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偉

摘要:12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宏觀經濟研究中心舉辦主題為“謀劃新開局,引領新征程——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第64期內蒙古發展改革論壇。來自自治區黨委政研室(改革辦)、自治區能源局、北辰智庫、內蒙古農業大學及自治區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和專家學者,圍繞主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和交流,本刊對專家學者觀點進行梳理,形成綜述。
關鍵詞:十九屆五中全會 “十四五”規劃建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即將開啟的特殊節點上召開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即將開啟的“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現代化強國建設新征程的起步期,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至關重要。孟青龍(自治區宏觀經濟研究中心黨委書記)以“‘數說建議”的方式,從12個方面詳細解讀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貫徹落實好全會各項決策部署,是當前全黨全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要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復雜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深刻認識“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作為內蒙古智庫的一員,應當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和孜孜以求的科學精神,為自治區“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探尋新思路尋求新作為
“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建議》中最具時代特征和深遠影響的戰略部署。在新發展格局下,未來我國經濟趨勢會怎么走,對內蒙古會有什么機會,內蒙古融入“雙循環”的突破口在哪,是自治區“十四五”時期必須重點解決的問題。
趙云平(自治區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總經濟師)認為,在新發展格局下,產業鏈供應鏈保障內化和經濟增長動力調控內化是必然趨勢。內蒙古理應順時應勢,既要勇于承擔責任,更要善于搶抓國家強化糧食安全和能源安全的機遇,搶抓國家科技自立自強、推動消費擴容、擴大精準有效投資和向世界進行市場分享的機遇,精準施策,爭取在做優做強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大力推動現代能源化工產業綠色轉型升級、努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并培育新消費熱點、積極謀劃上項目穩投資和擴大對外開發合作水平等方面,盡快融入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尋求新作為取得新成效。
孟青龍提出,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契合了國家通過內向發力拓展對外發展空間的戰略意圖,是內蒙古通過構建、發展“雙循環”來強化區域供應鏈的重要載體,也是內蒙古“十四五”時期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目標。而務實的走廊建設不僅要體現在“五通”的成果上,也要體現在理念的及時更新和調整上。自治區要在“雙循環”新格局下,探索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新思路。
實施綠色清潔數字轉型,破解內蒙古能源經濟發展中的重大制約
能源產業在國家發展全局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作用,《建議》提出了一系列亟需研究的重大課題,內蒙古作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戰略儲備基地,在“十四五”時期要努力“做好現代能源經濟這篇大文章”。
王杰(自治區能源局辦公室主任、綜合規劃處處長)認為,目前,內蒙古能源產業以“煤為基礎,電為核心,油氣并舉”,雖然能源工業增加值、稅收、利潤分別占自治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一半以上,能源經濟體量夠大,但“四多四少”的產業狀況、“一煤獨大”的產業結構以及粗放型資源開發模式仍未改變。自治區應重點實施綠色、清潔、數字“三個轉型”。一是要通過推動能源規?;鼗l展、推進能源和生態融合發展、培育能源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推進綠色轉型。建議繼續大力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提升新能源消納利用水平;進一步優化能源生產布局,強化“三線一單”約束;全面推廣綠色礦山,有力促進煤炭開采清潔化;大力推廣光伏治沙模式;積極培育綠氫經濟;以儲能技術為突破口,構建新的能源產業增長極。