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日飛
(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區韶西逸夫小學 湖南湘潭 411100)
新課改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或管理班級時從學生出發,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這一要求對教師的專業素養也發出了挑戰,教師不能再局限于某一個領域,而是要能夠融會貫通,通過不同領域的融合,設計更好的教學策略或管理模式,以適應學生的學習發展規律,同時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在學科融合的基礎上發展專業化素質呢?本文結合實踐,從信息技術與教學創新、班級管理與心理健康、音樂與心理健康三個方面的融合,就以學科融合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策略進行具體探究。
在開展教學時,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與其融合在一起,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模式,優化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數學教學為例,從創設趣味情境和化抽象為直觀兩個方面,就以信息技術創新教學、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策略進行詳細探究。
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學生學習、探究的動力。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要注重趣味課堂的打造。信息技術是一種將聲音、畫面融合在一起的技術,這一特點可以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以將信息技術融入課堂,創設趣味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設趣味情境。比如,引導學生學習小數的加減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錄制菜市場或超市人們購物的場景,并將這些場景中一些物品的價格標記出來,引導學生計算。這一情境充分貼合了學生的生活,比較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在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時,教師可以以學生熟悉的動漫人物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當然,利用信息技術創設的趣味情境不止這些,學習方位知識時,教師可以創設任務情境,引導學生在展示出的趣味地圖中辨別方向,完成任務;在學習軸對稱圖形等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創設圖片情境,為學生展示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信息技術中的情境創設方法有很多,需要教師深入挖掘與開發。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要充分結合學生的興趣及教材內容,以保證情境創設的有效性。教師開發、創設趣味情境的過程,也就是教師專業素養發展的過程,有利于教師綜合素質的提升[1]。
許多學生不喜歡學習、排斥學習的重要原因是在課堂學習中難以理解教師講述的內容,跟不上教師的教學進度。結合這一問題,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直觀的畫面與形象,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提高教學質量。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有的學生空間想象能力比較差,在學習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圓錐時總是出現問題,難以理解其中的計算公式。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展示立體圖形,展現其各個維度,并在各個維度中標記數字,引導學生結合立體圖形直觀形象進行計算,從而促進學生掌握正方體、長方體等立體圖形的計算公式。還有的學生在學習方位時,只是單純地記憶了“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在地圖上卻難以辨別。教師在開展本部分教學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在地圖上辨別方向,使學生真正理解“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含義。教師結合學生的學情,利用信息技術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真正做到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教學品質也得到了真正的提升[2]。
在進行班級管理時,教師可以將其與學生的心理健康融合在一起,通過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促進班級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通過開展班級管理工作,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為了提升班級管理工作的實效性,教師在平時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工作,并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恰當地滲透德育內容,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诖?,下文就加強平時溝通和滲透德育教育兩個具體策略對班級管理與心理健康融合的實踐進行探討,以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許多教師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一般只注重結果,卻不關注學生的發展過程。比如,有的學生成績下滑,教師會點出學生成績下滑這一問題,也會分析展現在練習作業中的問題,卻不會從學生的心理出發,了解學生具體遇到了什么問題。這導致雖然教師加強了對學生的管理與督促,卻難以得到成效。因此,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教師要從學生的心理出發,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以學生成績下滑為例,教師可以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成績下滑的原因,是最近一段時間的學習狀態不好,還是考試沒有發揮好。如果是學習狀態不好,是什么影響了學習狀態,跟家庭有關,還是跟學校同學、教師有關;如果是考試沒發揮好,是考試時情緒緊張,還是身體不舒服等。教師加強與學生溝通,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及時幫助學生排憂解難,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引導,是真正做到了從學生出發,這無論是對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還是對提高教師的班級管理質量,都有積極作用[3]。
