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鵬暉
摘? 要:重視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是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必然選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在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上具有一致性,創新創業教育是思政教育的有效載體,思政教育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業品質。高校要從頂層設計上、教育理念上、教育內容上、校園文化建設上積極促進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交互融合,全面提高人才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創新創業? 思政教育? 路徑研究? 融合
中圖分類號:G64?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11(c)-0130-03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 Ways of Integrating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U Penghui
(Gui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Applied Technology, Fuquan, Guizhou Province, 550500 China)
Abstract: Emphasizing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promot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consistent in educational goals, educational content and educational metho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effective carri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als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and entrepreneurial qua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ctively promote the interactive integr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erms of top-level design, education concepts, education content, and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alents.
Key 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ath research; Integration
自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經濟走高質量的發展道路,創新成為新時代最重要的主題,也是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表現形式。新時代背景下,我國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也要緊跟時代發展趨勢,積極主動迎合時代發展需求,抓住發展新機遇,不斷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在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堅持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思政教育工作中,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新局面。我國高校是社會意識形態的集聚地,也是引領社會風尚的前沿陣地,高校開展教育工作的根本原則是“立德樹人”,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關系高校的發展方向和人才培養方向的重要問題;同時,高校也是國家創新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肩負著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既是高校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客觀要求,也是加快實現我國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
1?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契合點
1.1 在教育目標上,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方向一致
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在終極目標上是一致的,都是為了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創新創業是新時代的主題,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是面向未來,著眼于大學生的全面成長和發展的,主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創新創業能力等,也側面反映出我國社會發展對人才素質的構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教育不僅是我國傳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工具,也是培養大學生積極主動、追求卓越、優良品質的主要途徑。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強調大學生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創業品格、創業能力等的培養,這些都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高度一致,二者都是涉及社交領域的教育,尊重學生的獨立性與個性化發展。早在2006年,教育部就指出:加強對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創業就業能力的培養,使大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同時進一步加強思政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重視培養大學生的敬業精神、責任意識、創新能力等。所以,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都是堅持“以學生為本”,幫助大學生習得良好的精神品質和創新實踐能力,以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二者在教育目標上是一致的。
1.2 在教育內容上,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是融會貫通的
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高層次的素質教育,旨在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在教育內容上,與思政教育是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比如,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要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和互助共贏的意識,不僅要求大學生要具有積極健康的心理,同時也要具備抗挫折能力和堅韌的品質,在這些方面與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內容是相通的。在新時代,創新創業教育和思政教育都不僅僅是簡單的理論知識的傳播,而是要從更深層次激發大學生內心的創新精神和開拓進取精神,促進大學生職業素養的全面提升,為大學生以后走入社會、更好地就業和更快地適應社會生活奠定基礎。二者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追求卓越、誠實可信、創新創造等方面有相同的訴求,讓大學生成長為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人才,同時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1.3 在教育方法上,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都重在實踐
