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巍

家庭教育不僅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發揮著奠基性作用,還肩負著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家庭教育是“家事”,更是“國事”。近日,教育部公布的《學前教育法草案》(以下簡稱《草案》)為科學開展學前兒童家庭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
明確家庭教育的法律地位與作用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在人的發展過程中共同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兒童成長的不同階段,這三種教育所發揮的作用大小有所不同。學前兒童正處于身心發展的啟蒙階段,更加依賴家長的教育和保護;家長是學前兒童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是兒童成長的第一所學校。因此,家庭教育對于學前兒童至關重要。《草案》在第七條“政府責任”之后直接列出第八條“家庭責任”,強調家庭亦是學前教育的職責承擔者,明確了家庭教育在學前教育法律體系中的作用。依法確認并強化家庭責任,對于學前兒童接受科學的家庭教育,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規定家長教育權利與義務并行
一方面,撫養與教育子女是每一個家庭的責任。家庭在學前兒童撫養與教育方面始終是首要責任主體,這是伴隨著生育事實產生的人類的天然義務。家長有責任和義務給子女創造一個安全健康、開放包容、溫暖和諧的家庭環境,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草案》第八條突出強調了這一點,“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撫養與教育兒童的責任,尊重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創設良好家庭環境,科學開展家庭教育”。另外,家庭教育不等同于在家教育,當孩子入園之后,家長還需履行教育參與的義務。一些家長錯誤地認為,孩子上了幼兒園,教育就全是老師的事了。實際上,家長還應積極配合并主動參與幼兒園的親子活動、家長會議等,支持教師和園所的保教工作。
另一方面,主動參與幼兒園教育是家長的權利。在教育實踐中,幼兒園常常作為權威者、主導者,“指揮”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家長作為參與者與支持者被動配合,缺乏主動性和主導權,無法真正參與到幼兒園管理和重大事項的決策中去。家長不僅應作為義務主體被動地服從、配合幼兒園教育,還應作為權利主體積極主動參與幼兒園教育。《草案》提出,“幼兒園應當設立家長委員會,家長委員會參與幼兒園重大事項決策、日常管理與監督” 。家長委員會作為受法律保障的具有決策意義的家長組織,為家庭和幼兒園之間進行溝通合作提供了渠道,這既有利于保護家長權利的主體地位,保證家長對幼兒園教育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使家長的教育權利由應然走向實然,又有利于促進幼兒園保教質量的全面提升和學前兒童權利的全方位保障。
權利的實現需要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確保權利的實現,兩者密切相連。《草案》既明確了家庭的責任與義務,又保障了家長的權利,實現了權利與義務并行。
指出開展科學育兒指導的責任主體
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問題往往源于家長教育觀念的陳舊、育兒知識的不足或教養技能的缺乏。家長面對兒童開展家庭教育,首先需要給自己充電,學習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再去教育子女。針對家長開展科學的育兒指導,能夠有效提高家庭教育質量,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全面提高國家未來人口素質。《草案》提出,“幼兒園應當主動與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交流兒童身心發展狀況,指導開展科學育兒”。這為家長獲得教育子女所必需的知識、技能的指導與培訓提供了法律支持。
幼兒園、幼兒園教師熟知兒童在園表現,是指導家長科學育兒的主力軍。如何針對不同家長有效開展科學育兒指導、提高指導質量、保障指導效果,仍是擺在幼兒園面前的難題,也是檢驗這一法規能否落地的關鍵。為了保證家庭育兒指導效果,需要多措并舉。首先,可以為幼兒園教師提供有關家庭科學育兒指導的專業培訓,提高幼兒園教師指導家長進行科學育兒的能力;其次,培訓園內教師與聘請園外專家兩手抓,充分利用專家資源,整合多方力量,采取多種方式,為家長提供專業性、多樣化的家庭教育指導與支持服務,加快幼兒園科學育兒指導工作的專業化發展;再次,從長遠角度考慮,在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學科設置、繼續教育等方面積極鼓勵和支持家庭教育專業發展,并在學前教育專業中設置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等相關課程,以此推動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相關的師資隊伍建設;最后,將家庭教育相關服務納入公共服務范疇,將家庭科學育兒指導服務列入政府購買服務目錄,廣泛、深入、長期地為家長提供專業的知識技能培訓,幫助家長習得科學的育兒知識和方法。
厘清協同共育關系中的各方職責
學前教育不等于幼兒園教育,而是家庭教育、幼兒園教育和社會教育三方力量相互協作的全方位、一體化的教育。三大教育主體在學前教育工作中各有優勢,需要協同共育,優勢互補,形成健康良性的互動機制。《草案》提出,“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撫養與教育兒童的責任,尊重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創設良好家庭環境,科學開展家庭教育”,“幼兒園應當充分利用家庭、社區教育資源,拓展兒童生活和學習空間”,“全社會應當為適齡兒童接受學前教育、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環境。公共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科技館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應當提供適合學前兒童身心發展的公益性教育服務,按照有關規定對學前兒童免費或者優惠開放”。《草案》對家庭、幼兒園和社會三方都做了明確要求。家長要承擔起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科學合理地開展家庭教育。幼兒園要發揮自身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有效利用家庭、社區的教育資源開展保教工作;另一方面,加強家庭科學育兒指導,為家庭教育提供專業保障。社會作為各個家庭單元的集合,要利用其在多元性、實踐性和教育資源方面的優勢,對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進行有益補充。家庭、幼兒園、社會既各司其職,又協同共育,形成健康良性的互動機制,才能確保幼兒園、家庭、社會三大教育真正發揮“三位一體”的教育合力作用,為兒童創設健康和諧的成長環境,幫助兒童的潛能獲得更充分的發展。
《草案》將學前教育中的家庭責任納入學前教育法,以法律的強制性激發廣大家庭的教育功能,使家庭教育從“家事”到“國事”,既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家庭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又有利于家長科學開展家庭教育,還有助于構建真正意義上的家庭、幼兒園、社會協同共育機制,進而為學前兒童接受學前教育提供全方位的法律保障,為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研究所(系),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全面二孩政策下城市地區0-3歲嬰幼兒托育服務體系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7ZDA123。】
責任編輯:歐陽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