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澤芬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佛山 528500)
近年來,隨著高職院校學生人數日益增多,但是在教學面積上并沒有發生變化,在增加學生人數之后,使得排課的難度增大。而教學資源的短缺又極大地影響了高職院校二級學院排課工作的開展,為強化排課管理工作的開展,需要我們切實注重對實際問題的重視,加強排課管理現狀、弊端的反思,對排課管理工作不斷優化和完善,切實促進教務工作成效的提升。
(1)教學資源不足,排課難度較大。由于高職院校的大量擴招,使得教學資源短缺的情況較為嚴重。傳統的排課管理模式與實際需求不相符,加上教務工作本身十分繁忙,一個教務員要負責整個學院的日常教學工作,包括教務系統排課、排考、學業預警、畢業資格審查、英語、計算機等級考試、學生上課考勤,負責將教務處所有關于學習方面的通知和文件精神通過學習委員傳達給本系所有學生,保證系部教學工作的正常運轉。教學場地不足、教室數量緊缺、師生比例不足導致每一位老師要承擔較多的教學任務,以上因素使得排課難度增大。
(2)排課要求繁多,容易發生沖突。有些高職院校的部分任課教師是通過聘請企業的高級技術人員來兼課,在排課過程中必須遵循此類教師的工作特點,與校內專任教師在上課時間方面容易產生沖突,排課時不但要協調各科任老師的上課時間,杜絕課程表發生沖突、還要照顧每個教師的上課感受、而且要考慮課表的合理性。正是這些特殊要求,使得排課的難度加大,在排課管理模式上難以創新,沖突的情況時有發生,難以結合實際的需求優化課程安排。
教室作為實施教學活動的主要載體,必須在排課工作中加強對教室的注重。教室屬于有限的教學資源,為實現有限空間分配的均勻化和得到最大化地利用,需要做好教室的分類和維護。如按照面積大小來劃分時,主要有大教室、小教室和階梯教室;而如果按照設備配置來劃分,有一般教室、實驗室、機房、多媒體教室等。但是排課需要結合教學需求來排列,而教師類型的申請又是關鍵因素和排課的主要根源,需要切實做好教室的調配,因此對排課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制約排課管理的主要因素之一。
由于教師的職稱不同,可以分成多個級別,而由于所教學科不同,也能分成多個類型。一般而言,每個專業大都是同一個教師進行教學,但是往往因為其他因素影響,使得很多教師教授的學科相同,在學生人數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就會導致教師資源短缺日益明顯,有時候還要從校外聘請相關專業地教師,而此類教師與校內教師在時間安排上存在差異,所以教師因素也是制約排課管理的主要因素之一。
排課工作旨在促進課程安排優化,以便于學生在學校學習中接受更加系統和專業的學習與訓練,所以需要根據教學計劃來嚴格實施,而這主要是由教學模式來決定,但是在劃分教學模式時,是結合崗位需求來進行的,而崗位需求不同,課程需求也不同,不同教師的職業能力也不同,要想與崗位需求、課程需求與教師的職業崗位能力相匹配,也是一個必須注意的問題。
為促進排課管理工作成效的提升,需要在排課管理工作上不斷優化和完善,首先需要確保有限的教學資源得到最大化地利用,切實加強對現有排課弊端和問題的重視,在課程表設置過程中,由于涉及的因素較多,既有師生,又有教學設施與教學課程等。設置課程表的目的就是達到優化安排學生每個學期課程,并對時間進行有效調配,對空間和人力資源進行科學調配,從而更好地促進課程表設置合理性的提升。因此,作為排課管理人員,需要切實掌握所在院校的全部學科,加強對教學計劃與教學特點的分析,全面細致地了解和掌握課程內容與性質,明確課程總學時數和每周的學時數,基于整體的視角掌握課程安排的松緊情況。而在此基礎上,就需要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機的結合,既要注重對師資力量和教學設備的掌握,又要對各種教學資源合理把控,緊密結合實際對排課管理不斷優化,以盡可能地滿足教學的需求,緊密結合課程性質切實強化對教學資源的綜合和調控,達到優化管理的目的。
