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梅燕 左治
摘 ?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人們對農業資源的需求量也在逐年提升。我國農業資源較為豐富,但是隨著農業病蟲害問題的日益嚴重,各區域農作物生產產量明顯下滑,嚴重影響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進程。這一現象,不符合當代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為使農作物病蟲害問題得以有效解決,使農作物生產產量得以保證,相關部門應該認真做好農作物病蟲害防護、治理環節工作,同時堅決秉持可持續發展這一理念,積極優化自身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使農作物病蟲害相關問題能夠真正得到有效控制。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病蟲害;防治對策
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作為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社會各界及相關人群廣泛關注。病蟲害問題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對農作物生長影響極大。為保證農業管理環節工作的開展質量,相關人員應該努力優化自身病蟲害防護、治理手段。同時,全面貫徹可持續發展思想,展開該防護與治理環節工作,以保證農作物生長環境的自然生態平衡[1]。
筆者認為,可持續發展觀點下的病蟲害防護與治理工作涉及范圍較廣,農作物病蟲害防護與治理環節工作在其中占據重要地位。為保證該環節工作的順利展開,工作人員應該正視農作物病蟲害相關問題。同時,要積極采取有效防護、治理措施,使農作物病蟲害問題能夠盡早得到有效解決。
1 ? 現狀分析
1.1 ? 農業管理環節工作存在問題
通過調查當代社會農業管理環節工作的開展情況可以發現,相關管理環節工作的開展情況十分不理想,工作人員管理效率普遍較低,其工作開展狀態與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全不符。具體表現為:農業管理部門在工作期間,沒有認真遵循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對農作物種植、病蟲害防護等管理工作的要求較低。在這一背景下,農作物的生長環境得不到有效保護,農作物生產產量受到極大影響。另外,農業管理環節工作開展效率較低,開展方式不科學,也容易引發農作物病蟲害問題。在這樣的形勢下,眾多農作物被病蟲害問題所侵擾,農業資源遭到嚴重破壞。
1.2 ? 化學藥劑的過度應用
以往工作人員在治理農作物病蟲害問題時,多數使用化學藥劑輔助工作。農藥的殺蟲、防蟲效果較為理想,使農作物病蟲害問題得到有效控制。但是過度地應用化學藥劑,也使自然生態環境遭到嚴重損害。部分工作人員對化學藥劑的認知尚不明確,在這一背景下,大部分工作人員只關注農藥的殺蟲、防蟲應用情況。部分工作人員甚至認為化學藥劑的大量使用,能夠使農作物的生長狀態愈加理想。這種認知是不正確的,不僅嚴重影響農業資源可持續發展戰略工作的開展質量,且無法保障人們的飲食安全。化學藥劑的過度使用,使農作物的生長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盡管這種病蟲害防治手段能夠有效解決農作物的病蟲害問題,但是卻不符合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
1.3 ? 人為因素引發的農作物病蟲害問題
農業資源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影響較大,部分人群為牟取更大利益,大量使用化學藥劑開展農業生產相關工作,使農作物資源的食用質量無法保障。部分企業也不按照相關要求開展農作物生產環節工作,缺少規范化管理。在這一背景下,農業資源受到嚴重威脅。當病蟲害問題出現時,農作物將無力及時抵御病蟲害問題的侵蝕與影響。長此以往,越來越多的農作物感染病蟲害問題,其生產產量也將明顯下滑。筆者認為,人為因素導致的病蟲害問題,所帶來的消極影響也是多方面的,不僅不利于農業行業的長久、可持續發展,還將直接影響國家、人民群眾的經濟利益。
2 ? 防治對策
2.1 ? 積極構建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中心的病蟲害防治體系
為有效保護我國農業資源,相關部門應該積極構建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中心的農作物病蟲害防護治理體系。同時,將該防治體系有效地應用在農業資源管理工作中,使農作物能夠在一個較為優質的環境中健康生長。該病蟲害防治體系的工作內容主要包括3方面:其一,有關單位工作人員應該對所在區域自然條件進行深入調查,并確保該區域所種植的農作物與自然生態環境相貼合。同時,在可種植的農作物中,積極選擇抗病蟲害能力較強的農作物進行種植,以提升農作物種植區域的整體抗病蟲害能力。其二,工作人員在治理現有的農作物病蟲害問題時,應該適當使用化學藥劑展開工作。同時,嚴格控制殺蟲藥劑的使用面積、使用次數,以免影響當地的自然環境質量。其三,工作人員在展開農作物病蟲害治理環節工作期間,應該全面考慮所在種植區域的病蟲害問題。具體表現為:相關人員應該根據當地農作物病蟲害問題的形成原因、涉及面積等因素,優化自身病蟲害問題的防治技術。并且有針對性地開展農作物病蟲害防護、治理相關工作。上述環節工作的有效落實,對我國農業資源保護與建設環節工作的順利開展具有重要影響,且符合當代社會可持續發展這一戰略目標。
