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晶 游梓君
數學學科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有重要作用,數學也是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但因為數學學科的特點,使得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存在一定的困難。為此,教師要找出有效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興趣的培養讓學生對數學產生好感,能夠認識到數學學習的意義。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讓學生融入到學習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
當前,人們的生活水平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更加重視教學質量。在小學階段,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但因為其抽象性和邏輯性較強,使得部分學生學習起來存在困難,進而對數學失去了興趣。為了改變這種現象,教師必須改變教學策略。由于數學和生活存在密切的聯系,所以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從生活中挖掘一些可以利用的元素,借助生活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深入到情境中去體驗和感受,自己設計數學問題,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這樣也可以有效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1]。比如,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關于加減運算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創設一個生活中買賣交易的情境,讓學生自己設計各種文具對應的價格,然后自己設計相關的問題,通過自己創設問題,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系,這樣學生會更愿意投入到數學學習和解決數學問題中,進而提高教學質量,有效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實力。
一般情況下,一個好的課堂環境往往能讓學生感到身心愉悅,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和學生共同構建一個溫馨的課堂環境。游戲普遍受到小學生的歡迎,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游戲創設情境,將游戲元素融入課堂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方式能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環境,從而高效完成知識學習。所以,教師一定要善于從學生的喜好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比如,學習“元角分”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為學生創設一個游戲情境,用生動的語言介紹游戲情節和規則,然后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有的學生扮演賣家,有的學生扮演消費者,然后進行教學用具的買賣,通過這個小的游戲有效訓練學生基本的加減能力,也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元角分之間的換算。游戲情境的創設能夠激發學生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課堂中的熱情更加持久,能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下吸收知識,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
小學階段的學生也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所以,教師要使用不同的手段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因為學生間存在差異性,所以,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方式,但要注意兼顧每一位學生,讓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尤其是一些數學學習比較差的學生,教師更需要給到他們更多的關注,培養這些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消除他們數學學習的恐懼和壓力,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一些動手實踐活動[3]。比如,學習“100以內數的認識”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利用小木棒、花生等進行數數練習和操作,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除了可以在課堂中加入一些實踐活動,教師也可以在課后安排學生完成一些實踐活動,布置給學生更多開放性的數學作業,這樣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如學習了時分秒,可以指導學生完成表盤制作等,讓學生在實操中感受數學知識的趣味性,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是進一步落實數學教學的關鍵,只有激發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活動中,進一步獲得數學各項能力的提升,這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教師要制定出有效的激趣策略,提高數學教學效率,讓學生今后更好地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