二是通過大力推進節能降耗、加強煤炭清潔利用、加快推進再電氣化等推進清潔轉型。建議大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傳統用能方式,“十四五”時期努力將內蒙古建成全國最大的清潔高效煤電供應體系;大力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推動煤炭就地加工轉化增值;堅持以“電能”為中心,大力推進終端用能再電氣化改造,進一步擴大電能使用范圍和規模,推動電能對化石能源的深度替代,提升清潔能源消納水平。三是通過開展能源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智慧能源典型示范推進數字轉型。這是內蒙古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課題。建議推廣煤礦智能化建設、試點智能電網和智慧電廠建設、推進油氣管網數字化管理;打造呼包鄂能源數字化轉型綜合示范基地和蒙西數字電網行業級綜合示范。
鑒于我國人均資源占有量并不富足,一次能源結構富煤貧油少氣、生態環境和節能減排壓力較大等現實國情,趙云平預計,未來我國在強化能源保障內化的同時,會促進能源生產方式清潔化、油氣資源替代化,并推動能源重化工產業向資源環境條件相對寬松的西部地區轉移。建議內蒙古在“十四五”規劃中謀劃實施一批技術工藝革新、產品延鏈補鏈、配套及衍生產業培育等項目,促進內蒙古能源化工產業現代化、體系化、綠色化、高端化、終端化,形成深度融入“雙循環”格局下制造業強國的現代能源保障基地和低成本、低碳化的化工原材料供應保障基地。
內蒙古作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是碳排放大區,人均碳排放量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實施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目標任務艱巨,文風(北宸智庫首席專家)指出,在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導向下,走傳統的能源基地發展道路已經難以為繼,自治區必須加快轉型步伐,走出一條用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的能源基地建設新路,從而破解內蒙古能源經濟發展中的重大制約。他預測,未來十年,風電光伏的碾壓性成本優勢會讓大家看到煤炭石油加速退出,未來真正大有可為的是我們國家充裕的風能、太陽能資源,僅三北地區平均風速在7.5米左右的“能源大糧倉”就足以讓中國實現零碳目標。內蒙古既是能源生產大區,也是能源消費大區,打造低碳能源基地,既要推動能源生產方式變革,要靠技術創新提高新能源占比;又要推動能源使用方式變革,—方面應推進能源節約利用,另一方面應推廣低碳能源利用,可以從制度性、計量性和技術性層面著手,出臺更大力度扶持消納可再生能源的政策,進而帶動新能源產業發展。為此,他建議提早制定專項實施方案,并將其納入自治區“十四五”規劃,制定配套政策,保障實施。
促進營商環境進一步改善,“四手”協同激發市場活力
營商環境是激發市場活力的重要抓手,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軟實力,也是“十四五”時期各地區高質量發展賽場上的主打競技項目。近年來,經過各部門各地區努力,內蒙古營商環境領域總體指標改善,局部達到優良,但全國各省區都在大踏步前進,營商環境已進入自我迭代自我強化階段,橫向綜合對比,自治區仍相對滯后,面臨激烈競爭。
杜軼鑫(自治區黨委政研室(改革辦)副主任)建議內蒙古借“十四五”時期中央“持續優化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之機,配合國家政策順勢而為,進一步深化簡政放權、推行公正監管、提升服務效能、強化評價引導;同時,努力做到市場、政府、企業、制度“四手”協同發力,一要更新觀念,擔當作為;二要轉變職能,切實放權;三要理順關系,凈化生態;四要放寬準入,無禁即入;五要有的放矢,解決難題;六要塑造預期,創新招商,從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激發市場活力。
生態功能區旗縣編制“十四五”規劃時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十四五”時期的一個重要任務,內蒙古許多生態功能區旗縣經濟欠發達,作為我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內蒙古必須要堅持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蓋志毅(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內蒙古政協農牧委副主任)說,自治區黨委政府應對旗縣進一步簡政放權、讓利放權,給縣域充分的靈活性和自主權,突出改革性,建議嘗試推出一些試點縣域;并持續加大生態功能區旗縣的扶持力度,讓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下沉并注意與縣域需求配套;相關縣域編制“十四五”規劃時,要注意挖掘文化性,還要注意突出體現縣域與周邊縣的協同性、與周邊旅游資源的協同性、工農間的協同性、城鄉間的協同性等,且要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和惡性競爭;特別要重視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讓“綠水青山”真正變為“金山銀山”。
責任編輯:張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