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平
(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河田中學 福建龍巖 366300)
隨著近些年獨生子女在教學中的占比越來越大,學生的綜合能力越來越低。父母的寵愛和呵護,讓初中生喪失了基本勞動能力,同時,“應試教育”的影響,也讓家長更加重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從根本上造成了學生德智體美勞綜合教育的缺失。
初中階段是學生綜合能力養成的關鍵階段,勞動素養是我國傳統文化素養的根基,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能幫助學生養成愛惜糧食、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好習慣,增加學生對農業知識的學習,可端正學生對待勞動的態度,提升學生的勞動技能,使其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隨著經濟水平、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在初中教育中,傳統勞動形式已經轉變成為現代勞動形式,更符合當代學生的體力和能力[1]。培養初中生勞動素養的主要途徑有兩種,一種是學生在學校的勞動,另一種是學生在家庭中的勞動。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勞動素養,教師應積極和家長溝通,完善和健全家校合作體制,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勞動環境,讓學生在勞動中提升技能。
在學校,教師可以通過班級管理的方式,鼓勵和支持學生參與勞動,營造尊重勞動、愛惜勞動、正視勞動的良好氛圍。同時,在豐富多樣的勞動活動中,班主任要發揮自身的帶頭作用,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指揮下,履行班級事務責任。另外,學校還可以通過“爭做衛生班級”“流動紅旗”等活動,激發學生參與勞動的熱情和積極性[2]。學校可利用周刊、廣播、黑板報等多種途徑,大力宣傳勞動的意義、作用和價值,讓學生充分認識和了解勞動的內涵,鍛煉學生自主管理班級、承擔責任的精神。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能因忙于工作而疏于對孩子精神素養方面的教育和管理。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從自身做起,和孩子一起樹立正確的勞動態度和觀念,帶領孩子一起參與家庭勞動,讓孩子明白勞動無處不在,體會到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使其養成尊重他人勞動、尊重勞動人民和正確意識。另外,初中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勞動管理能力,家長應當孩子的臥室交由其自己打掃和整理,在自我管理的過程中,鍛煉、提升孩子的自主意識和獨立意識。
在我們的生活中,美無處不在,有公園、有高樓、有湖泊、有噴泉……而這些美的產生,都離不開勞動。如果沒有勞動,我們的衣食住行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當今,大部分初中學生都是獨生子女,都是家庭中的“寶”,他們不服管教、任性。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勞動意識的過程中,如果采用傳統口對口的說教方式,很難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時,簡單的說教也無法使學生切身感受到勞動的概念、意義、形式、價值和樂趣。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多學科、綜合化勞動意識滲透的方式,讓學生從多個方面、層次,對勞動產生全新的認識和了解,從而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和意識[3]。如在語文學習中,寫作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技能,教師可以以此為切入點,帶領學生參加農家樂,通過實地參與勞動的方式,增加學生對勞動的感受,之后讓學生以作文的形式,記錄本次農家樂的經歷和體驗,鞏固和升華學生對勞動的認知,幫助學生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如在初中美術課堂,美術教師可以利用周末帶領學生到戶外寫生,讓學生利用手中的畫筆,記錄眼中的勞動,讓學生在觀察他人勞動的過程中,換位思考,從而升華的學生思想意識,使其體會到勞動的價值和意義。
勞動的形式有很多種,農民伯伯種田、工人叔叔蓋樓、爸爸媽媽上班這些都是勞動,學生的學習也是一種勞動。隨著核心素養教學理念的提出,學生的這種勞動行為的目的也發生了轉變,從傳統教育中的成績轉移到提高學生能力的層次上。學習的勞動價值,在于知識的轉移、傳承和運用,所以,初中生一定要熱愛和珍惜自己的“勞動”。各個學科的教師也應當及時轉變教學理念,積極挖掘學科中的勞動內容,讓學習因勞動變得更加美好。
對學生勞動意識的培養,必然離不開動手實踐,因此,學校可以定期組織課外勞動內容,讓學生和家長一起感受勞動的魅力和樂趣。例如,學校組織學生周末到養老院進行慰問,為那里的老人打掃衛生,同時,注意保證學生的安全。另外,還可以帶領學生進社區體驗勞動,讓學生和社區人員一起感受社區服務的作用和重要性。
總之,勞動是每個生活在社會中的人,都必須掌握的基礎技能和責任,沒有勞動在社會中的參與,我們的生活將會一團糟。將綜合實踐活動和勞動教育融合,能讓學生感悟勞動的艱辛,增強學生的勞動技能,培養學生優秀的勞動品質,使其真正成為社會主義發展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