上文中提到,教師可以通過了解學生的心理,促進班級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也可以通過開展班級管理工作,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那么,應該如何在班級管理中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呢?教師可以滲透德育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比如,在進行班級文化建設時,教師可以設定“仁義禮智信”的主題,引導學生搜集與“仁義禮智信”相關的故事、名言警句等,打造班級硬文化,同時促進學生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加強思想建設,塑造良好的性格。另外,班級中的學生發生糾紛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從自己身上找錯誤,使學生敢于承擔責任,也能夠“自省吾身”。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互相道歉,使學生了解“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培養學生寬廣的心胸,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教師在班級建設中滲透德育教育,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能夠有效提高班級管理工作的質量,這也是教師專業素養發展的具體體現[4]。
音樂是情感的另一種表達方式,多元智能與音樂的有效結合,可以有效提升育人效果,促進教師專業化素質的全面發展。在教育目標上,多元智能并不主張將所有人都培養成全才,而是認為應該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來確定每個學生最適合的發展道路。通俗來講,多元智能理論不是讓學生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也不是簡單地要求給學生多架幾座橋,而是主張給每條學生都鋪一座橋,讓“各得其所”成為現實。這也就是我校所提倡的“讓每一個學生享受幸福的教育,讓每一位教師享受教育的幸?!?。人是手段,更是目的。教育的價值除了為社會培養有用之才,更在于發展和解放人本身。
教師在培養學生的心理健康時,可以通過創設音樂情境、營造和諧的氛圍,以提升教育效果[5]??鬃釉浾f過:“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化矣;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教師利用音樂為學生營造和諧的氛圍,可以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塑造良好的性格,促進心理健康發展。在創設音樂情境時,教師要選擇一些積極向上的音樂,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八榮八恥兒歌》《讓我們蕩起雙槳》等。另外,教師可以將音樂情境滲透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制定班歌,在大課間引導學生齊聲歌唱;在平時設計音樂游戲,引導學生通過游戲感受音樂中積極向上的情感或精神;鼓勵學生將音樂與舞蹈結合在一起,進行表演,使學生在情境中體會音樂等。教師將音樂滲透到學生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為學生營造和諧的氛圍,使學生在音樂環境下接受熏陶,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此同時,教師自身的教育品質和專業素養也能得到發展。
教師也可以組織音樂節目,使學生在音樂節目中感受樂趣,促進學生在音樂節目中進行表達,進而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上文提到,音樂也是情感表達的一種方式,小學階段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尚待發展,而音樂則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表達喜怒哀樂。學生利用音樂與教師溝通,可以促進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也可以使教師對癥下藥,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引導。在組織音樂節目活動時,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有些學生比較內向,不習慣表達自己,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使較為內向的學生在小組同學的帶動下表達自己。另外,音樂節目環境比較寬松,也有利于同學間的溝通了解,這對打造良好的班級環境也有積極意義。教師打破傳統的模式,將音樂與心理健康結合在一起,組織節目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都對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有積極意義。教師也可以在這一活動中得到更多的啟發,收獲更多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方法,有利于教師專業素養的發展。
教師備課、上課不能再像以往那樣僅僅為了完成教學大綱的要求,而是要更多地從關注學生,開發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去考慮問題。我們要采用多種方式和手段呈現用“多元智能”教學的策略,實現為“多元智能而教”的目的,改進教學形式和環節,努力培養學生的多種智能。在教學形式上重視小組合作學習和討論,以利于人際智能的培養。在教學環節上重視最后的反思環節,培養學生的內省智能,力爭使課堂教學豐富多彩,課堂互動形式多樣,使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加明顯。
本文從激發學習興趣、降低學習難度、了解學生心理、促進健康發展、營造和諧氛圍、鼓勵學生表達六個角度,就基于學科融合的小學教師專業化發展策略進行了探索。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提升自我專業素養和能力已成為必然趨勢,希望本文關于小學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策略研究,可以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建議,使教師從學科融合中得到啟發,提升能力,優化教學教育質量,最終促進教師的成長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