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達 劉淑梅
摘? 要:在之前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很多高校都在沿用著傳統的教學方式來進行程序語言設計類課程的教學,在程序語言設計類課程課堂教學中,基本上都是以教師講課為主,學生聽課為輔,學生們很少有機會去進行自主學習,學習積極性也不是很高。近些年,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與科學技術的創新進步,當前程序語言設計類課程面臨著非常嚴峻的改革形勢,其必須要一改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結合當前的實際教學需求,轉變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和方向,積極探索出更具科學性和高效性的程序語言設計類課程教學新模式。該文將結合四個堅持教育理念,就高校程序語言設計類課程教學的新模式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四個堅持? 程序語言? 設計類課程? 教學? 新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11(c)-0143-03
Integrating the Four Adherences Exploring the New Teaching Mode of Programming Language Design
AN Da? LIU Shumei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Hebei Province, 053000 China)
Abstract: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before,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re us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o teach programming language design courses. In the teaching of programming language design courses, the basic mountain was mainly teacher lectures. As a supplement to students' lectures, students rarely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conduct self-directed learning, and their learning enthusiasm is not very high.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and the innovation and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current programming language design courses are facing a very severe reform situation. Demand, change the training goal and direction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s, and actively explore a more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new teaching model of programming language design courses. This article will combine four adherence to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and carry out in-depth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of the new teaching model of college programming language design courses.
Key Words: Four adherences; Programming language; Design courses; Teaching; New model
1? 高校推動程序語言設計類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在高校計算機專業以及相關專業教學中,程序語言設計類課程的教學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是大學生們必須要完成好的必修課程類型之一。一般情況下,高校的程序語言設計類課程教學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是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通過理論教學意在培養學生們的專業醫師和思維,掌握程序語言設計的基本思想和方式,而實踐教學則重在培養學生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應用到實際需求當中,解決實際問題。
根據筆者的調查和了解,發現雖然近些年我國高校一直都非常關注程序語言設計類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改革,但是總體改革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雖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很多大學生在程序語言設計方面的能力依然沒有得到很大的提升。我們不能單獨憑借學生們的學習成果來衡量高校教學改革的效果,可是,這已經在一定層面上證明著高校的確需要繼續加強對程序語言設計類課程教學改革的力度,結合實際情況來創新程序語言設計類課程的教學模式。
2? 當前我國高校程序語言設計類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大學生對程序語言設計類課程的學習興致并不高
筆者在調查和了解的過程中,發現當前很多大學生對于程序語言設計類課程的學習興致并不是很高。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原因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在高校專業課程設置與安排中,程序語言設計類課程基本上都被安排了在大一或者大二教學階段,學生們在這一階段,特別是大一階段,對于自己所選擇的專業了解得并不是十分透徹,他們并不明白這些課程安排的意圖和價值所在,所以,他們對于程序語言設計類課程這種不同于一般理論課程的學習來說,還存在不適應的情況,這一階段的學習更多的是為了完成學習任務,并不會表示出多么高的學習興致。第二,程序語言設計類課程的學習難度比較大,涉及的語法知識點很多,而且對學生的邏輯性和靈活變通性要求都很高,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挫敗感,越學越難、越難越不想學,久而久之,他們對程序語言設計類課程的學習積極性自然會變得越來越弱。第三,筆者還了解到,很多學生之所以對程序語言設計類課程的學習興致比較低,是因為在他們的潛意識當中,程序語言設計類課程不能算是專業課程里面的核心課程,他們未來所從事的工作或者崗位并不一定要用到程序語言設計類課程的知識,就算用到也只是一些基礎的內容,因此,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大學生們學習程序語言設計類課程的興致。
2.2 高校對程序語言設計類課程的實踐教學安排存在不合理之處