(1)突出學生主體作用,夯實排課人本化。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突出,在課程設置時做到勞逸結合,緊密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生理特點來安排,以彰顯排課過程的人本化。因此,教師既要結合實際做好排課計劃,又要按照排課計劃進行實施,借助專業的排課軟件,對排課計劃的可行性、科學性進行完善,切實提升排課工作的質量。為彰顯排課的人本性,需要保證班級課表的科學合理性,周上課天數、日上課節數都要均勻,專業課與公共課要合理搭配,著力實現勞逸結合和松弛有度。而在此基礎上還要考慮教師的身體健康和身心愉悅等因素,著力實現科學施教,確保教師上課時間需要基于班級課標合理的前提下做到緊湊,便于教師上下班,確保師生的合理要求得到滿足,從而在有效排課下將師生工作與學習的自主積極性激發出來。
(2)注重課程合理搭配,夯實排課科學化。優化課程搭配類型,確保學生日常學習更加均衡,在時間與空間安排上進行優化,切實注重辦學成效的提升,緊密結合學生和教師實際情況的分析,在時間和空間組合上進行優化,使得排課更加科學。這就需要在排課前緊密結合人才培養計劃,對專業課和公共課的歸口系部問題進行系統分類,做好學院教學資源的分類,科學估算課程開設所需的課時數和對應的教室,確保教室的大小與學生的數量相當,同一班級的課程在同一教室或同一樓層中,盡可能地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3)發揮教師引導作用,夯實排課動態化。注重教師引導作用的發揮,切實強化教師指標的評估,掌握教師的教學實際情況來設置課程表,在促進教師與課程組合安排得到優化的同時將教師教學負擔減輕。因此,需要制定較為科學的教學信息反饋制度,需要對教學中的情況進行監督,并及時做好對其的調整,加強與教師和學生的溝通,掌握其對排課工作的建議,并針對性的做出改進和優化,才能更好地達到排課動態化的目的。
由于在排課管理中受到的影響因素較多,既有教學場地和設施的影響,又有教學資源的影響,所以為了簡化這些影響因素之間的關聯,盡可能地將排課的沖突降低,需要在課程安排時對課程的優先級別進行確定,這樣才能保證課程得以順利實施,具體而言,需要切實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由于實驗室緊缺,受場地的影響應優先安排專業課的實驗課程;二是重頭課教師的課程要優先安排,再對單頭課教師的課程進行安排;三是優先安排周學習較多的課程,若有的教師的課程較為特殊,也可以酌情優先安排,再安排其他課程。四是在初次擬定課程表后,應與教學計劃指導來優化,切實做好對課程表的核對,預防出現課程安排遺漏的問題,從而確保學生正常上課不被耽誤的同時,還要確保學生課程安排更加合理,提高排課管理的專業化水平。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為了更好地提升排課管理的專業性,切實減少排課管理的難度,需要切實注重信息技術優勢的發揮。這主要是因為信息化已成為時代發展的趨勢,加上高職院校的學生較多,學科種類和專業數量不斷豐富,使得手工排課的難度日益加大,此時就需要利用排課管理系統來加強排課工作的開展,使得排課效率得到提升的同時將排課負擔有效地降低,避免出現教師、教室和設施等方面的沖突,能促進辦學效率的提升和教學秩序的維護,達到自動化、智能化排課的需要。例如應用專正方教務管理系統的排課管理功能,可以滿足排課設置、智能+手動排課、排課優化、教師調代課、課表查詢統計等需要。排課是每個學校都會面臨的一個復雜問題,如何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快速科學并合理化的解決排課難問題對學校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很多排課系統是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大數據的比對,結合學校的實際需求,最大限度上減輕排課教師的工作量,避免課程錯排少排情況的發生,給出最滿意的課表。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二級學院排課管理工作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復雜性,制約高職院校二級學院排課管理工作的因素較多,我們需要緊密結合實際需要,切實加強排課管理工作的優化和完善,并注重現有問題的反思和經驗的總結,切實加強對其的改進,綜合平衡各方面的排課工作,著力實現資源的平衡和實際需求的滿足,才能實現教學資源配置的最優化,達到提高教務管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