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三步走復習策略”在小學數學六年級復習教學中的實際應用,針對小學數學復習質量低、復習模式舊的問題,提出構建“三步走復習策略”,促使教師在復習教學中有效地幫助學生明確各項關鍵知識要點,構建完整的數學知識框架體系,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應用能力與核心素養。
【關鍵詞】三步走復習策略 小學數學 教學應用 教學評價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41-0151-02
受傳統教學觀念以及純理論講解與單向灌輸式教學方法的限制,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難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應用能力效果甚微。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將“三步走復習策略”引入課堂,進一步改善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的現狀,促進小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
小學數學復習教學中的“三步走復習策略”,第一步為知識梳理,即教師要幫助學生全面梳理本單元的重要知識點,引導學生將新知識與以往所學數學知識進行相互串聯,由此構成一個完整的數學學習框架體系,夯實小學生的數學知識基礎;第二步為列舉典型,即要求教師根據具體的數學知識內容,為學生列舉相應的經典例題,特別是學生普遍易錯的數學題,利用習題訓練的方式幫助學生實現知識鞏固、知行合一;第三步為出題互考,在學生已經具備一定數學知識基礎的前提下,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圍繞教學重難點內容,聯系自身生活實際自主出題、相互出題、互相考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應用能力,從而獲得理想的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效果。
一、知識梳理
以《空間與圖形》一課的復習課教學為例,在運用三步走復習模式時,筆者發現許多學生雖然對其中的數學知識有一定的了解,但未能對這些內容進行系統整理,導致學生在數學復習時往往只停留在對舊知識的回顧上,難以達到構建完善的知識網絡并溫故知新的效果。因此,筆者在實際教學中按照由點到面、由面到體的順序,引導學生繪制相應的思維導圖,將點、線、面、體分別作為核心關鍵詞,圍繞各關鍵詞細分出相應的二、三級關鍵詞,并使用線條將其相互連接。如“點”可細分出端點、頂點等,“線”可細分出直線、線段等,“面”則可以繼續細分出長方形與正方形等各種學生已學的平面幾何圖形,通過將各平面幾何圖形相互拼組,由此構成長方體、正方體等多種立體幾何圖形。在完成思維導圖的繪制后,筆者運用電子白板將學生繪制的各種思維導圖集中展示在大屏幕上,并引導學生相互點評,使其可以在相互借鑒、互相學習的過程中及時發現自身所繪思維導圖存在的不足與問題,并有針對性地補充和完善。
通過利用直觀形象的思維導圖,進一步增強小學數學復習教學的有效性。同時學生在親自動手繪圖的過程中,也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將各分散的知識點進行相互聯系,集中整理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體系,進而達到幫助學生加深對所學數學知識內容的理解與記憶,夯實學生數學學習基礎,提升其自主學習、知識分類整理的能力。
二、列舉典型
雖然當前大多數數學教師均認可習題訓練的重要性,但部分教師由于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往往會在此階段陷入“題海戰術”的怪圈中,反復要求學生大量做同類型的習題。這不僅浪費了學生的寶貴時間與精力,同時也使得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變得枯燥乏味。因此,筆者在采用“三步走復習策略”開展復習課教學時,按照第二步復習策略的要求,重點向學生列舉本單元的錯誤典型。例如,在“分數乘法與除法”的復習課教學中,筆者通過對學生日常數學作業、單元測驗以及其他數學考試中出現的關于分數乘除法計算的錯題進行集中整理與綜合分析,選出其中幾種具有代表性的錯題,包括因學生馬虎大意、抄錯數字或符號而造成計算錯誤、因學生使用分數乘除法法則不熟練而造成計算錯誤等錯題。首先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先將原題展示給學生,要求學生結合所學的知識迅速進行分數計算。接著再將學生的錯題展示在大屏幕中,引導學生判斷屏幕中給出的計算過程與結果的正確性,并繼續引導學生對屏幕中錯題的錯誤原因進行深入分析。最后要求學生積極思考該題的正確解法,如在計算前需要認真審題、在計算后需要及時檢驗結果等。
通過對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產生的各種錯題資源進行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積極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對錯題產生的原因進行綜合分析,并自主探尋行之有效的解決對策,不僅可以有效幫助學生真正突破學習重難點,實現對所學知識內容的內化吸收,同時也有助于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學習習慣,逐步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三、出題互考
在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中應用“三步走復習策略”的最后一步是出題互考,教學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出題互考。例如,在《圓柱與圓錐》一課的復習教學中,在前兩步走復習策略下,學生已經對圓柱和圓錐的相關概念有一定的認知,并且通過重新分析計算典型錯題,使學生已經掌握一定的數學計算方法和技巧。因此,在教學的最后,筆者通過積極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創造力,要求學生兩兩一組,根據自身的生活實際與以往的習題練習經驗,自主圍繞圓柱與圓錐創編數學習題并相互交換、互相進行解答計算。隨后,筆者還積極組織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小組之間的數學競賽,由各小組相互出題,用時最短且計算過程完整、結果正確的小組獲勝,獲勝小組可獲得相應的獎勵。這樣教學,借助趣味數學競賽的方式,鼓勵學生出題互考,不僅有效調動了課堂教學氣氛,使得全體學生均可以參與到小學數學復習課堂教學中。同時也有效地解放了學生的天性,使其能夠在輕松自由的環境氛圍中快樂學數學,并不斷提升自身的數學綜合應用能力,訓練自身的數學思維,進而使得學生在小學數學學習中真正獲得全面發展。
此外,筆者還注重通過評價學習掌握情況,適當調整數學復習內容。評價時,筆者多以單元測試和課堂口算、豎式計算測試為主,在檢測過程中,大部分學生表現良好,能夠認真審題、規范書寫,也會有意識地檢查和驗算,但也有約三分之一的學生表現不合格,除了測試成績不理想,他們在測試中出現的錯誤也未能得到及時訂正和整理記錄,更不用說及時進行總結與反思,導致習題運算規律以及解題方法也未能熟練掌握,等等。
通過評價得知學生的學習情況后,教師要為其制訂相應的復習策略及復習內容。如在設計安排復習題方面,對終結性評價中的合格與待合格學生,教師可以為其布置課本中最基礎的練習題;對表現良好的學生,教師則可以在基礎習題上進行變形;而優秀的學生在四則運算復習過程中可以利用“二十一點”的游戲方法,直接為學生提供數字,要求他們自行安排和組合計算順序,得到指定的結果。利用這一方法,不僅能夠有效幫助全班學生完成數學復習,同時也可以點燃學生的復習熱情,使其可以在數學復習課上一邊收獲知識、一邊收獲快樂的學習體驗。而對難度相對偏低的單元知識網絡構建,教師可以交由學生自行解決,如在《統計與概率》一課的復習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分別從縱向和橫向兩個角度梳理出本課的知識內容,從而使學生明確在本課內容中分析整理數據、繪制統計表、根據統計表繪制統計圖的教學重點,進而得出一個完整的復習知識體系。
總之,在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中運用“三步走復習策略”,教師要主動結合學生的實際與具體的教學內容,在為學生清晰梳理各知識要點的基礎上,列舉經典例題尤其是錯誤典型并積極引導學生相互出題、互相考查,從而有效落實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提高復習效果。
作者簡介:黃心玫(1979— ),女,瑤族,廣西馬山人,一級教師,大學本科學歷,南寧市教學骨干,主要從事小學數學教學策略及學生學習過程的研究。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