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艷
(山東省東營市實驗幼兒園 山東東營 257000)
游戲是兒童的天性,游戲是兒童的權利。實踐證明,游戲的開展在幼兒潛能開發、體能鍛煉及社會性發展等方面有著不可估量的教育價值?!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利用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運動提高兒童體育興趣和環境適應能力”,《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再次重申了游戲對幼兒發展的獨特價值。這就要求幼兒園教師在戶外自主游戲中既要關注游戲的自主選擇性和自主活動時間,還要做好游戲的觀察、支持與適時介入指導,以發揮戶外自主游戲在幼兒成長中的積極作用。那么,在幼兒戶外自主游戲中,如何掌握游戲的適時介入與引導呢?筆者對此有以下幾點思考。
幼兒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活潑好動、好奇心強,但幼兒之間存在興趣、性格、體質等各方面的差異,他們的身心特點和游戲需求都是不同的。戶外自主游戲的開展為幼兒自主決策提供了機會,幼兒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融入環境,與他人互動,繼而體驗、感受游戲給自身帶來的成功感和滿足感。
教師應分層次投放游戲材料,有效拓展游戲內容,調整游戲形式,創設游戲情景,以增強游戲的趣味性,使幼兒不怕失敗、敢于探索的良好品質在游戲里得到體現和發展。如在“寶貝球場”戶外區域游戲中,教師準備了數量適當的籃球、足球、拋接球、跑跳轉球、紙球、刺球等種類多樣的材料,首先為幼兒介紹這些球類的名稱、游戲方法和開展游戲的位置,然后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在幼兒到達相應的場地或由教師對場地進行劃分、標志后,幼兒先自由玩,再結伴玩,最后根據場地(滾球區、踢球區、彈球區、擲球區)屬性進行集體游戲。特別需要注意,在材料投放時,要分階段、分層次投放,而不是一次性把所有種類的材料全部投放進去,通過不同階段激發幼兒對材料的新奇與熱情。在集體游戲中,幼兒根據興趣需要,自由選擇游戲材料及方式,進行有效互動。一段時間后,教師可以搖響手中的鈴鐺,鼓勵幼兒互換場地,開始一種新的游戲方式,目的是使幼兒通過與不同人、不同材料之間的互動釋放情感,提高社會性發展及多種能力的鍛煉,從而實現多元化發展[1]。
與其他游戲相比,自主游戲的特殊性在于它要尊重游戲主體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由游戲主體自行決定怎么玩、和誰玩、玩游戲的時間。
長期以來,在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存在兩個非常明顯的問題。一是部分教師認為,自主游戲就是要由幼兒自行玩耍,教師不要插手。我們姑且將這種戶外游戲方式稱為“放羊式”。放羊式游戲的直接后果是教師無所事事,幼兒任意嬉鬧,游戲無組織無紀律,也缺乏教育價值。二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將自己的想法灌輸給幼兒,然后要求幼兒按照自己的思路、朝著預定目標方向去組織游戲,我們可以將這種游戲方式稱為“導演式”?!皩а菔健庇螒螂m然可以保證游戲的有序進行,但影響了幼兒在游戲中的主動權和積極性,使他們無法快樂游戲。要想增強戶外自主游戲在幼兒身心發展中的作用,教師必須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尊重幼兒的主體性、自主性,將游戲的主動權交到幼兒手中。同時,在密切觀察、充分思考的基礎上,給予幼兒適當、適時指導,以避免游戲朝失控、無序、低效的方向發展[2]。
戶外區域自主游戲為幼兒提供了更多機會,為幼兒社會性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每一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智力水平、興趣愛好、發展能力上都有所不同。尊重幼兒差異是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幼兒發展的基礎和前提。所以,要想確保幼兒在游戲中能有所獲,教師必須關注幼兒個體差異,多角度激發幼兒的游戲熱情,并從更寬的視角因材施教,對個別幼兒進行個別指導。
如,“闖關游戲區”,幼兒能根據個人發展水平選擇不同的闖關路線、不同的動作難度、運動強度和高度等,鍛煉不同的運動技能,從而實現在各自現有水平上的個性化發展。開始階段,設置的游戲關卡難度一致、路線一致,出現了運動能力強的孩子無數遍地重復,失去了運動興趣;能力弱的孩子難以完成整套闖關游戲,缺少成功感,產生挫敗感。進入第二階段,老師及時調整,運用不同路線的闖關路線標識牌,引導幼兒自主選擇闖關路線,實現個性化發展,提升了運動能力,提高了身體素質,體驗了成功感。在闖關游戲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觀察路線圖,分析個人運動能力,比對不同路線的運動難度等,既鍛煉了身體機能、提升了運動技能,又學會了謙讓、合作、互助,養成了不怕困難、勇敢樂觀、堅持不懈的運動精神[3]。
總之,戶外區域自主游戲的開展,能讓幼兒自主、獨立,會協商、會交流。它點亮幼兒的生命,照亮了教師專業發展的成長之路,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自信、自主、有能力、有成功感的完整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