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摘要:自2017年9月全面實施醫改,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調整醫療服務價格;2019年實施藥品集中采購試點運行,醫耗聯動、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等一波重磅政策接連出臺,在此背景下,調整收支結構是醫院亟需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分析醫院面臨的政策、醫院收支結構的現狀,從醫院管理、優化收入結構、控制支出這三方面提出相應建議。
關鍵詞:公立醫院;收支結構;優化控制支出
我國于2017年9月實施醫改,公立醫院全面取消藥品加成(中草藥除外),同時調整診察、手術、護理等體現醫務工作者勞務的醫療服務價格。2019年實施的藥品集中采購試點運行,醫耗聯動、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等一波重磅政策接連出臺,在此背景下調整醫院收支結構,是醫院亟需解決的問題。
國家醫改政策及醫院管理制度分析
(1)醫藥改革政策核心是通過取消藥品加成,控制檢查、檢驗等大型檢查項目的收入,提高手術、護理、治療等臨床診療服務類收入,減輕患者的用藥負擔、體現醫務人員的服務價值,提高醫務人員積極性。
(2)根據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運行方案要求,通過落實藥品帶量采購、開展全程監控、調整支付政策、推動薪酬改革等措施,實現藥價明顯降低,減輕患者藥費負擔;減少企業交易成本,凈化流通環境,改善行業生態;引導醫療機構規范用藥,支持公立醫療機構改革。
(3)醫耗聯動取消了公立醫療機構醫用耗材加成部分,高值耗材銷售價格按照采購價格執行,減輕了患者耗材負擔。按照相關要求,2019年底前將實現全部公立醫療機構醫用耗材“零差率”銷售。
(4)醫保支付方式從“按項目付費”到“按病種付費”的變革(即將一項疾病的所有診療費用全部打包,采用相應的醫保支付標準進行付費),2020年以模擬形式運行,2021年正式啟動實際付費。
(5)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則從醫療質量、運行效率、持續發展、滿意度評價等四個方面對醫院經濟運行情況進行了考核,共涉及55個三級指標。
在分級診療、取消藥品加成、醫耗聯動、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政策的驅動下,醫院收支結余空間變窄,醫院運行壓力增大,亟需優化醫院收支結構,以確保醫院的健康發展。
公立醫院收支結構現狀分析
1.財政補助杯水車薪
目前,公立醫院的發展主要依靠醫療業務收入以及政府補助。醫院的發展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隨著我國事業單位改革進度的不斷深入,政府補助逐年下降,然而,醫院生存發展需要大量的資源支撐,這些資源在目前醫改的現狀下,只能依靠醫院自身的業務收入進行彌補。因此,亟需調整現有的收入結構,增加有效收入。
2.醫院收入結構有待優化
醫院的醫療收入主要由藥品收入、衛生材料收入、診察收入、檢查化驗收入、手術收入、護理收入、治療收入等部分組成。長期以來,體現醫務勞動者價值的醫療服務類項目收費標準較低,診察護理治療等收入與醫院發生的實際成本相背離,不能充分體現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嚴重影響了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制約了醫療業務的發展。同時,此類業務收費較低,收入偏少,不能滿足醫院開展新技術和新項目的需要,嚴重阻礙了醫院的發展。
3.醫院的藥品占比、衛生材料消耗占比居高不下
