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愉珍
幼兒階段是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關鍵時期,近年來,我國幼兒教師越來越重視對幼兒良好衛生習慣的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可以減少身體疾病,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保障幼兒健康成長。幼兒教師和幼兒家長要給予幼兒機會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使其養成獨立自主的能力,建立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用,促進幼兒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每個人都是從幼兒階段走來的,一個人最重要的東西都是在幼兒時期學到的,從小養成的良好習慣會影響我們的一生。因此,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生活習慣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工作。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僅可以增強幼兒身體的抵抗力,還能有效預防疾病,對幼兒的身體健康有重大影響。在幼兒園的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大力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洗手的好習慣、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良好的如廁衛生習慣、良好的睡眠習慣等,這些良好的個人習慣是幼兒成長時期的寶貴財富,只有幫助幼兒形成講衛生、愛干凈、有規律的個人生活習慣,才能確保他們健康成長。
幼兒天性活潑、好動愛玩,對周圍的事物非常敏感,喜歡在玩中求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幼兒的這一特點,改變以往枯燥、單一的教學模式,對幼兒進行針對性的教學。例如,對幼兒進行“養成愛洗手的好習慣”的教育工作時,教師可以融入關于洗手的兒歌,如:小朋友,要記牢,飯前洗手很重要;沒有細菌不生病,講衛生,好寶寶。通過兒歌的形式進行教學,可以鼓勵幼兒養成愛洗手的好習慣,讓幼兒意識到經常洗手的重要性,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意識,培養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另外,還可以積極開展比賽形式,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例如,讓他們比比看誰洗的小手最干凈;看看誰的書桌排列最整齊;比較誰的校服最整潔等。通過比較和評選,教師可以采取小紅花的獎勵形式,對衛生習慣優秀的幼兒進行表揚和鼓勵,激發幼兒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積極性,讓幼兒主動進行自身的衛生管理,從而建立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的養成,離不開良好的家庭環境。家庭環境對幼兒的影響極其重要,健康的家庭將會培養健康的孩子。所以,家長要抓住幼兒時期的好機會,樹立正確的育兒觀念,家庭成員要起到示范引導作用,培養孩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幫助幼兒建立長期的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例如,家長可以制定一份家庭規范書,內容包括起床的時間、吃飯的時間、學習的時間、睡覺的時間等,將這些生活中的小事統一規范化,要求家長和幼兒共同遵守并完成,并對幼兒進行良好的引導和督促。只有家長以身作則,自身具備良好的個人習慣,才能在平時的生活中對幼兒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從而有效培養幼兒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幼兒具有極強的模仿力,他們主要的模仿對象就是教師。因此,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格外注重自身的表率作用,以身作則,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例如,教師每天要注重自己的儀表儀容,穿著干凈整潔;在與幼兒進行交流時,要面帶微笑,語言溫和;當幼兒出現錯誤行為時,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關心。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具備良好的個人素質,對待幼兒要有耐心,工作時要認真細心,不斷尋找和發現幼兒的閃光點,對他們進行及時的表揚和肯定,給予幼兒足夠的關懷和幫助,讓幼兒感受到教師的愛護。同時,教師要和家長保持聯系,及時反映幼兒的在校情況,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不斷優化教學方法,共同培養幼兒的良好衛生習慣。
總而言之,良好衛生習慣的養成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教育工作,需要教師和家長共同努力合作,為幼兒樹立正面的教育形象,做到言傳身教,培養幼兒獨立自主的意識,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從而有效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確保幼兒健康成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