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瑩
摘要:當前,醫藥行業屬于朝陽行業,其市場年增長率可以維持約18%,針對將盡快發展壯大作為目標的醫藥流通企業而言,僅采取自主經營模式擴大規模難度較大,以往的業模式迎來了巨大的挑戰。因此,如何實現企業經營及服務模式的創新,逐漸成為醫藥流通企業提高競爭能力的關鍵,本文對創新其商業模式的相關思路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商業模式;醫藥流通企業;創新要點
即使國內醫藥流通企業近些年呈現迅速成長的趨勢,然而,相比國外醫藥流通企業踐行的商業模式,依然存在明顯差距。應結合國內醫藥流通企業自身商業模式發展,積極借鑒成功的創新商業模式經驗,基于此,指導醫藥流通企業商業模式更好地進行改革創新。
簡析醫藥流通企業發展前景
1.持續提高行業集中度
據我國商務部提供的數據及資料顯示,近幾年,我國加快提升醫藥行業結構調整速度,可以說,跨區域重組兼并方興未艾,越來越多的大企業朝著基層醫療市場和二三線城市擴張,出現了以九州通、華潤、國藥等極具代表性的醫藥流通企業。基于市場競爭的逐漸有序化,以往模式下,依托關系得到業務的小型地方性醫藥流通企業的生存空間的進一步被壓縮,取而代之的是能夠為生產企業提供優質、全面服務的大型醫藥流通企業。
2.企業競爭力朝商業模式創新轉移
企業要想在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特別是在一些專業性的行業中,其根本在于商業模式的創新。基于“行業大洗牌”的環境下,只有積極響應行業政策,密切把握市場需求,保持戰略性、前瞻性眼光,及時調整與不斷完善企業運營體系,有效創新現行商業模式,最大限度地滿足市場發展實際需求,才能真正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伴隨不斷推廣與大范圍應用的新技術和新模式,如果企業不能通過創新商業模式以適應市場需求,則會遭到市場淘汰。面對快速發展的醫藥電商與廣闊的市場空間,以及陸續出臺的利好政策,醫藥流通企業如果沒有預先做好準備,則會被隔離在新興市場外。
3.擴大的區域性龍頭企業發展空間
在資源、成本利用方面,全國性大型醫藥流通企業擁有巨大的優勢,然而,其在并購后也將面對很多問題。例如,能否有效管理控制被并購企業、能否充分利用優勢資源量、原有企業文化制度及文化能否順利融入等問題,若不能妥善處理這些問題,會直接影響其區域性市場份額。
基于不斷遭到擠壓的市場份額,逐漸提高經營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區域性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空間。而對于區域性龍頭企業而言,由于在區域市場擁有豐富的市場資源與寶貴的運作經驗,面對區域性中小企業逐步失去市場競爭能力的形勢下,自然會擴大區域龍頭企業的發展空間。
商業模式創新思路要點分析
1.價值層
有關醫藥流通企業的企業價值、顧客以及伙伴價值是構成商業模式價值層的三個部分,主要功能是動態平衡企業、顧客、伙伴三者的價值分配系統。在商業模式中,價值不僅是中心議題更是主體理念,因此,診斷價值層可視為“主體診斷”。
依據不同階段的價值發生,動態平衡系統的過程主要由洞察、傳遞、創造以及獲取價值這四個部分組成。由此,可以將主體診斷體系內容定義為價值洞察力、傳遞力、創造力以及獲得力四個診斷維度。診斷目標則是發展細分市場與新的顧客需求能力、系統運營效率與價值定位能力、產品營銷渠道與品牌建設、經濟利益獲得能力與盈利模式。依據最終診斷結果決定是否需要對醫藥流通企業進行“調整型創新”,即只需要局部調整商業模式價值設計體系而不必進行徹底的方向性變革。依據價值層各個構成要素以及彼此間的關系,調整型創新商業模式的主要策略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創新“企業—顧客”價值分配。通過重新調整自身和顧客價值的分配方案而呈現新的價值,主要包含增殖與延伸企業原有服務,開展針對潛在客戶需求等服務。例如,九州通、華東醫藥等企業正在努力探索面向生產企業、醫療機構和提供醫藥物流的相關增值服務,且獲得了相對理想的效果。
第二,創新“企業—伙伴”價值分配。通過重新調整自身和伙伴價值的分配方案而呈現新的價值,可采取結盟等手段,聯合盡可能多的參與者及產品,進行擴增與調整產品系列,面向企業目標顧客提供可以滿足多方面需求的產品組合。
第三,創新價值分配手段與工具和手段。例如,在電子商務領域,國藥股份在2012年啟動的全新業務運營模式——國藥商城,和我國各地區的零售終端藥構建了B2B合作關系,進一步強化了掌握終端市場的能力。
2.核心層
顧客作為商業模式的中心,直接關乎著商業模式整體大方向的正確性。對此,有關診斷商業模式核心層屬于“方向診斷”,也就是評價當前企業的商業模式有沒有存在方向性問題。根據各個核心層要素關系,診斷主要包含顧客、基因以及“基因-顧客”的適應性這三個維度。
基因維度,主要目的是對企業是否存在先天性“基因缺陷”進行判斷;顧客維度,是對是否發生了顧客需求變化,企業能否具備應對以上變化的能力進行判斷;“基因—顧客”的適應性,主要包含基因與顧客彼此協調適應性,診斷商業模式是否存在方向性問題。如果通過方向性診斷找出問題,必須采取“重組型創新”,也就是以問題要素為基礎,徹底重組企業現有商業模式。根據構成核心層的各類要素與彼此間的關系,重組型創新思路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正式化商業模式。醫藥流通企業管理層應提高對商業模式重要性的重視及認知程度,建立相應的制度與機構,做到正式化、制度化的商業模式創新。
第二,基因培育。如果涉及醫藥流通企業存在的基因缺陷,需要在對此基因積極培育的同時,以基因為原點全面優化現有商業模式。
第三,顧客細分類。通過梳理細分顧客各方面的需求或進行主動創造,達到實時更新需求情況的效果,有助于找出新的價值主張與細分市場,并在此基礎上系統調整商業模式。
結束語
對于流通企業而言,其是促進流通行業實現產業升級、結構調整、切實滿足當前人們物資實際需求的一股重要力量,從某種角度來講,也代表了我國流通領域針對先進生產力的具體發展要求。雖然我國醫藥流通企業獲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相比世界范圍內的大型流通企業,不能忽視彼此間存在的差距。能否有效實現商業模式的創新,直接關乎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本文提出了醫藥流通企業相關創新商業模式思路,旨在促進我國流通行業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想,徐正東.“兩票制”下中小型醫藥流通企業的法律風險與機遇[J].醫學與法學,2019,11(05):32-36.
[2]代旭輝.探討醫藥流通企業應收賬款信用風險管理[J].全國流通經濟,2018(35):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