擇“其他”的同學,他們所選擇的方法是:網絡找答案,也有同學選擇自己的朋友,還有同學到圖書館查閱資料、翻閱參考書等。
對“在課堂上經常會提出自己的想法嗎?”結果顯示:經常會提出自己想法僅占6%,不經常的占65%。從沒提過自己的見解占29%,看來學生并沒有在“第一時間”“第一現場”提出自己的見解,是“不敢問?”“不想問?”還是其他原因?
對“你的化學老師是否安排讓大家提問題的活動?”結果顯示:經常安排提問時間的僅占27%,有時會安排的占44%,從來不安排活動的占29%。
對“你比較喜歡用哪種方式提問?”調查結果:直接在課堂上提問的占4%,下課后問老師的占83%,寫在紙上問老師的占11%,其他占2%。看起來目前的狀況是學生并不喜歡在課堂上直接問老師,原因有多種多樣,有待繼續做調查。
現在的課堂是“啞巴課堂”,學習的氣氛更是“死氣沉沉”,有很多教師喜歡在教學中手捧教參為圣旨,以教參為準繩,教師被教參牽著鼻子走,不知不覺地充當教參的傳話筒,完全忽視學生的需要。而學生呢?也形成一種盲目崇拜書本和老師的迷信思想——書本上的都是經典,老師講的必定正確。對書本不產生懷疑,久而久之,大部分學生逐漸養成一種不愛問、不想問、也不知道要問什么的麻木習慣。其結果往往會造成學生的悟性、靈性、創造性喪失殆盡,思維途徑狹窄、呆板,易誤入死記硬背的歧途。
首先,時間點的缺失。課后由于老師經常拖課,千方百計占用學生的課余時間,不是在下課鈴聲敲響后繼續上課,就是在上課鈴聲還未敲響之前就提前進教室,甚至占用其他小學科的時間,這樣勢必使學生沒時間問。
其次,空間點的缺失。如果課堂上的“預設和生成”都是老師預先設計好的,課堂的問題、答案也都是老師預設好的,課堂上的提問是教師才有的“專利”,“師問生答”,似乎天經地義。學生在課堂上的回答即使與教師預設的“標準答案”有偏差,教師也能運用“教學機制”靈活地把它拉回來。
教師主宰著整個課堂的時間和空間,使得學生沒有機會提問,不敢、不愿、不會提問。
宋代教育家朱熹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無疑,至此方是長進。”問題是學習的動力,質疑是成長的起點。
我從學生那兒搜集信息,即在教室內放置提問本,收集學生問題,使學生不怕問,在提問本上,每天都要答疑,學生用藍色筆寫字的話,我就用紅色的筆寫上答案以及詳細過程。這樣,每天都有反饋,學生受益很大;而且這位學生問的問題,其他同學也可以看見,這樣在解決一位同學疑問時,也解決了其他同學相類似的問題,真所謂一箭幾雕!開始時,基于學生經常找不到提問本,我還采取以下措施:提問本分成6 本,每小組一本,標上組號,并由專門的同學督促負責,每小組的問題本掛在相應的墻壁上,本子每周輪流交換,方便全班同學能互相查閱。每隔一個月或者一個學期還有小組比賽,形成全班同學的競爭意識。
一幅優秀的書畫要做到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能透風,教師在介紹講清的地方要做到滴水不漏,清楚明白,而應讓學生探索的地方就應該放手讓他們自由馳騁。給課堂留白,不要讓教師的講授占去太多的時間,可以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時間。因此,我經常在課堂上要留給學生提問的時間,每節課的最后幾分鐘,尤其是有作業評講或者試卷評講的課,我總要呆在教室里,在出現問題的“第一時間”,讓有問題的學生能及時把問題解決,爭取做到堂堂清,節節清,章章清[1-2]。
讓學生不僅從課堂中發現問題,而且還要從習題中找出問題,從生活中挖掘問題。當在課堂中涉及的內容可能一下子不能解決時,甚至有些東西關乎高中的教學知識時,我不急于告知他們答案,而是讓他們利用課外搜尋答案,拓展知識面;那么學生在自己鉆研,解決舊問題的同時還會生出許多新的問題,那時就形成了問題鏈,如果此時的學生抱著一大串問題來詢問老師,而老師又能一一將其解決時,學生就會覺得豁然開朗,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探究的樂趣,那么以后他學習化學的興趣將會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