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興群
(合肥汽車機械技術學校,安徽 合肥 231100)
首先,我國大部分中職院校的基礎設施建設較差,主要表現為師資力量薄弱、教學硬件設備落后。部分中職院校的教學觀念較為保守,無法緊跟機械制造行業的發展趨勢,導致學校的硬件設備長時間得不到更新、發展。
其次,部分中職院校的教師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為主,學生只充當傾聽者。在“機械加工技術”課堂上,大部分時間都是教師在向學生講授理論知識,并單方面為學生進行教學演示,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感較弱。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只把傳授知識當作流程化的任務,并未意識到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最后,中職院校培養出的機械化人才逐漸不能滿足現代化企業的要求,這是當前中職院校機械教學面臨的重要問題。我國大部分中職院校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培養學生,而招聘企業則按照行業的標準招聘人才,這就會出現校企不對口的現象,導致中職院校畢業的機械人才不符合企業的用人要求,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
在“機械加工技術”課堂上,教師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還應該結合具體的模型與設備,帶領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讓學生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鞏固所學知識、更直觀地掌握學習內容。中職院校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建立教學基地或教學室,供學生課后開展實踐操作。學生通過親身感受機械設備的運行流程,促進有利于掌握理論知識,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相關機械設備的基礎操作方法與維護方法。
相較于中職院校的輔助教學機械設備,企業的生產機械設備更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中職院校應該與企業達成合作協議,為學生創造更高級的教學實踐基地,為今后的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現如今,大部分中職院校的教師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因此,中職院校機械專業教師的教學模式急需改善。教師在向學生傳授教學理念的過程中,需要將時代發展與基礎教材緊密結合,要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開展教學實踐。中職院校應不斷地提升人才的素質,這就需要校方以及教師不斷提高教學水平,為學生營造一個專業化的學習環境。機械加工技術的實踐性較強,這就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實操能力。熟練的實際操作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教師應該在日常就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鼓勵學生動手實踐。
機械制造行業所需要的人才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質以及良好的身體健康素質。中職院校可向部分本科院校學習,取長補短,彌補自身教學模式中的不足。舉例來說,中職院校可以效仿本科院校建立學分制度將學生的身體健康素質、思想道德品質都納入學生的綜合考評范圍。與此同時,中職院校還應設置專業的課程為學生的身體健康問題提供保障。針對大學生產生的心理問題,學校應該及時干預,通過設置心理咨詢師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我國的校企合作是伴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逐步開展起來的,經歷了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過程。改革開放初期,我國曾引進德國的雙元制、北美的合作教育、澳大利亞TAFE模式等先進理念和做法,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和成效。為了適應專業建設發展的需要,學校成立了課程開發、運用、更新領導小組和校本教材開發領導小組,對課程建設和校本教材建設進行研討。按照“突出改革、注重實踐、堅持質量”的原則,把培養具備熟練職業技能和優秀職業素質的人才作為培養的目標,實現學生所學與企業所用對接,夯實具有本專業特色的“學訓交替,崗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學訓交替”是指學生的理論學習和實際操作訓練的交替進行,真正實現學生專業學習過程中的“學中做,做中學”。在課程內容的改革中,結合企業需求,結合專業特點,結合實訓條件,結合學生實際,同時融合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考試要求,以項目教學為主線,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基礎,整合課程內容,保證課程內容的實踐性、應用性和先進性。
中職院校應該以加強學生的機械加工技術為重點,并在原來開設課程的基礎上及時改進教學模式的不足,優化、整合核心課程。即將《機械加工實習》、《機械加工技術》等多門專業課程進行優化整合,整合為一門專業課,適度地調整課程內容,最終開發出《車削加工技術》教材。
在校本教材建設中,針對原來所使用的教材與行業的發展和需求已不能相適應的問題,按照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原則,學校機械加工技術專業與企業合作共同開發5本校本教材,涉及了機械加工技術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其中《機械基礎》、《車削加工技術》已經由人民交通出版社正式出版,《機械制圖》、《焊接實訓》和《數控加工技術》已簽訂出版協議,即將出版。隨著學校對校本教材的使用,學校能夠及時了解企業現場技術工藝的變化,隨時調整更新校本教材內容。
學校根據教學內容與職業需求相結合的教育理念,根據機加專業群的特點,均采用模塊化課程設置,在不同學期開設,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注重職業道德綜合素質、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專業按照“六模塊”課程體系標準并根據本專業的特點,嘗試探索以職業活動為主體的課程體系,打破原有的學科界限,以生產過程為核心,重新整合學習內容。
我國機械制造產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中職院校作為培養“機械加工技術”專業人才的基地,應積極響應社會對專業化人才的需求,為經濟發展提供高素質的專業化人才。要想培養出“質”的人才,中職院校應順應時代發展,積極創新有關“機械加工技術”課程的教育模式,構建符合職業教育規律,適應中等職業學校機械加工技術專業學生未來發展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