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云
(北京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北京 100083)
原理課含有豐富的生態學思想。首先,人來源于自然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馬克思指出:“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體而言,是人的無機的身體。人靠自然界生活。這就是說,自然界是人為了不致死亡而必須與之處于持續不斷的交互作用過程的、人的身體。所謂人的肉體生活和精神生活和自然界相聯系,不外是說自然界同自身相聯系,因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1]這表明人來源于自然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人自身和自然界具有一致性。而且在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看來,人類史和自然史也具有一致性。而實踐、生產勞動就是連接人和自然的中介。在生產勞動中,人通過對象化而使自然人化,從自然中獲取我們所需要的物質、能量、信息等,而使我們得以繁衍、生存、發展,并且使自然按照人的意愿而得以改造。另一方面,在生產勞動中,人通過非對象化而使人自然化。在這一過程中,自然模塑人,自然的規律等內化為人的本質力量,自然的美內化為人自身的美及人的審美能力。這樣人和自然更好地融為一體、和諧共生,且人更有條件使自然人化。生產勞動中的對象化及非對象化的雙向互動,既使人和自然結成了一定的關系,又使人和人結成了一定的關系,并最終形成人類社會,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說:“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盵2]
在人類社會早期,由于人的活動,盡管自然生態也遭到破壞,人和自然的關系也有不和諧的一面,就像恩格斯所說:“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每一次勝利,起初確實是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卻發生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響,常常把最初的結果又消除了?!盵3]接著恩格斯舉了很多例子來說明因為人的行為的不當使自然生態遭到破壞的情況。但當時這樣的生態破壞從全球來說只是局部的,并且也是暫時的,整體來看,人和自然之間還是保持自發的和諧。
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以來,人和自然之間的關系就遭到了全局性的破壞,導致了全球性的生態危機。其根源就在于資本主義私有制制度。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家是人格化的資本,而“資本的本性是與自然根本對立的”,[4]“資本的存在就是‘人類勞動與土地之間有機關系的解體’,也就是‘新陳代謝斷裂’的必然產生”。[5]在資本主義社會初期,資本家為了確立資本主義生產關方式而瘋狂地進行資本的原始積累,從中南美洲、亞洲、非洲等掠奪大量的財富、人口、自然資源等,使這些地方的自然生態、社會生態遭到極大破壞。由于外在競爭的壓力及資本逐利的目的,資本家必須不斷地進行資本積累。而資本積累具有反生態性。由于資本積累,特別是在全球化的過程中,終于導致了全球性、全局性的生態危機。正如科維爾所說,資本積累是生態危機的最終根源。[6]
由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私有制的社會制度是導致生態危機的根本原因,即是“社會關系上的嚴重不公是造成人與自然關系緊張和對抗的根本原因”。[7]而“由于生態問題實質上是階級利益問題,因此生態環保運動要和工人自我解放的運動結合起來”。[8]要將“社會變革與人和自然關系的變革聯系在一起”。[9]因此,要真正消除生態危機就必須變資本主義私有制為共產主義公有制。因為,共產主義社會能夠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解”。[10]在共產主義社會中,“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與自然發展的平衡是相輔相成的”[11]“共產主義是‘自然主義與人道主義的統一’”[12]“(共產主義)社會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質的統一”。[13]
原理課作為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從生態化的視域來看,我們應該讓學生明白,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祖國及世界的一份子,處于當今的國際國內環境,應該了解世情國情,對國家的大政方針、治國理政的基本原理要有較好的把握,要把國家的意志、國家的意識形態內化為個人的意識,使個人的思想意識和國家的價值及理念具有一致性。而且根據中國傳統“身國一體”的理念,我們個體本來就是社會、國家、世界、人類、自然的一份子,我們個體和它們具有內在的一致性,我們的思想、行為和它們具有一致性,應該順應它們的發展大勢。因此,學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學好原理課是中國當代大學生所必需。
在具體教學實踐中,眾所周知,“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要使原理課教學實踐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要對所有相關原理都爛熟于心、融會貫通,且能夠熟練地把它們運用于社會生活、個人生活實踐。這樣教師也會由內而外地散發出這門課程的氣息、氣質,并以此在課堂上營造出相應的氣場、氛圍來感染學生,在這過程中,要保證師生之間有良好的互動及默契。因此,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要和作為授課主導的教師保持同一頻道,跟得上教師的節奏,充分吸收、消化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及理念,并且要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這樣才會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以后走上工作崗位,也能夠獲得良好的工作效果、實踐效果。
原理課生態化教學實踐也要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由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這就要把教材中的相關內容進行整合,使之更適合具體的教學實踐。比如,在講世界的物質性時,強調實踐的物質性。講實踐的三要素時,比照生產力的三要素,揭示它們的區別與聯系。講認識論時,結合意識、辯證思維方法,弄清楚它們之間的關系。講社會發展動力時,強調其主體及擔當者是人民群眾。本課程課時數有限,這就要求在實際教學中要詳略得當、層次分明、重點難點突出,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且整個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不能把原理課孤立起來,而要把它放到這個完整的體系中。這就要求我們以原理課為主體,對其他幾門思政課進行整合,使原理課及整個思政課的教學真正形成完整的體系,使原理課及整個思政課的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為此,我們要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作為原理課的時代背景;結合已學過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相關內容闡述人生觀、理想信念、價值觀,特別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結合“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論”的相關內容,講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生態文明思想等。其他課程中相關內容較豐富、充實的,在原理課中,可以只做相關提示,指出其思想的實質,這也可以使學生溫故而知新,或互相啟發,相得益彰,提高思政課的整體教學效果。
學好理論的目的全在運用。我們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就是要運用相關原理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當今生態文明時代,我們就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相關原理來分析、解決實際的生態問題。對立統一規律是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質和核心。從對立統一規律的觀點來看,人雖然來源于自然界,并且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自從人走出自然界,形成人類社會后,人和自然界就是一對矛盾的對立統一體。人和自然的關系是否和諧,自然生態是否遭到破壞,是否導致生態危機,關鍵在人。從質量互變規律來看,人類社會早期,人口稀少,勞動簡單,人對自然的活動不至導致生態危機。隨著人口越來越多,科技日益發達,人對自然的改造越來越大,最終超過自然的承受力,導致生態危機。從偶然、必然的關系來看,早期人類對自然的破壞,只是局部的、偶然的,不至于造成生態危機。隨著工業化的進程、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生態危機就具有必然性。從因果關系來看,這種生態危機必然性的根源就是資本主義私有制制度。從否定之否定規律來看,人與自然的關系在早期是自發的和諧統一的。工業革命、資本主義制度使人和自然之間的關系極度緊張,導致嚴重的生態危機。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就要掌握自然規律、社會規律,合理地開發利用自然,變資本主義私有制為自由人聯合體的共產主義公有制,從而在新的基礎上達到人和自然自覺的和諧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