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幼兒創造性戲劇表演游戲的組織策略,建議教師預設游戲的目標和主題,創設游戲情境,實施以兒童為主體的游戲策略,深入觀察和記錄幼兒的游戲活動,同時還要注意拓展、回顧和評價幼兒的游戲,多途徑組織、引導、觀察和支持兒童的游戲和學習。
【關鍵詞】創造性戲劇 表演 游戲 組織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41-0154-03
創造性戲劇是一種即興的、非展示性的,以程序進行為中心的戲劇形式。參與者在引領者的指引下共同去想象、體驗且表現人們的生活經驗。幼兒園創造性戲劇表演游戲,將創造性戲劇的教育理念與幼兒喜愛的表演游戲相結合,突出表演的游戲性,并以游戲為載體引導幼兒“玩”戲劇,把僵化的記憶和模仿變成幼兒的主動游戲,讓幼兒享受戲劇表演帶來的成功和喜悅。
在以幼兒為中心的創造性戲劇表演游戲中,教師帶領幼兒進行即興、開放、重視建構過程、自娛自樂、非演出的活動,鼓勵每名幼兒用肢體動作、聲音語言積極地創造和表達。由此,創造性戲劇表演游戲對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社會交往和語言交流技能的發展具有多元教育價值。
一、預設游戲的目標和主題
(一)游戲目標
缺乏教師支持的游戲,常常是簡單重復、混亂失控的游戲。為推動幼兒游戲向高水平發展,教師需要在觀察幼兒行為、了解幼兒興趣的基礎上,預設游戲的目標,搭建游戲框架,以有效觀察、指導、評價幼兒的游戲。教師設置的目標和主題要與幼兒的游戲意圖相一致,且與幼兒的年齡、興趣、發展特征及已有經驗相吻合。教師對游戲的預設,是指引幼兒游戲的“支架”,而不是限制幼兒活動的條條框框。因此,教師對游戲目標的設定,既要高于幼兒的現有經驗,又要參考幼兒能夠達到的水平。幼兒不必對戲劇內容進行完整的、高水平的呈現,教師也不宜對幼兒的表演預設過多、過細的目標,應以清晰、適度、有一定挑戰性的游戲目標,引發幼兒的興趣和表現欲,吸引幼兒主動參與到游戲中來。教師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可以預設以下目標。
1.小班:幼兒能運用肢體動作、面部表情、手勢或簡單的口語,表現角色的聲音、外形和動作特征,表現情節片段,能使用道具表征真實的物品。
2.中班:幼兒能再現戲劇的開端、過程和結尾,使用對話、動作、表情表現角色的內在心理、情感特征,分配和承擔角色,制作簡單的道具,使用簡單的書面語言和圖畫為角色、情節、道具增添細節,與同伴一起探討解決戲劇沖突的方法。
3.大班:幼兒能拓展、創編戲劇情節和角色,制作較復雜的道具且能夠創造性地使用道具,同伴間自主協商和溝通游戲規則,并按照規則展開合作表演。
(二)游戲主題
凡是兒童親身經歷、體驗過的事件,均可以成為創造性戲劇表演游戲的主題,如動畫片、童話、繪本故事、歌曲、童謠,或是兒童觀察生活的感受,甚至是兒童的奇妙想象等。小班幼兒喜歡表演自己熟悉的家庭及幼兒園場景,如4歲的幼兒普遍喜歡機器人和空間生物的游戲主題,他們會選擇扮演語言和行動都強有力的形象。因此,了解幼兒的興趣、及時抓住他們的興趣點,可以生成幼兒感興趣的主題,這種主題游戲有內在動機、適宜探索的,且幼兒積極參與的游戲。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對游戲主題的預設并非一成不變,而應跟隨幼兒的興趣及時調整主題的設置。
二、創設游戲情境
教師對幼兒游戲的支持作用還體現在環境創設方面。教師要結合預設的游戲目標、主題以及幼兒的興趣,為幼兒創建相應的游戲情境。教師創建的情境應激發幼兒對游戲內容的觀察和想象,能夠引起幼兒對材料、角色、情節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適宜的游戲環境具有安全、輕松、有趣、激勵、支持、開放等特點,主要圍繞規劃游戲空間及投放游戲材料展開。
(一)投放材料
材料的投放要能夠豐富幼兒的知識和經驗以及契合游戲的主題。教師可以通過直接投放現成材料,如歌曲、童謠、故事書、動畫電影、音樂、美術、道具(手偶)等創設表演情境、引出戲劇主題。還要投放能夠激發幼兒對情節、角色的想象和創編的開放性材料,這些材料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幼兒動手制作道具、服裝和布景等。此外,建構性材料能夠發展幼兒的表征能力以及手眼協調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投放的材料要適量,材料過多或過少都不利于游戲的順利進行。幼兒園常見的開放性材料有積木、道具服裝、廚房用品,操作性材料有樂高積木、小塊的彩色積木、各種拼插材料,黏土、橡皮泥和眾多不同類型的紙張(如美工紙、皺紋紙、橫格紙或白紙、壁紙),以及書寫和繪畫工具(如水彩筆、鋼筆、鉛筆、蠟筆、粉筆、水彩顏料)等。
