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菲
游戲教學法,即在傳統的幼兒音樂課堂中,增加游戲化元素,讓幼兒充分感受到游戲的樂趣,在寓教于樂中,激發幼兒思維,培養幼兒學習音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游戲情境在教學中的應用,能讓幼兒在“真實”的場景中,通過視覺、觸覺等多方面的感覺,感受到歌曲的曲風、節奏,從而提升幼兒的音樂學習興趣[1]。為了進一步開發幼兒的音樂天賦和才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構建完善、趣味的音樂游戲情境,促進幼兒對音樂的理解和學習。
例如,學習《一分錢》這首歌曲時,為了加強游戲情境的教學效果,首先,教師可以帶領幼兒掌握歌曲的基本演唱方法,熟悉歌詞內容。之后,根據《一分錢》的歌詞內容,構建游戲情境,在游戲情境中,由教師扮演“警察叔叔”,一個幼兒扮演“主人公”,還需要2-3個同學扮演路人。情境內容:歌曲中的小朋友在馬路邊上撿到了一分錢,將它教給了警察叔叔。幼兒在表演過程中,通過神情、語氣的變化,將歌曲主人公拾金不昧的狀態表現出來,此外,扮演行人的同學,需要抓住時機對主人公進行鼓勵和表揚。在《一分錢》的情境中,不僅可以加深幼兒對歌曲的理解,還可以培養幼兒拾金不昧的良好道德品質。
在幼兒音樂教育中,教師要不斷豐富游戲教學內容,保證音樂游戲化教學的實效性和有效性。教師在開展音樂游戲活動時,需要結合幼兒的整體情況,實現素質教育和趣味教學的同步進行,更好地完成幼兒音樂教學的目標和任務,為幼兒將來在音樂方面的全面發展打好基礎[2]。由于不同幼兒的家庭環境、受到的教育不同,造成了幼兒間的差異性。而且,隨著幼兒不斷長大,幼兒的個性意識會越來越具有獨立性。因此,在設計游戲內容時,教師應重視幼兒綜合素養能力的開發和提升。
例如,教授幼兒園大班《蝴蝶飛飛》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將歌曲演化成游戲“蝴蝶飛飛”。進行游戲時,教師需要提前對幼兒進行分組,每四人一組,將小組依次分為“黃蝴蝶”“紅蝴蝶”“綠蝴蝶”“藍蝴蝶”。之后,播放歌曲《蝴蝶飛飛》,教師:“蝴蝶飛、蝴蝶飛,紅蝴蝶要飛飛”,紅蝴蝶:“紅蝴蝶要飛飛,飛到哪里去?”幼兒在對唱的時候,跟著歌曲的節奏做蹲起的動作。教師回答說:“紅蝴蝶要飛飛,飛到哪里去?飛到綠蝴蝶的家”,這個時候,紅蝴蝶蹲下不動,換成綠蝴蝶蹲起。通過“蝴蝶飛飛”游戲,幼兒不僅可以更好地學習歌曲,還可以鍛煉幼兒的反應力、靈敏力和節奏感知力,從而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提升。
在音樂游戲中還可以增加美術元素,通過增加色彩、圖畫,提高幼兒的音樂學習和鑒賞能力。同時,結合音樂內容,要求幼兒做出一些特定的動作,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幼兒的思維,還可以鍛煉幼兒的想象力,加深幼兒對角色特點、行為、形象的認識。
例如,學習《熊和小孩》的時候,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制造角色頭飾,包括小鳥、小兔、小孩、熊大等多個角色。游戲開始,讓幼兒帶上不同的頭飾,讓戴不同頭飾的幼兒一起站到圈中,隨著音樂節奏,教師:“熊出沒!”除了“熊大”可以動,其他角色都不可以動,如果其他角色動了,則交換角色成為“熊大”。在制作頭飾的過程中,能夠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和繪畫能力,還可以促進幼兒想象力的開發,增加幼兒對不同動物的了解。
在幼兒園教學中,每個幼兒的心理特點、外在特長各有特色[3]。因此,教師可以順應幼兒“愛玩”的特點,將幼兒音樂和游戲進行有效融合,讓幼兒在音樂游戲中獲得更多的樂趣。例如,教授幼兒園大班音樂《小狗抬花轎》時,教師可根據歌曲內容,結合幼兒愛聽故事的特點,講述《小狗抬花轎》的故事。之后通過樂器和念唱相結合的方法,幫助幼兒熟記《小狗抬花轎》的歌詞。最后結合歌詞“八只小狗抬花轎,老虎坐轎把扇搖,一只小狗摔一跤呀,老虎狠狠踢一腳”的表現,讓幼兒在聽歌曲的同時,參與到追逐游戲中。這種教學方法能大大提高幼兒學習音樂歌曲的效率,從而讓音樂欣賞變得更加有趣、生動。
在《指南》中,明確提出了生活、游戲對于幼兒成長的關鍵作用。因此,幼兒音樂教育游戲課堂的推廣,對于幼兒綜合全面發展成長具有深遠的意義,為幼兒將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