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岐
摘 ? ?要: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城鎮化、工業化、現代化發展腳步日漸加快,而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具有充足的資源進行維系與支撐,而為了保證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森林產品與環境服務功能的需求,就應當認真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將此作為森林經營管理的重要戰略目標。在可持續發展思想指導下,對當前可持續經營面臨的形勢進行了認真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實現森林可持續發展的森林經營管理策略,供參考。
關鍵詞:森林經營;林業;可持續發展
森林是陸地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更是保護環境和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主體。然而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為了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人們對于木材資源需求量的不斷增長,森林經營工作的開展依然沒有擺脫過去以木材生產為主要內容的發展形勢,造成森林資源開發利用不斷加大,引發森林資源數量逐漸下降,造成生態平衡失調、生態環境不斷惡化,還引發很多自然災害。面對日益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如何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國家在此方面也確立了可持續發展戰略,對于自然生態和諧發展的重視程度日漸加深[1]。
當前,面對這樣的發展趨勢,森林經營也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充分融入可持續發展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創造更加充足的林業資源,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支持,確保生態平衡。
1 ? 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思想內涵
可持續發展是21世紀自然、社會、經濟復雜系統運行的規則與目標,不斷地融入各行各業發展規劃中。現如今,我國的經濟社會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但工業化的快速推進,給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壓力,面對這種發展現狀,國家越來越重視可持續發展,并將可持續發展作為我國今后重要的發展戰略。這一現代化發展思想包含的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1 ? 提高經濟增長水平
經濟增長不僅是國家財富積累的重要體現,同時也體現著國家的實力,只有經濟快速增長,才能更好地保證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其質量,同時提供充足的物力和財力,推動可持續發展。
1.2 ? 實現生態可持續發展與資源的永續利用
只有保護好生態環境,才能更好地推動可持續發展,二者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而且生態環境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若生態環境遭受破壞,必將會影響到可持續發展,而反過來,加強可持續發展,又能更好地保護生態,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所以在大力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還應當對生態環境給予充分保護,這樣才能實現生態可持續發展和資源的永續利用。
1.3 ? 以社會全面發展為重要目標
可持續發展這一發展目標,更加重視社會的公平性,若缺失公平性,那么社會穩定將不復存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區域,在可持續發展目標上也存在一定的差異,然而在本質上是非常一致的,其不僅能夠使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大幅度改善,還能創造更加優質的生態環境。
2 ? 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下森林資源的形勢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中指出,為了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推動社會主義走向現代化,必須要加快提升生產力,改善人民生活,創造美麗的生態環境,使人類走上文明發展道路,進而提升經濟水平,實現人類、環境、資源的共同發展和自然環境的協同推進。森林在保護生態環境方面承擔著重要的主體作用,提高森林建設水平,能夠有效改善生態狀況,保護自然生態,維持生態平衡。然而,我國雖然森林資源豐富但是分布很不均衡,人均占有量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非常低,同時,整體而言,森林建設與發展質量還亟待提升,只有不斷加大林業建設,擴大林業覆蓋面積,提高林業綠化建設水平,才能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和減少各類自然災害發生概率,保護生物多樣性。但是目前森林建設經營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當前改善恢復生態、保護生態、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相違背。2020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國家要進一步擴大經濟增速,同時在經濟穩步提升及人口快速增長的過程中,資源的需求量日漸加大。
目前,國內每年需要消耗5.5億m3樹木蓄積量,而且這一需求量還在逐年增長,未來木材缺口將不斷擴大。當前的森林資源發展形勢,在滿足人們生產生活林業產品需求、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方面依然存在很多問題,所以應強化森林培育與建設,使森林生態系統更加穩定,將其各種效益充分發揮出來,達到可持續經營的良好效果[2]。
3 ? 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下進一步提高森林經營管理水平的措施
3.1 ? 科學合理地劃分森林功能
科學合理地劃分森林功能,并以此為前提對森林經營方向充分明確,確保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對森林資源各種功能方面的需求,應當考慮森林所處區域位置條件及環境條件。不同地區的森林在功能方面差異性非常突出,應當依照不同地理區位,對森林主導功能進行確定,對地理區域及生態區位重要的森林,將其劃歸為生態公益林區,保證區域生態環境。其他區域的森林資源劃定為商品林,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充足的木材資源和林產品。充分考慮森林的主導功能,確立明確的經營目標與方向,落實分類經營,提高管理水平。屬于生態公益林的,必須要努力挖掘其生態功能,強化培育水平,這樣才能突顯其生態效益。國家與地方有關部門應當對生態公益林建設給予充分的重視,增加相應的投入,建設完善的補償機制,整合個人、集體投資建設的生態公益林,同時加大補償力度,保證其合法權益,采取有效措施對生態公益林進行有效保護。
培育商品林的重點應是培育速生豐產林,調動各方力量共同投入商品林建設與發展過程中,加強政策扶持,確保經營更加靈活,對林權所有者合法權益加強保護,為社會經濟建設提供多樣化的森林功能。
3.2 ? 充分明晰產權,不斷改進陳舊的工作機制,提升林業產業化發展水平
實施土地承包制以來,農村的生產力得到了很好的解放與發展,這對農村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然而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林地所有權及經營權、使用權都不是非常明晰,沒有清楚地界定產權,導致無法實際體現以所有權的經濟權益,對林業生產力發展形成很大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