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建坤
(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皋埠街道中心小學 浙江紹興 312000)
與傳統教學相比,STEM教學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符合素質教育提倡的促進學生合作、探索教學理念。
STEM是將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四個學科進行整合的統稱,包含上述四個方面和領域的全部內容,與心理學、歷史學、政治學等也有著非常廣泛和緊密的關聯。STEM教育是關于科學、化學、物理等自然學科的一種教育理念,注重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進行培養,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STEM教育注重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在課堂中呈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更好地參與課堂教學[1]。STEM教育理念對小學科學教學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學生可以通過實際的科學實驗驗證教材上的理論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提升自身的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STEM教學理念能幫助教師和學生對科學的相關信息、知識和資源進行整合,能夠引導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推動自身想象力、創造力和批判思維的發展,可提升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構建高效科學課堂。
科學知識都是從日常生活中提取概括出來的,實踐性極強,學生在學習時應多動手操作,不斷借助實踐學習科學知識。傳統的科學教學是教師口授展開,教師為了節省教學時間,直接將所有理論知識都灌輸給學生,沒有給予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然后讓學生花費大量的課堂時間對知識點死記硬背。這樣的教學模式很難發揮和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而STEM教育強調教學要突出實踐,要讓學生在動手做過程中學到各類科學知識,并且可以根據實驗中出現的不同狀況調整活動,旨在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2]。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多為學生提供實驗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將動腦和動手緊密結合,從而將課堂教授的科學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靈活運用。通過實踐,每個學生都可以很好地融入課堂。
以“沉與浮”為例,這一部分內容主要讓學生了解物體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斷物體的沉浮有一定的標準。為了更好地開展教學,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時為學生提供實驗材料,讓學生通過動手真實感知不同物體在水中呈現不同的沉浮狀況。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裝水的量杯,質量相同的磚塊、木塊和塑料塊各一塊,讓學生分別實驗觀察這三種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浮沉情況。然后根據實驗情況對物體浮沉的影響因素展開預測,并將實驗現象記錄在實驗操作表格上。然后教師再進行下一步知識的教學,解答學生的疑問。
STEM教育理念強調要將具體的學科知識置身于豐富有趣的情境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能力,使學生主動對知識展開探索和鉆研。為了貫徹落實STEM教育理念,教師應注重在課堂中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引起學生的好奇,使學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共同趨勢下,主動學習科學知識。
以“減少丟棄及重新使用”為例,這一課主要是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要亂扔亂倒垃圾,減少對垃圾的丟棄,盡可能對一些物品進行循環利用。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隨著旅游業的興盛,著名旅游景點西湖被大量垃圾污染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四條澗70%的流域有大量懸浮物,包括廢紙、果皮、塑料瓶等,導致當地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借助多媒體設備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如今垃圾污染的嚴重程度,讓學生融入教學情境當中,意識到減少亂扔垃圾行為的重要性,增加學生的憂患意識,使其能夠主動保護環境。
STEM教育理念強調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知識遷移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能將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3]。因此,在貫徹落實這一教育理念時,教師應將理論教學結合實際,讓學生清楚地明白理論科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促進思維的發展。如果學生對科學這一學科的學習只是簡單地停留在書本上,沒有將這些知識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學生在學習時難免會覺得非常枯燥,即使理論科學知識背得滾瓜爛熟也無法靈活應用。
STEM教育理念在小學科學課堂中的滲透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實際動手和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思維模式,推動小學科學教學更好地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