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錦芬
一直以來,人們將“沒有問題的課堂”視為優質的課堂、完美的課堂。師生配合默契,學生對答如流,各環節分秒不差,甚至有很多老師為了精彩呈現公開課而反復排練。這樣的課堂固然完美,但它無異于一場戲,學生如木偶,丟掉了“學”的本質,丟掉了創新的靈魂。“核心素養”的提出無疑促使了課堂的重新定義,引領了新的課堂形式向“真實”學習要素養的潮流;開啟了真課堂、真探索、真創造的課堂模式。
一、繪本導讀課回顧
近日,參加了一次“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推廣研討活動”。在這次研討活動中,葉老師呈現一節繪本導讀課讓我印象深刻。這節課帶給我震撼的不是課堂有多完美,也不是他們精彩的表演,而恰恰是他們在課堂中因真實的呈現而存在的瑕疵及他們真實、自然、綜合化的學習方式。
葉老師的繪本導讀課,選材《大腳丫跳芭蕾》:
繪本描述了一個非常喜歡跳芭蕾舞的女孩,卻偏偏擁有一雙大腳,正是因為這雙腳,在一次的評選活動中,她還沒試跳就被評委們一致否決。因此,她很難過,很難過。后來她決定不跳舞,去了一家餐廳干活,但她始終忘不了跳舞,一次偶然的機會,餐廳老板讓她在餐廳跳舞并贏得了客人們的贊賞。客人們告訴自己的朋友,朋友的朋友,于是很多人都來看她跳舞。最后,大都會芭蕾劇院的大指揮,看了她的表演,要求女孩一定要到他們的劇院去跳舞。女孩終于實現了她的舞蹈夢。故事告訴我們:很多時候,我們為自己選定了目標,雖然我們并不具備達到這個目標所要求的條件,但是,只要我們朝著目標一直努力,堅持去做,遇上合適的機會,我們的目標是可以變成現實的。
葉老師設計的教學第一環節從觀察圖文、關注細節、留心色彩等方面教會學生閱讀繪本的方法,第二環節引導學生運用所學方法閱讀繪本,引導學生仔細看圖—大膽想象—續編故事—情節表演將課堂推向了高潮。葉老師的課堂不泛瑕疵,卻緊扣課標,層層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收張有度,學以致用,循循善誘,讓學生如沐春風中學到了方法,懂得了運用,受到了教育。
二、繪本課堂中的核心素養
第一,構建方法的范本,推動素養的發展。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指出:“教是為了不教。”在課堂中,教師要授予學法,讓孩子在老師的引導下對新知識進行嘗試了解和探究。這樣不僅激發了孩子自主學習的內動力,而且讓孩子學會不等待、不依賴老師的教,自己先學習、先思考獲取主動學習的真實體驗,獲得自主探究的成就感,且有益于孩子養成終生受用的好習慣和樹立終生學習的意識。葉老師的繪本閱讀課堂,先出示繪本插圖,然后引導學生細心地觀察繪本插圖的每一個細節:插圖色調如何?有哪些人物?人物表情是怎么樣的?……課堂中,葉老師以貝琳達躺在浴缸里的插圖為例,引導孩子通過觀察、猜想、呈現文字的方式讓學生懂得“圖文結合、細致觀察、大膽想像”閱讀繪本的方法。這樣,在老師的引導和示范下師生共同構建了“繪本閱讀”的方法范本,學生知道了讀什么,怎么讀。在方法范本的構建過程中學生的思維素養、審美素養、語言運用素養都得到了鍛煉和提升。方法的授予,無疑打開了孩子閱讀繪本的大門。
第二,打開創造的大門,促進素養的發展。葉老師的繪本導讀課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讓孩子展開想象的翅膀續編故事。當讀到貝琳達受到評審們“天哪!你的腳像條船!”“簡直和海豹的鰭沒有兩樣!”“回去吧。你那一雙大腳,永遠跳不好?!钡脑u價時,葉老師讓孩子說說:貝琳達被打擊后她放棄跳舞了嗎?然后再出示去除文字的插圖,讓孩子根據插圖續編故事。在整個過程中,孩子們有的吞吞吐吐表達不清,有的重復羅嗦不知所云,有的構思新穎表達流暢,但是從孩子們興奮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們的興趣已經被激活,他們的創造力已經被點燃。課堂從天馬行空的想像續編到看圖說話,從看似無序實則有章。孩子們讀到后面看到自己的構思與繪本竟然如此接近時,臉上書寫的興奮和驕傲已經說明了這節“不完美”的課堂其實才是真正的“完美”。這個基于創造性學習的環節,體現了核心素養倡導下的創客教育理論的回歸。在人類歷史上,我們大部分的知識積累都是通過勞動實踐獲得。孩子們規規矩矩地坐在那里專心聽講時,其實他所依靠大腦的被動接收、抽象思考和運算,與動手、創造幾乎毫無關系。葉老師的課堂卻剛好打破了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被看作了知識的創造者而不是消費者,知識從傳授為中心變成了實踐運用為中心,孩子們從最初的不知所措到思路清晰,從表達結結巴巴到暢所欲言,他們的思維素養、語言素養無疑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和提升。
第三,借助戲劇的力量,助力素養的發展。情節表演是這節課的又一個亮點。當繪本解讀到“大都會的大指揮聽說了這件事,他的朋友的朋友叫他一定要去看貝琳達跳舞,他去了時。”葉老師讓孩子們先體會大指揮的“驚訝”“贊賞”和“感動”,然后讓孩子們上臺進行情節表演。孩子們的表演或許有些蹩腳,或許有些“形”不達意,但是這就是孩子們最真的理解和呈現。課堂的“戲劇”不是為了培養藝術家,而是讓學生用另一種語言與文本對話、與文中的人物對話、與世界對話,從而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孩子在表演過程中,通過人物的互動經歷不同的人生,體驗不同的生活,這將帶給他們更寬廣的視野和更自由的想象。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人文情懷、審美情趣、批判質疑、語言運用、思維發展等素養都會不同程度地得到提升。這節課的精彩之一就在于孩子們在表演中的真實呈現。無論是夸張的表情,還是淺淺的一笑,一言一動中,孩子們已在“對話”中經歷了不同的人生,收獲了不同的感受。
這節導讀課是“不完美”的,同時它又是“完美”的。因為它確實存在很多瑕疵,但它卻保持了生活的“真”,落實了學習的“實”,讓孩子有真感受,有真提升。隨著“核心素養”的全面實施,課堂形態必然會被打破,而真實生活的主題學習必然會引領潮流。新課堂的重新定義必將會用更生動、更深入、更靈活的方式強化知識的學習。追求花哨的教學形式,對于核心素養的培養無疑是“鏡中花”“水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