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敏昌
(深圳市龍華區民治小學 廣東深圳 518131)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小學科學并經成為一門非常重要的科目。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加以重視科學的學習??茖W課程的融合性較強,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對基礎常識的理解和認識。作為一門基礎性課程,科學教學的主要目標在于建立學生對世界的基本認識。在小學階段打下良好的基礎,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樂于學習科學,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為學生之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微課是近年來逐步興起的高效教學模式,已經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青睞。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為學生準備課前自主學習的視頻資料,讓學生通過視頻、文檔、圖片等內容進行課前自主學習。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思考,從而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同時,對于教材中不懂的問題,學生也可以在上課過程中有針對性地聽講。學生在各項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課堂學習,能夠提高自身的聽課效率,教師在講解過程中也相對容易,從而提高課堂的有效性。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降低學生對科學理論學習的觸情緒。同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在微課中搜集資料,開拓自己的視野,建立對科學學習的探究意識[1]。
比如,學習“太陽的方向”時,在上課之前,我利用微課為學生準備了一些教學視頻和文字資料等,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并要求學生在書本上進行勾畫,明確地勾畫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在上課過程中可以進行提問。之后在上課的過程中,我會讓學生講解自己的課前自主學習成果。針對學生的講解內容,更有針對性地給學生進行知識的講解,幫助學生養成課前自主學習及課后自主復習的習慣,為學生之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我也讓學生自己在課下通過互聯網等搜集資料,通過各種神奇的科學現象激發學生對科學學習的積極性,并豐富學生的眼界,讓學生的見識更加廣泛。
在科學學習過程中,會涉及一些簡單的科學實驗。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對科學實驗的簡單講解,實驗操作過程也不能被所有學生所看見,導致學生對科學實驗的了解不足。也因此使部分學生對課堂失去了興趣,長此以往,導致學生無法更加有效地進行科學實驗的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吸取這一經驗教訓,可以利用希沃白板為學生呈現更加細致的實驗教學過程,使學生能更加全面、詳細地看到整個實驗操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將科學實驗與理論相結合,提高教學質量[2]。
比如,學習“加快溶解”時,在上課過程中,我利用希沃白板為學生呈現整個實驗過程,并在一些重要節點進行調整,保證每個學生都能看到整個實驗的重要細節,讓學生能夠熟悉整個實驗的操作流程,進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在這這一過程中,我也會加入一些趣味性的講解,保證學生在課上能夠集中精力聽講,提高課堂效率,也會讓學生上臺進行實驗操作,最大化地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有最為直觀的體驗。
在科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一些科學現象并沒有真正體驗過,因此,單純理論的講解,學生接受起來存在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為學生進行一定的情景模擬,使學生在情景模擬中更加直觀地體會到科學現象,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探究科學現象形成的原因,以及其中所包含的理論知識。這也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新自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使學生更加積極地進行探索。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為學生模擬科學課堂,能讓學生感受到信息技術為教學帶來的相關便利,也能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有更加清晰的學習思路[3]。
比如,學習“植物”時,因為學生的年紀較小,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同時對社會的認知相對簡單,為更好地激發學生的上課積極性,我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模擬了一個身處在森林中的自然環境,讓學生在這一環境中主動認識各種植物。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較高,也加深了對植物種類的印象,了解了相關植物的簡單特征。整個課堂的學習氛圍較為活躍,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代化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為教師開展各種教學活動提供了越來越多的便利,將現代化技術應用到科學課堂,能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到科學現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進行科學探究,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