2.2 ? 對農業管理環節工作加以優化
農業管理環節工作的開展質量,對農作物保護環節工作的有效開展具有直接影響。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農作物病蟲害防護、治理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經調查發現,大部分農業管理部門的管理手段較為落后,且缺少一定的科學性、可行性。這一問題,使當代農業管理環節工作的開展質量無法得到保障,且嚴重影響農業行業的長久發展。
對此,有關部門領導人員在開展農業資源管理工作期間,應該秉持可持續發展這一理念,積極開展無公害類型的農作物病蟲害治理、防護相關工作。同時,積極引入其他更為有效的管理手段輔助工作,以提升自身管理環節工作的辦事效率。例如,相關農業單位可以安排專業的種植人員、監管人員開展農業管理環節工作,并且將各管理環節的工作責任細致地落實到每一個種植人員、管理人員身上。各農業單位積極開展高效的農業管理相關工作,能夠推動農業行業的發展進程,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使農作物病蟲害問題得到有效控制、解決。科學且無公害的農作物管理環節工作的順利開展,能夠使農作物生長區域的自然條件有所改善,進而促進該區域農作物健康生長[2]。
2.3 ? 加大農作物病蟲害監測環節工作的開展力度
病蟲害問題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狀態,為保證農作物的健康生長,相關人員應該加大農作物病蟲害監測環節工作的開展力度,使相關病蟲害問題能夠在未發生期間得到有效監管、控制。該監測環節工作的順利開展,能夠幫助工作人員及時掌握農作物的生長狀態,及時發現農作物病蟲害問題,并作出應對。監測期間,工作人員應該及時對已經出現或疑似出現病蟲害問題的農作物作出處理,使病蟲害問題的涉及范圍得以有效控制。對于已經確定患有病蟲害問題的農作物,相關人員應該對其及時隔離、殺蟲,以免影響其他農作物的生長狀態。對于疑似患病的農作物,相關人員則應該加大其監測工作力度。如果確定患病,則應該立即作出上述處理。與此同時,相關人員還應該對農作物的生長環境進行有效勘察,確保農作物能夠長期在有助于其健康生長的環境下生存。
該環節工作的有效落實,不僅有助于工作人員及時掌握整個農作物種植區域的自然狀態,還有助于工作人員根據這些勘察信息,制訂后續的農作物病蟲害治理工作計劃。
2.4 ? 積極開展生物防治工作
為使農作物病蟲害防護、治理環節的工作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防治目標,相關部門應該積極開展生物防治相關工作。以往各農業管理部門在治理農作物病蟲害問題時,多數使用化學藥劑展開殺蟲、防蟲等環節工作。這種防治方法對農作物的生長環境損傷嚴重,已然不符合當代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要求。對此,各管理部門應該認真落實生物防護、治理相關工作,使其防治環節工作的開展效率能夠有所改善。該治理方法主要利用天敵之間的牽制作用展開防護、治理相關工作。這種防蟲害、治蟲害的方式較為科學,對農作物的不良影響偏小,能夠使人們的食用質量、食用安全等方面得以保證,并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農作物病蟲害治理、防護環節工作的投入成本有所減少。筆者認為,生物防治手段符合當代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且能夠有效推動農業行業的發展進程。相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應該正視生物防治手段,并不斷對其加以優化,使其能夠在未來的農作物病蟲害防護、治理工作中發揮應有的作用[3]。
3 ? 結束語
綜上所述,各農業管理部門積極開展高效、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環節工作,對農業領域的長久發展至關重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人們的生活質量、飲食質量有所改善。為保證農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使農業經濟得以高速發展,相關單位應該認真做好農作物病蟲害防護、治理環節工作,使農作物的生產產量和質量能夠有所提升。在這一期間,有關人員應該充分利用當代科學技術手段與專業知識,優化自身病蟲害防治技術、生物防治等先進殺蟲、防蟲技術的有效應用,使病蟲害防治環節工作的開展質量有所提升。
參考文獻:
[ 1 ] 朱育菁,冒乃和,劉波,等.有機農業病蟲害防治的核心——可持續植物保護[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2004(6):61-64.
[ 2 ] 黃紅.生物防治一條可持續農業發展的道路[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1):40-41.
[ 3 ] 郭予元.為了農業可持續發展農作物病蟲害要綜合防治[J].農藥市場信息,2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