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強 張寧寧
結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殘疾人的全面發展及綜合素質的提高十分重要。而承擔殘障學生教育工作的特教教師,與此有著直接關系。因此,特教教師僅有專業知識是不夠的,還需要提高人文素養。特教教師人文素養的提升有利于教師的幸福生活,有利于學校的管理工作,有利于全面有效地促進特教教師專業素養提升,是我國特教事業發展的必然。
特教教師對殘障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是培養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過程,也是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知識、能力、素質的過程,這種提升需要教師從扎實的學科知識、較強的職業認知、高尚的師德、良好的合作等人文素養上來獲得。因此,特教教師需要不斷進行自我更新,深入探究學生、領悟實踐知識,通過自身人文素養的提升,促進自身專業化發展,最終真正享受教育帶來的無限幸福和至高榮譽。
樹立人本的教育理念,培養愛生精神
特教教師人文素養的提升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學生,因此其提升過程也應圍繞學生來展開,樹立人本教育理念,培養愛生精神。首先,要尊重殘障學生在身體、性格、能力上的差異性,正確看待學生的缺陷和不足;其次,要善于發掘學生殘障之外的潛能,充分利用學校資源,給學生足夠的發展空間;最后,教學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與學中培養愛生精神。
修煉高尚的特師品德,培養奉獻精神
特教教師立足特殊教育工作的開展,修煉高尚的師德必不可少。學校可以通過開展各種師德宣傳活動,要求特教教師用專業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學生的康復訓練,用儒雅的氣質影響學生的品行修養,用無私奉獻的精神塑造教師的職業魅力。培養教育工作中的奉獻精神,不僅是提升人文素養的內在要求,更有利于特教教師進入更高的職業境界。
發展各有所長的個性,培養探究精神
教師專業化素養的提升要求教師敢于面對自我,挖掘自身教育潛能,積極投身到教育科研中,使自己早日成為特殊教育領域的專家型教師。筆者經過多次調查訪問發現,我校特教教師在聽力、言語、康復、自閉等專業知識學習上普遍有明確的方向,并積極通過參與培訓和對外交流、組織小組研究、形成結對幫扶等方式來提升自己的教科研水平,這體現出特教教師不斷進取的探究精神,是特教教師人文素養提升的重要表征。
保持積極的工作熱情,培養敬業精神
特教教師人文素養提升需要教師不斷鑄造完美的人文態度,最直接的體現就在自己的工作中,特教教師對特殊事業的激情源于對職業的熱愛。只有讓自己的生命在課堂上煥發亮麗的光彩,讓殘障學生因為自己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才是對職業的尊重。因此,教師要時刻保持積極的工作態度,把精力集中在教育教學上,集中在對殘障學生的關愛上,從而生發出令人欽佩的敬業精神。
享受特師的職業幸福感,培養慎獨精神
特教教師提升人文素養的最終目的是提升自身整體素養,追求幸福的人生。特教教師的幸福感在于對學生付出關愛并獲得學生愛與成長的回報,在于自身的專業成長和對特教事業的持之以恒。特教教師應具備慎獨精神,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樹立“特教工作雖然艱難,但是特教教師也能從中獲得人生幸福”的理想信念。
總之,提高特教教師的人文素養需要建立有效的機制,讓教師通過“自我反思”來建立作為一名特教教師的自我意識,通過“自我鍛煉”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磨煉意志,通過“自我學習”在校本教研中探究專業發展,通過“自我培養”運用交流學習來拓寬視野。特教教師只有竭盡全力修煉自己的人文素養,才能為特殊孩子的全面發展做出更大努力和貢獻。
(作者單位:河南省南樂縣特殊教育學校)
(本文為2019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一般課題“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素養提升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2019]-JKGHYB-1099)
責任編輯:周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