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祖遠
(重慶市巫山縣江東小學 重慶 404700)
學生從小學升入初中時往往會產生一些問題,會出現很多學習上的不適應。因此,需要教師通過課程銜接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培養。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方法及學習習慣等都與初中教學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更加科學合理地對語文課程銜接進行創新探索,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初中語文學習做好準備,為實現語文教學的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小學階段與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存在一定的區別,需要清楚二者的區別與聯系,才能很好地做到中小學語文教學間的有效銜接。第一,教師的授課方式存在區別,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理解及記憶能力不高,教師的課文講解速度往往很慢,通過不斷的重復使學生進行有效記憶,課堂教學節奏較慢,而在初中教學中,教師的教學風格有很大的變化,教學節奏較快,更多側重于學生自主學習。第二,教材內容之間存在差別,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較為簡單,篇幅較短,知識點較,而初中階段的語文課文內容逐步加深,且篇幅明顯加長,學生要理解的知識點也會增多,這就非??简瀸W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材內容上的區別導致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適應初中語文學習。第三,由于小學生與初中生的思維能力不同,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有所不同,小學生只是理解課文的表層意思,沒有進行思維能力的拓展,而初中階段更注重思維能力的縝密性以及邏輯性。所以,要將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進行有效銜接。
中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知識難易程度變化很大。小學語文教材后面帶有生字表,可以進行檢索以查找。但初中語文教材里,學生不認識的生詞會逐漸增多,閱讀篇目也會逐漸增加,所以學生學習起來會遇到相應的困難。這時就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做到有效銜接,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對小學教材內容進行升級優化,通過課件的形式向學生展示更加生動的語文課文[1]。例如,在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文言文二則》中,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會有一定的困難,教師可以師通過設計優秀的課件內容為學生拓展文言文知,并逐步對文言文詞句進行分析,讓學生充分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并在多媒體課件中做到有效的課外拓展,拓展更多的生詞,使其學習更加充滿趣味性,為初中語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步入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會趨于成熟,有一定的思維能力。在語文教學中需要學生通過了解語言文字構建良好的思維框架。由于小學生的思維能力簡單,對于一些語文知識只是停留在表面,沒能進行思維的有效拓展,而進入初中階段往往需要進行思維能力的提升,這樣才能更深一層地了解文章的精髓。所以,在語文教學的有效銜接過程中更需要注重學生的思維邏輯,使學生可以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有理有據的分析。對此,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度拓展,讓學生在拓展過程中進行思維能力的提升[2]。例如,學習六年級下冊《魯賓遜漂流記》節選時,讓學生通過自學方式對閱讀內容進行深入理解,同時要進行課外拓展,要進行整本書閱讀,通過不斷的課外知識拓展進行思維邏輯的運用與提高,這樣還能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初中較長篇目的閱讀理解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在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中可以有效利用思維邏輯框架,更快地適應初中語文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教師都是通過課上練習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但由于初中階段語文文字的增多,以及出現更多文言文的篇目,所以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學習困難,這便需要教師積極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更好更快地適應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例如,教學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預習,通過自學查找并解決不認識的生詞及字義等,使學生進入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能很好地進行獨立思考,掌握所學知識,從而實現從小學到初中學習習慣方面的有效銜接。
綜上所述,對于中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有效銜接,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以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為銜接基礎,注重對教材內容的優化升級進行合理銜接,同時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與初中階段的語文思維能力進行有效接軌,確保學生能夠順利地在更高的學習階段愉快地學習,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