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春 汪 維 冉啟平
(重慶市涪陵第七中學校 重慶 408000)
鄉村和城市不僅位置上存在差異,更存在許多現實問題,如教師隊伍素質的不整齊,教師角色和觀念未能很好地轉變、教學反思淺薄、教學和考試評價的狹隘等,還因義務教育經費的投入不足而導致硬件上無法滿足等。
由于受條件和地理環境的影響,農村學校信息比較閉塞,教師的觀念更新緩慢,所以,農村教師應多參加教育主管部門舉辦的各種教育教學培訓,只有通過培訓,教師才能更好地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育教學方法,認真學習專業知識,開闊視野,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才能要好地融入新課改。
學??山M織本校教師定期進行教研活動,同學校教師就新課程實踐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同時,綜合本校教學資源,對教師進行新課程實踐能力的培訓,提升教師的綜合能力。
初中教師與涪陵十五中聯合教研,高中教師與涪陵一中聯合教研,壯大教師培訓實力。學校還可組織與他校的合作、交流,進行系統的教師培訓,讓教師在學習本校新課程實施的情況下了解其他學校的優勢,從而提升教師實施新課程的實踐能力。
在本校中,學校通過對教師的綜合評價選出模范教師,為其他教師講授經驗。通過示范效應影響教師思想觀念和實踐能力的改變。
接受過專業培訓的教師,在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過程中,更能發掘學生的潛力,能將眼光放得更長遠,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大多學校已逐漸配備了電腦、投影儀、一體機等設備,至少配備了電視、播放器等設備,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些設備為自己的教學服務。利用信息技術呈現的內容主題鮮明、形象生動、邏輯機構嚴謹。對學生來說,既有較強的說服力,又有較強的吸引力。對于理科中難以理解的模型、實驗,利用信息技術可輕松解決。對于文科中要呈現的情節,應出現在適當的時機,融合情感的播音,使學生愉悅地接受所傳播的內容。在網絡支持的課堂教學中,需要加強師生的信息傳輸,提高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性,課后還可以利用網絡進行課堂上未盡的討論,進行答疑解惑。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以及課后利用網上教學資源學習,必然會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向縱向快速發展,提高學習效率[1]。
教師應樹立終身學習的態度,學教育專著,學教材教法,學教學設計,學教育心理學,學習各種文化知識,學杰出教師和他人的寶貴經驗,使自己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雜家”,不斷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夯實文化知識基礎,使你教學能力在課堂上信手拈來,語言幽默風趣,學生才會敬佩、喜歡這個教師,也會為自己組織教學帶來便利。教師在體驗這些經歷后,可以隨時隨地寫反思日記、博客、微博、微信,詳細描述教學情境等。經過日積月累,這些內容也會成為教師寫論文、申請課題的寶貴素材,使自己逐漸向科研型教師發展。
建立學校教育科學研究室,逐步形成以重點課題為塔尖,核心課題和專項研究為塔身,小課題研究為塔基的校本研究網絡。課題研究領導小組統領學校課題研究工作,省級以上立項課題由課題負責人、責任人、課題組長組成核心組實施研究工作;“請進來”——開展校本培訓與研修,“走出去”——參加國內高層次研修班學習和學術研討會或考察活動;同伴引領全校教師參加小課題研究,完善課題研究制度激勵教師參與。開展課題、優質課成果評獎及成果交流活動或推廣會,在???、簡報上發表教研成果,參與上級教研成果評比活動,向有一定影響力的報刊雜志推薦發表教師論文[2]。
問卷摸底發現農村教師和學生都意識到教師語言能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對學生而言,教師良好的語言能力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文化知識的接受水平,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及學習成績。對教師而言,教師良好的語言能力能提高教師教書育人的能力,完善教師自身水平,有助于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促進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意識的轉變能夠帶來行動的變化,使教師不自覺地從備課、教學過程、課后反思中注重自己語言表達的科學性、邏輯性、簡明性。
不少教師教學環節嘗試利用小詩、順口溜等多種形式總結核心知識點,學生極感興趣也容易識記,為教學帶了很多方便。有些教師嘗試將網絡語言引入教學,既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覺得教師平易近人,因愛上教師幽默風趣的語言而愛上相應的學科,特別是讓那些厭學的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語言的科學性、邏輯性、簡明性、幽默性等能為課程改革實施的提升帶來影響。教師在這種意識下,逐步加強學習和培訓,學習與培訓是促使教師專業快速成長的有力措施,要針對性地提升農村教師的語言能力,加強普通話、語言表達技巧的培訓,同時強化教師的板書設計及肢體語言的應用等。教師在學中實踐、實踐中悟道,已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