(二)空間的創設
空間的合理創設可以促進幼兒主動地學習,減少或預防行為問題的發生。教師為幼兒準備的游戲空間要充足,不可過小或過大。活動空間過小不利于幼兒之間進行互動,還容易引發沖突;空間過大會分散幼兒的注意力,使游戲無法順利開展。空間的創設還要考慮教室的墻飾布置,教師可以在墻體展示一些與戲劇表演主題相關的照片、圖畫或其他物品,以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三、組織以幼兒為主體的游戲
游戲活動應當滿足幼兒的內在動機和需要,給予幼兒充分自主探索的空間,鼓勵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表現思維的創造性。為此,教師在組織幼兒進行創造性戲劇表演游戲時,要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圖,引導他們對游戲做選擇、定計劃和按計劃開展游戲,促進幼兒主動游戲和積極學習。
(一)選擇
幼兒的選擇往往反映了他們內心的需求和興趣,幼兒可以根據選擇與其情感、認知和社會性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活動。教師要給予幼兒選擇權,使幼兒通過自主選擇形成觀點,發展決策力,從而樹立自信心。在教師預設主題的支持下,幼兒有權選擇和決定游戲的內容、方向或游戲伙伴。幼兒針對游戲主題可以生成不同內容的游戲,還可以改變原有的主題,或是提出修改意見。教師可以鼓勵中、大班幼兒以討論和協商的形式進行自主選擇,對尚不能自主選擇的小班幼兒,教師可以幫助他們做出合理的選擇。教師還要注意協調幼兒在角色分配上的選擇,如人數、性別等,以便規劃和梳理豐富的游戲內容,使游戲朝著更有意義的方向發展。最后,對那些不愿意參加表演的幼兒,教師也要尊重他們的選擇,不強迫幼兒參加不感興趣的游戲活動。
(二)計劃和實施
對游戲進行規劃,能使幼兒對游戲的發展形成具體線索,比如如何表現人物對白、動作或表情,戲劇情節該怎么展開,戲劇沖突用什么方法解決,怎樣使用道具、服裝,等等。幼兒可以通過口頭討論的方式表達計劃,也可以寫出或畫出自己的計劃。不管是簡單粗略還是復雜詳細,幼兒的計劃應有助于厘清游戲思路,促使他們主動參與游戲。當幼兒有計劃地進行游戲時,相較于普通的、未經過計劃的游戲,他們會運用“更多想象力、注意力和智力”設定目標,學到新知識和新技能。幼兒學會制訂和執行游戲計劃,有助于他們發展責任感、獨立性和自我控制力,學會團隊合作、交流和分享。
四、觀察并記錄幼兒的游戲
教師是幼兒游戲的觀察者,要對幼兒進行細致敏銳的觀察,如使用文字、照片、視頻或圖表詳細記錄幼兒選擇、計劃和實施游戲的過程,厘清幼兒在游戲中表現出的外在行為與內部認知,思考有效促進幼兒學習和發展的方法。觀察和記錄是教師理解幼兒行為的前提和基礎,是指導和評價幼兒游戲的依據。教師對游戲和幼兒的觀察記錄應當持續和深入,對兒童的行為做出客觀分析,并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游戲設計。教師不能根據某一次觀察來評判一個兒童,應對具體的問題加以重視,且持續關注一段時間,以便得出有根據的結論。
教師應結合游戲的預設目標展開深入的觀察記錄,重點記錄幼兒在游戲中表現出的動機、積極性和創造性,以及那些相關的游戲特征,如幼兒的表征能力、情節和對話的發展、如何分配角色,以及完成所分配的角色任務、角色間如何互動、如何制作和使用道具、使用什么方法解決沖突等。有效的觀察記錄能夠幫助教師確定是否需要干預和介入幼兒的游戲,以及確定介入游戲的時機,為拓展幼兒的游戲內容提供支撐。
五、支持和拓展幼兒的游戲
當幼兒一次次重復某些行為、在協商角色和職責變得沮喪起來,且陸續離開當前的游戲區時,教師需要介入幼兒活動,以便推動活動的繼續發展。教師的適時介入和引導能夠支持、拓展和挑戰幼兒的游戲和學習。但需要注意的是,支持和拓展游戲的目的是幫助幼兒獨立進行游戲,教師應盡量減少對幼兒的干預,不可主導、代替幼兒活動。
(一)支持策略
教師應當了解幼兒現階段的認知水平,支持幼兒進行游戲,以了解他們的發展狀況,并為拓展游戲尋找合適的時機。因此,教師實施幼兒游戲支持策略,應根據他們的興趣、需要和認知特點,選擇合適的時機提供幫助。在游戲中斷、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致不高、活動出現破壞性,或是受到幼兒邀請時,教師方可介入游戲,不恰當的介入會破壞幼兒游戲,使幼兒喪失寶貴的學習和探索機會。教師可以采用增加或減少道具材料、與幼兒進行平行游戲的方法,也可以通過扮演游戲中的角色跟幼兒展開互動、延長游戲時間等策略,確保游戲的順利進行。