醫療收入是醫院收入的主要來源,其中藥品收入、衛生材料收入是醫療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尤其是綜合型醫院或是以骨科、心血管為主要治療業務的專科醫院。經數據統計,醫院的藥品占比在30%以上,百元醫療收入衛生材料消耗在30元甚至更高。藥品收入、衛生材料收入占比越高,成本也就越高,尤其是在全面取消藥品加成后,藥品幾乎無利潤可言;高值耗材在衛生材料消耗中占比較大,此類耗材成本高且利潤小,加之衛生材料的加成也即將取消,導致醫院的有效收入又將面臨較大的挑戰。
優化醫院收支結構管理的建議
在內外部的雙重壓力下,醫院面臨的運營管理壓力日趨緊迫,迫切需要改變收支結構,由“以藥養醫”過渡到“以技辦醫”。按照診療規范合理用藥、合理檢查,提高診察、治療、護理、手術等服務收入,進而降低藥品收入、衛生材料收入占比,提升醫療技術勞務性收入。
1.保證政府補助收入及時到位
在醫改過程中,政府應及時制定詳實的實施方案,確保財政補償資金能及時彌補醫院因醫改價格調整導致的損失,使醫院能保障平穩發展。
2.醫院應優化自身的收入結構
在內外部的雙重壓力下,醫院由“以藥養醫”過渡到“以技辦醫”。一方面按照診療規范指南及醫療服務價格標準,規范醫院的收費項目,減少不合理和不合規的醫療收費。重點提高診察、治療、護理、手術等服務收入,控制大型檢查收入,降低藥品收入、衛生材料收入占比;另一方面增加醫療服務,拓展項目。加大中醫藥的發展步伐,提高醫務人員的服務質量,優化就醫體驗,提升就醫滿意度,吸引就診人員。
3.加強藥品、耗材管理
(1)藥品管控。醫院可以通過處方合格率、合理用藥、輔助用藥、次均藥費、抗生素等指標,對科室藥品使用情況進行多角度考核,對藥品占比較高的科室,進行有針對性地指導,通過績效改革,對科室的藥品占比進行管控,將獎金傾向于藥品占比較低的科室,引導科室進行收入結構的改革。同時,將藥品占比指標分解到臨床科室,由歸口管理科室牽頭,深入一線,臨床藥師與臨床科室點對點對接,指導科室用藥,并且定期通報結果。
(2)耗材管理。設定耗材占比考核指標,以停用或減量的方式降低不合理且金額過大的耗材使用,從醫療合理性的角度對耗材進行管控,與廠家約談降價,針對不合理的耗材進行同質情況下國產化的替代,制定相關診療規范對耗材進行規范化管理等。加強耗材管理,完善物資管理流程,通過實行二級庫管理、條碼管理及追蹤管理等方式,對耗材實行全過程的流動管理。
4.進行日常公用支出的成本控制
通過對醫院成本費用的分析,日常公用支出占比較大,因此,在進行公立醫院改革過程中,醫院要關注此類費用,嚴控不必要的支出,降低管理費用。優化信息化系統,業財融合,實行精細化管理。
結束語
首先,醫改政策的實施,給各地醫院的收入帶來巨大壓力,這促使醫院改變現有模式,通過醫療技術的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的提升,醫院影響力的擴大,增加醫院實力,收治危重疑難患者,進而增加醫院的門診、出院人次,提高醫療收入。
其次,醫院通過加強對物資及藥品的管理,提高資產周轉率,降低藥品占比,促進合理用藥;降低衛生材料消耗,優化財務指標,提高凈資產增長率和醫院盈利能力。
最后,加強預算管理,向成本管控要效益,尤其應注意醫院日常公用費用支出,避免造成浪費。以預算管理為抓手,支出事項嚴格按照預算執行,無預算不支出。通過信息化系統,精細化管理,把控不必要的支出,真正做到業財融合,實行精細化管理。
參考文獻:
[1]李欣欣, 何娟. 新醫改背景下公立醫院收支結構優化管理實踐[J]. 現代經濟信息, 2019(11).
[2]梁宇暉, 付彬, 王璠. 影響公立醫院高值醫用耗材管理的因素分析 以A醫院為例[J]. 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 2018, 000(006):10-11.
[3]楊雪玲, 李力, 王曉華,等. 醫藥價格改革前后珠海市公立醫院收入結構變化分析[J]. 衛生軟科學, 2019(10).
[4]席先富, 蘇新, 陳雪梅,等. 控費背景下醫院收入結構調整研究[J]. 財會學習, 2018, 207(33):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