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敏
(湖北省襄陽市谷城縣石花鎮新店中心小學 湖北襄陽 441700)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還小,這個時期的學生還無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自制能力,在學習數學這門抽象性內容的過程中很容易因為理解困難而失去學習的動力。如果真的出現這種不良現象,教師在教學中依然我行我素地采取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很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并產生對學科的厭惡情緒,最終影響課堂教學質量與效果。基于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及年齡特征,將興趣教學理念引入課堂教學,并以此為指引,不斷創新和完善教學方案,從而將學生的興趣與注意力都聚焦到課堂學習之中,實現高效課堂教學活動。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多是以簡單的語言來描述教材中所涉及的數學內容,在這樣的氛圍下不但無法使學生形成直觀的認知和理解,還會因為枯燥無味的數學教學活動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1]。所以,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下的多媒體教學工具進行輔助教學,將抽象的數學知識以圖片和視頻的形式展示給學生觀看,實現直觀動態的課堂教學,使知識的傳授更加多元立體化,刺激學生的直觀感知,調動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將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激發出來。比如,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過程中,為了刺激學生的直觀感受,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我們在課堂上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進行直觀演示。為學生播放具有平行四邊形形式的物體,將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然后引出將要學習的內容,為學生展示平行四邊和梯形,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對角相等的特點。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下能強化學生的直觀感知,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濃厚興趣,切實提升教學質量。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但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始終占據著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學生在課堂中只能被動接受教師傳遞的知識,這樣枯燥單調的課堂氛圍很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的積極性與興趣。所以,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活躍課堂教學氛圍,以此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具體來講,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將學生以4-6人一組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并合理分工。接下來對他們提出相關問題,引導學生在小組內展開對問題的討論,充分體現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性,從而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性[2]。比如,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時,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充分體現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性,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階段將學生以5人一小組劃分成若干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問題的探究。任務如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怎樣求解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任務布置好之后,將接下來的時間交給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巡視小組的討論情況。學生討論出結果后,教師再對學生得出的結果進行歸納和總結。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還能充分體現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性。
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在實際教學中將數學知識與學生所熟知的生活有機結合起來,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生活探究。教師可以將學生所熟知的生活元素融入數學教學活動,也可以為學生布置生活探究任務,引導學生利用數學知識分析并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相關問題,從而提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以此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比如,教學“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節數學內容時,為了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我們完全可以將生活元素融入課堂,首先為學生介紹實際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容易出現小數,然后通過記錄小數展開計算,最后以超市購物為主題引出小數加減法的特征,在這樣的生活探究氛圍下有效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總之,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并不是輕而易舉的事,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及心理特點,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和完善教學方案,創新出更多新穎的教學方式,最終達到培養學生興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