(二)拓展策略
高水平的游戲是富有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游戲。教師應通過創造性的戲劇表演游戲,有目的地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言語交流能力及社會交往能力。當幼兒在游戲中缺少創造性的情節和對話,不能與同伴順利合作時,教師要為幼兒提出具有一定挑戰性的項目,以拓展幼兒的思維和行動,讓游戲更加復雜和更有吸引力。如適時增加新的道具、服裝材料;提出開放性的建議和問題,擴展幼兒思路、豐富游戲內容;提供示范,可以提高幼兒的表演技能及游戲技能,示范內容包括扮演和擴展角色,與同伴進行協商、分享、合作、輪換,使用道具進行表征等。還有一些戲劇策略也可以用來拓展幼兒的游戲,如“定格、數數停格、機械動作、雕塑大師、靜像畫面、流動畫面”等啞劇技能,有助于幼兒使用肢體語言想象、塑造人物角色和情節場景;“聲音音效、思想軌跡、第二個我、坐針氈”等策略,有助于幼兒增強聲音傳遞和語言交流能力。
六、回顧和評價幼兒的游戲
回顧就是讓幼兒思考自己在游戲中的表現,反思自己的學習和經驗。回顧環節促使幼兒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聯系,幫助幼兒明確自己的探索和發現,促使幼兒提高認知水平和掌握認知策略。評價則是教師結合預期目標評估幼兒的發展和進步,了解幼兒是否達到預期的發展水平以及存在的問題,為改進游戲設計提供反饋意見。
(一)與幼兒一起回顧游戲
回顧是幼兒描述和反思經驗的過程。回顧游戲的過程和結果,有助于幼兒提高游戲水平。在回顧的過程中,教師帶領幼兒一起觀看他們表演的過程并記錄下來,共同討論幼兒在游戲中做了什么事情,哪些地方取得了成功,最喜歡的部分是什么,還有什么需要改進等。教師可以通過開放性的問題,鼓勵幼兒探討戲劇的后續發展和道具的使用方法,啟發幼兒從不同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二)評價幼兒的表現
教師評價的重點是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學習和發展狀況,如幼兒是否做出了認真的選擇并充分表現自己;制訂計劃及協作完成計劃的情況;幼兒的分組情況;同伴的互動情況,幼兒是否具備協商、合作的能力;在活動中是否表現出積極性和探索精神;幼兒的言語溝通技能;想象力和創造力水平,對主題、情節、對白、角色的建構能力,以及道具材料的創造性使用能力;手眼協調能力;是否從表演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等等。教師要對幼兒的表現做出具體、正面、激勵性的評價,使幼兒能夠自信地探索和創造。
戲劇表演游戲是幼兒通過想象、假設、表征、建構等進行學習的一種途徑。幼兒進行戲劇性表演活動時,教師應采用創造性游戲表演游戲的策略,重視兒童主動實踐、創造和思考的過程,促進兒童學習和發展,使戲劇表演成為幼兒展示自我、表達思想和情感的媒介。
【參考文獻】
[1]安·S.愛潑斯坦.學前教育中的主動學習精要——認識高寬課程模式[M].霍力巖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
[2]林玫君.兒童戲劇教育活動指導——肢體與聲音口語的創意表現[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8
[3][美]Jeanne M·Machado.幼兒語言教育(第7版)[M].王懿穎等,譯.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美]蓋伊·格朗蘭德.發展適宜性游戲:引導幼兒向更高水平發展[M].嚴冷,譯.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5]劉炎.兒童游戲通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6]劉占蘭.善于觀察兒童是名師最重要的基本功[J].學前教育,2011(7-8)
作者簡介:武滔(1969— ),女,甘肅蘭州人,副教授,大學本科學歷,研究方向為學前教育。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