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和思政教育,都是強調知行合一,注重理論學習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創新創業教育就是要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把學生的創業想法、創業意向,經過調查研究付諸實踐,以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一般高校,都會建立校內外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訓基地,組織學生深入社會,重在實踐技能的培育。思政教育也是需要積極引導大學生在實踐中檢驗真知,通過走出校園、走進社會,讓大學生在實踐中增長知識。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和思政教育要充分發揮教育效能,就絕不能靠簡單的課堂教學,“填鴨式”地灌輸理論知識,而是要把理論學習與實踐教學結合起來,發揮課堂內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最大化效應,充分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活力和創業激情,把書本知識有效轉化為智力成果,提高科技成果的產業轉化率,發揮大學生創業帶動就業質量的提高;同時在創新創業實踐中,能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職業素養,在實踐中有助于形成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共同推進的良好局面。
2?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徑
2.1 在頂層設計上,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要相互融合
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都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都是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主要目的的,二者的有效融合,必須要高度重視頂層設計的相互融合。從高校層面來看,應不斷加強教育體制機制改革,準確、科學定位人才培養的大方向,為創新創業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提供制度保障和文化氛圍。高校在人才培養機制、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創新、績效考評體系等方面要不斷創新,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從教師層面來看,要不斷完善師資培訓體系,加強教師的實踐能力提升,豐富教師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提高教師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和思政實踐教育的能力。高校不僅要完善教師的職前、職中、職后培訓,同時也要鼓勵教師積極進入企業進行掛職鍛煉,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從學生層面來看,當代大學生應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信念,樹立遠大的抱負和理想,把個人理想與國家發展和民族興旺緊密聯系起來,不斷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經世致用,在細小的、具體的工作中發光發熱。
2.2 在教育理念上,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要相互融合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相互融合的前提條件就是教育理念的融合,理念是一切行動的先導,只有統一教育理念,才能使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能有效融入思政教育,發揮教育的最大化功效。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受到了國家和全社會的高度關注,不僅是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有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內動力。在以前的教育教學觀念中,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項被動執行的政治任務,是提升大學生就業率的無奈選擇。然而在新時代,高校必須要正確認識到,創新創業教育是基于時代發展要求與學生全面發展需求的主動選擇,是創新人才培養觀念和模式的重要手段。高校的思政教育也是要立足于新時代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綜合素質提出的新要求,以及現代大學生成長成才的特點。思政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提升大學生的政治覺悟和道德品質,要以學校教育為主,同時關注大學生的家庭教育,也不能忽視社會教育的重要作用,三者要有機協同配合,充分發揮各種育人資源的最大化功效。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有效融入思政教育,思政教育理念必須要做出對應的調整,第一,注重大學生的素質教育,改變以往以應試教育為主的局面。第二,注重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改變以往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理念。第三,注重個性化的培養模式,改變以往單一枯燥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作為思政教育的切入點,對于提高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都是大有益處的。創新創業教育和思政教育也都在不斷創新發展,不斷豐富自身的教學載體,在培養大學生追求精益求精、團結協作精神、吃苦耐勞等方面從教育理念上來看都是統一的。
2.3 在教育內容上,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要相互融合
高校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從內容上看,可以分為基礎性內容、主導性內容和拓展性內容3個部分。基礎性內容又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文化素養教育和傳統美德教育,體現的是我國社會對大學生個體政治道德品質最基本的要求;主導性的內容,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育、世界發展觀的教育以及理想信念教育,主要體現思政教育的超前性和方向性;拓展性內容主要是包括生命教育、素質文明拓展教育以及挫折教育等,是根據時代文化的發展潮流和趨勢不斷變化的。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應不斷細化教育內容與思政教育內容相結合,實現大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同時也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和途徑,多采用探究式、談論式、啟發式的方法,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新時代互聯網技術大力推廣和運用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效結合,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網絡平臺,不僅可以豐富教學資源,拓寬教學內容,還能提高創新創業教育和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2.4 在環境建構上,要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交互融合的校園文化
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交互融合的校園環境,可以塑造鍛煉大學生的思想品格、提升人文素養、陶冶情操等。校園文化作為全體師生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園,更重要的是軟文化的建設,不僅要弘揚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化,也要不斷提煉校園的精神文明氣質。高校充分激活環境育人的文化功能,通過創新創業精神的弘揚來更好地開展思政教育。一方面,高校應不斷創新校園文化載體,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追求創新創造的輿論氛圍,開展具有競爭性的校園文化活動,樹立創新創業的典型,大力弘揚創新創業精神,以此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認同感和認可度。另一方面,通過營造具有創新創業精神的校園環境,可以鞏固思政教育在創新產業教育中的核心作用,使大學生的思政教育教學活動更加具體化和系統化。
參考文獻
[1] 李樂霞.新常態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9(6):68-73.
[2] 金偉瓊,陳永霖,吳蕾蕾.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8,37(6):68-72.
[3] 王占仁.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要義與周邊關系論析[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8(1):21-26.
[4] 陳詩慧,張連緒.新常態下高職創新創業教育的現實困囿與推進路徑[J].職教論壇,2017(4):71-77.
[5] 劉秀波.國外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與經驗借鑒[J].科技資訊,2019,17(2):138-139.
[6] 孫棟.論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12):176-177.
[7] 陳詩慧.“雙創”背景下高職創新創業教育的問題反思與戰略選擇[J].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