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明
(德州市陵城區水利局,山東 德州 253500)
按照《山東省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和德州市委、市政府深化改革決策部署的要求,德州市陵城區作為首批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示范項目縣,自2016年起,結合自身實際,精心組織,積極探索,各項改革任務順利推進。根據《方案》要求,實施年度為2016—2024年,計劃完成改革控制面積5.53萬hm2。截至目前,陵城區已完成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面積3.00萬hm2,機制改革面積 3.69 萬 hm2。
為加強對陵城區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項目的組織領導,陵城區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區長為組長,區水利、發改、財政、國土、農業等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示范項目領導小組,實行部門協調機制,全面協調工程建設中出現的問題。
為確保改革工作順利開展,陵城區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示范項目領導小組成立了由水利局局長為組長,相關股室及相關項目區鄉鎮等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示范項目工作小組。水利局相關股室,負責組織人員培訓,技術指導;項目區所屬鄉鎮協助區水務局,做好項目建設宣傳發動、項目區現狀調查、項目建后管理等各項工作,保障工程建設順利。
2016—2018年,陵城區通過實施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項目,先后在滋鎮、鄭家寨鎮、臨齊街道辦事處、義渡口鎮、神頭鎮、糜鎮、宋家鎮逐步完善了農業用水計量設施:安裝灌溉電量計量設備,泵站用水計量設施,末端計量控制設施套,購置水表式給水栓。工程完成后產權移交項目所在鄉鎮,簽訂產權移交協議,頒發工程產權證書。
按照“總量控制、以供定需、適度從緊、適當預留”的原則核定單位灌溉用水量,在保障合理灌溉用水的基礎上,明確項目區各項目村的農業初始水權,頒發水權證,鼓勵水權交易和流轉。
以2017年陵城區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項目為例,9月,陵城區人民政府區下發了《2017年度農業灌溉用水計劃》,陵城區水利局根據轄區內農業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和主要作物灌溉用水定額,將農業用水總量逐級分解到鄉鎮、村、基層用水組織或灌區,明確項目區各項目村的農業初始水權為2 198.25 m3/hm2。2018年1月,區水利局召開陵城區2017年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示范項目業務培訓會議,對工程運行操作進行培訓,同時,現場頒發水權證。
按照有利于促進農業節水和農田水利工程良性運行的要求,陵城區制定了《德州市陵城區農業灌溉用水價格管理實施意見》。根據區物價部門出具的《陵城區農田灌溉成本測算報告》,確定項目區水價為0.28元/m3。
為進一步鼓勵節水、遏制浪費,實行階梯水價。節水灌溉用水定額作為第一量級,按照5%的遞增比例確定灌溉定額二級、灌溉定額三級,以此作為超定額加價的依據。一級定額內水價為基準水價(糧食作物為基于運行維護成本水價、經濟作物為基于全成本水價),一級定額至二級定額內水價為基本水價的1.5倍,二級定額至三級定額內水價為基本水價的2倍,超過三級定額部分按2.5倍水價收取。
根據上級有關文件及《方案》要求,結合陵城區實際制定了《德州市陵城區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實施意見》,明確了獎補對象、標準和方式。對于節約用水和有效利用灌溉設施的用水戶給予相應補貼及獎勵,有效調動了用水戶參與改革、實施節水的積極性,破解了“不提價難以實行節約用水和工程良性運行、提價農民難以接受”的農業水價改革兩難問題。
陵城區各鄉鎮(街區)均設立鄉鎮水管站,負責鄉鎮內農業灌溉管理及水利工程建設工作。水管站指導水管員進行農業灌溉,收取農業灌溉水費,水管員負責灌溉管理,對灌溉設施的維護并上報維修信息,保證了工程設施的有效使用。
強化“互聯網+”思維在改革中的應用,構建農業灌溉供水計量設施現代化管理體系,指導和規范縣級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農業用水計量交易系統建設,實現各級平臺間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提高用水計量與水權交易的實時管理水平。水權交易信息全部納入農業用水管理系統,并實施動態監控和監督管理;對于使用水表式給水栓的計量區域,根據水表數據計算余水量進行水權交易,進一步提高農業用水智能化管理水平,盡快實現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信息化發展目標。
通過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農民用水效率大大提高,灌溉用水量明顯減少,降低了灌溉成本,減輕了用水戶負擔,達到省心、省力、省電、省水、省工、省錢“六省”的目標。以2017年陵城區農業水價改革項目為例,原來每畝每次灌溉用水量70 m3,預期每畝次灌溉用水量50 m3,項目區年節水260萬m3;灌溉周期縮短,澆水及時,肥料利用率提高,促使了作物增產,經計算,年均灌溉效益為2 964萬元。灌溉時間減少,降低了勞動強度,節省了人力、物力,畝年灌溉用工量可節省0.5個,年省工效益650萬元。
社會效益突出表現在密切干群關系、解決用水難的問題上。通過用水計量設施建設,顯示用戶用水量、用電量、花費金額以及剩余電量、水量,農民用水操作更簡單,送水更及時,也讓農民明明白白澆水,用的舒心、放心,真正實現了“農民得實惠,政府贏民心”。同時,通過實施水價改革,可有效減少地下水用量,地下水源得到充分涵養,水資源得到更好的保護,真正取得了農業、生態等多方共贏的良好局面。
加強宣傳引導,增強農戶節水意識。通過“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等活動,開展以“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建設節水型社會”為主題的農業水價改革宣傳。通過懸掛條幅、發放宣傳手冊的方式到集鎮、村居、田間地頭宣傳農業水價改革工作,講解農業水價改革政策內容。使廣大的農民用水者明白,農業水價的綜合改革不是單純地為了提高價格,繳納灌溉用水的費用,而是為了水資源得到更好地利用和配置。
建議上級在小農水建設上加大投資力度和支持力度,并增加水價計量設施投入,進一步提高工程的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建立多元化、多層次、制度嚴謹的投入機制,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完善,逐步改善和提高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在實際的操作中嚴格執行計量收費,為今后的水價改革創造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