根據筆者的調查和了解,發現很多高校在程序語言設計類課程的實踐安排中采用的都是大班教學的方式,一節程序語言設計類課程的實踐教學課程,教師基本上面對的都是大幾十名學生,為了確保正常的上課秩序和教學效果,教師們可以選擇的教學模式非常受局限,靈活性非常差。通常情況下,教師都會在上課之前提前安排好上機實踐的題目,在上課時將題目和要求發給學生,學生則需要按照教師給的題目來完成上機編寫與調試代碼等相關任務,然后將自己的完成結果提交給教師即可。這樣的實踐教學非常刻板,學生們在實踐學習的過程中幾乎是沒有機會向教師單獨請教問題的,教師也沒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來給學生們解決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很少有機會在課堂上直接面對面給學生們答疑解惑,而且教師維護好課堂秩序的難度也比較大,這就給學生們留下來很多鉆空子的機會。比如,一些自控能力比較差或者比較貪玩的學生,就會利用上機實踐的機會打游戲、上網等,這些都會嚴重影響到程序語言設計類課程的實踐教學效果和質量。
2.3 程序語言設計類課程的教學方式相對單一與落后
現在的高校程序語言設計類課程的教學方式雖然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上面做了一些改變,但是其還是有著比較深的傳統教學方式的影子。其雖然與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模式有所區別,但是仍然未能徹底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本質上還未完全脫離傳統教學模式。諸如:筆者了解到當前程序語言設計類課程的主要教學方式是:教師授課基本上以PPT課件的方式來進行講解,其中也會融入很多圖片、文字、視頻、動畫等新鮮元素,如果遇到一些難度比較大的問題,教師則會借助板書的形式來進行進一步講解,確保學生們能夠看得懂,聽得明白。這原本是比較先進的一種教學方式,但是深入其中我們不難發現,教師們所使用的這種教學方式最終還是以滿堂灌的形式存在著,課堂基本上還是教師的一言堂,教師一直都在不斷地進行新知識的“灌輸”工作,師生之間的互動很少,學生們也還是在被動的學習狀態當中。
3? 融合四個堅持下的高校程序語言設計類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策略
3.1 在程序語言設計類課程教學中融入更多靈活性和新穎性的教學方式
程序語言設計類課程教學本身就是與先進科學技術聯系非常緊密的一門課程,近些年,伴隨著互聯網技術、云計算以及移動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程序語言設計類課程教學模式創新和改革過程中可以應用到的資源種類也變得越來越豐富和多元化。筆者建議高校程序語言設計類課程教學中,可以積極嘗試和應用以下幾種新型教學方式。
第一,MOOC。
MOOC不同于傳統的課堂教學和線下教學,其是一種成規模的開放性在線課程。教師們可以嘗試通過網絡平臺來進行授課,為學生們創造和爭取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機會,不再受到課堂教學時長的局限,利用課下時間來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及時彌補自己的學習漏洞。
第二,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在當前各類課程中都得到了比較充分和普遍的應用,翻轉課堂需要教師們提前根據教學安排來創建好相關教學視頻,學生們需要在課下提前根據教學視頻來學習和了解新知識、新內容,然后就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者困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與教師和學生們一起分享和交流,這樣一來學生們的學習便具有更高的針對性,而教師們也可以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這對于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有著非常大的幫助作用,也為教師和學生爭取了更加充足的課堂教學和學習時間。
第三,“雨課堂”。
雨課堂是前幾年清華大學推出的一款智能教學工具,這款智能教學工具的優勢和特色就在于其能夠充分整合當前最具先進性的幾種教學方式,諸如MOOC、翻轉課堂、PPT課件等,雨課堂是將這些新型的方式融合成為一體,將其打包成為一個整體課件然后直接推送到學生們的手機上面,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來自主選擇學習的方式,在這一智能教學工具當中,學生們基本上可以完成預習、學習、復習、查缺補漏、自主提升等學習的全過程,而且雨課堂平臺上面,學生和教師以及其他同學在線交流,大大提高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性。
3.2 高度重視起程序語言設計類課程的實踐教學工作
程序語言設計類課程是一門實踐性需求非常高的課程,其教學的重點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們的實踐應用能力。因此,筆者建議高校應該進一步完善程序序言設計類課程的實踐教學工作,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放在實踐教學的改革上面,一改之前傳統大班教學的模式,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開展小班教學,最好每一次實踐課程的人數控制在30~40人之間,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一個更加靈活自由的教學和學習空間,方便教師和學生開展交流和互動,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完成好為學生們解答疑惑的任務。
4? 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應該充分認識到程序語言設計類課程的教學改革需求,秉承實事求是的原則來組織和開展教學模式的創新與改革工作,在確保程序語言設計類課程教學質量的同時盡可能多地融入新型教學元素,積極融合四個堅持,更好地完善自身程序語言設計類課程教學工作,為學生們提供更專業、更優質的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 楊劍.基于SPOC的混合教學模式的評價體系及效果分析——以成都師范學院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為例[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9,35(8):9-13.
[2] 畢馨文,孫雪巖,牛晶.新工科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C語言程序課程》中的改革實踐[J].福建茶葉,2019,41(3):168-169.
[3] 杜海龍,姚曉峰,李榮.一種興趣驅動的程序設計類課程教學法[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15(18):177-178.
[4] 劉影,呂永康.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有效課堂教學過程設計研究——以“高級語言程序設計”為例[J].無線互聯科技,2019,16(14):64-65.
[5] 馬瑞民,劉華鎣,時貴英.高級語言程序設計類課程考核方案的選取與利弊[J].科技創新導報,2017,14(28):220-222.
[6] 陳霞.高職園林設計專業手繪技能課程教學新模式探討[J].科技資訊,2019,17(25):155-156.
[7] 徐科,孫媛.MOOC環境下程序設計語言類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現代計算機:專業版,2018(25):64-68.
基金項目:河北省2019年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融合四個堅持探索程序語言設計類課程教學新模式》 (項目編號:2019GJJG527)。
作者簡介:安達(1988,7—),女,漢族,河北衡水人,碩士,講師,從事計算機技術研究。
劉淑梅(1974,9—),女,漢族,河北衡水人,碩士,教授,從事高校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建設及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