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燕
幼兒是教育資源的主體,也是環境創設的主人。在本土化教育資源開發的過程中,廣東省深圳市大鵬新區南澳中心幼兒園從周邊環境及幼兒的興趣點和需求出發,讓幼兒直接參與環境的創設,把游戲點創設的主動權交給幼兒,給幼兒提供適度的支持,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引導幼兒會想、會做、會玩、會說,積極主動、充滿自信地生活和學習。游戲環境的創設是為了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必須保持整體性。培養幼兒的游戲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以“野趣園”游戲點為例,在實踐中我們強調教師角色的分工,構建研討共同體對游戲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交流。
環境規劃
優質的環境要從優質的規劃開始,在規劃時我們要做綜合考慮。游戲點環境的合理分隔。我們將“野趣園”游戲點空間劃分成8個游戲區域,分別是:特色美食(海鮮、茶粿、青丸子、窯雞等)、豆撈心語、天天旅行社(自制觀光花車、探險項目、民宿等)、小人國銀行、貝殼工藝店、串串樂燒烤吧、流動角色扮演(海上搜救員、警察、消防員)、補給站。把生活中的常見環境、角色融入游戲,以便幼兒進一步了解社會生活,激發幼兒自主開展角色活動。 充分利用空間的整體融合。游戲點空間設計要大小搭配、合理融合,既要有可容納多名幼兒混齡游戲的大空間,又要有適合若干幼兒合作的中空間,還要有個別幼兒單獨活動的小空間。
材料投放
幼兒游戲離不開各種游戲材料。幼兒的發展與游戲材料的要求、投入方式、擺放及安全等有著密切的關系。
材料要求:貼近幼兒生活。選擇多功能、多種類、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游戲材料;投放數量充足的材料,為孩子的游戲提供支持與保障;投放的材料應是生活中常見的,要能給予幼兒親近感。例如:貝殼、魚線、青丸子、茶粿等。
投放方式:可分為分階段投放、主題式投放以及個性化投放。分階段投放:在初始階段,教師先投放基本游戲材料,當游戲情境發生變化時投入幼兒需要的材料。材料的可變性、新穎性,不斷吸引幼兒注意力、引起幼兒游戲的興趣。主題式投放:如天天旅行社游戲點的開放,我們要投放與旅行社有關的材料,如地圖、旅行單、旅游帽、一日游的價目表等。個性化投放:孩子自主設計、自選替代物的個性化材料投放。
材料擺放:分門別類把材料放在籃子、儲物箱等透明可見的容器里,放到低矮的柜子、邊桌上,把裝材料的籃子、儲物箱、柜子等貼上材料圖標及名稱。讓幼兒一目了然地看到材料,學會自主取放他們需要的材料,保證幼兒在活動中自發進行從而減少幼兒對成人的依賴性。
材料安全:教師應重視游戲材料的安全。營造安全健康和諧的環境氛圍,讓幼兒在安全的環境中與材料互動,不斷建構經驗、發展能力。在選擇材料的時候,教師除了考慮無毒無味之外,還要看它是否便于幼兒操作以及會不會給幼兒帶來傷害。為幼兒提供戶外游戲材料時,在選擇廢舊材料再利用的過程中,要做好半成品材料的安全加工工作。
人員管理
參與“野趣園”游戲點的有教師、保育員、教輔人員、后勤人員,他們各自有自己的職責所在。如:教師、保育員在戶外混齡游戲時間內始終伴隨;教輔人員在游戲開始與結束的時候定位進行指導;后勤人員要做好材料的消毒與清理清潔;負責游戲材料的老師在清點時及時查看材料是否足夠,如有損壞、遺失,做好上報、采購、投放工作。
通過“野趣園”戶外本土游戲的創設,幼兒們在良好的游戲氛圍中感受被他人尊重、被他人信任,體驗到與他人交往、合作與分享的樂趣。合理利用本土化這本“活”教材,創設出具有本土內涵的環境,使幼兒們在幼兒園這個快樂的“小人國”里獲得真實的感受和豐富的知識。同樣,教師也會在不斷的研究反思、交流調整中,獲得專業化的發展。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大鵬新區南澳中心幼兒園)
責任編輯:歐陽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