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外國語學院 劉佳俊 董閃閃 關艷花 劉日旺
當下各種網絡平臺推出了優惠政策,全國各大高校同時共享各大平臺的優質教育資源,拓寬了師生的學習渠道,豐富了師生的教育教學儲備,感受了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教學風格。如在慕課平臺上,我們享受到了來自知名高校與企業的專業人才的講授,在平臺上我們不僅能學習課程知識,與課程相關的開放性課程也能進行自主學習。同時,這也縮小了不同地區的教育差距,更好地實現“教育公平”的目標。
以往高校進行教學主要以傳統的班級授課制為主,在課堂上教師以講授為主,輔以一定的多媒體教學工具,現代化教學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現在以全國性的網絡教學為契機,各大高校開展了各種形式的網絡教學,同時,對于教師的現代化信息教學進行了大范圍的培訓,學生們也掌握了網絡教學平臺的應用,對于教學改革邁進了一大步。各大高?,F在不斷邁進現代化教學改革的步伐,緊跟時代發展,并朝著時代前端開拓。
當下的網絡教學突破了時空限制,學生們在網絡上體驗到了來自不同國家和不同地區的教師網絡教學,與此同時,教師也與來自五湖四海的學生實現同步式的網絡教學,這大大地提高了教學的便利性、及時性和互動性。這也是“互聯網+ 教育”的不斷發展,給我們帶來了更完美的體驗。
網絡教學促進了教學評價由原先單純的線下評價拓展到了網上評價,在網上評價對教師的課前評價部分更加注重。學生出勤不到位和遲到都能一目了然地看到,實時做好課程記錄,教師做好動員工作,提高出勤率。在課中的形成性評價,長時間的網上可供回放,可以考核學生的日常學習狀態,測試情況,輔導員和教務人員都可以對此進行較全面的評價。師生共同努力,充分備好每一堂課,將課程的每一分鐘都充滿意義。在課后終結性評價,有助于師生更好的反思教育學的效果,并及時在群組中充分討論。通過網絡教學評價的數字量化,促進了評價的全面化,不僅各方面評價更加完善,多方評價的融合,也客觀增加了評價的效果。網絡教學評價也促進了個性化評價,學生通過網絡平臺展示了各方面才能,使得個性評價更到位。
雖然現在“互聯網+”計劃已經實行多年,現在辦公設備較之前也有了很大進步,但仍有些教師在信息技術在日常教學應用方面稍有不足。一方面,一些教師在技術方面的學習和應用都需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達到運用自如。另一方面,現在全國實行的網絡教學與之前傳統的信息化教學不同,對于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師需要不斷地學習相關的軟件,不斷將教學與當下迅猛發展的信息技術融合。
良好的教學效果離不開對學生的因材施教,在當下網絡教學實踐中,有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對于知識點的講解,基本以自己“主播”式的灌輸為主,未能形成良性互動,未能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掌握程度進行很好的把握,導致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未能完全掌握,打消其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應在網絡教學過程中注意問題鏈,將知識點的講解兼顧各個層次的學生,從而提升整體教學效果。
在網絡教學初期由于師生對于教學方式方法不夠適應,初期教學效果未能達到雙方滿意度。在前期教學中,雙方經過不斷的摸索無論是學生出勤,還是上課時師生之間的互動頻率都達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在家無人督促,授課中教師不能對其反復督促的情況下,偶有上課不及時,甚至進入直播課堂后,就開始拿著手機自顧自地玩,更有甚者是在一邊睡覺,想著有直播回放,以后隨時可以再學習。針對這種情況,高校教師需研究各種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在以往教學中,教師會安排實踐課堂,帶領學生走向企業的內部,走進工廠的內部,親眼見到產品生產到貿易的全過程,并且能實際的和很多一線職員討論自己的興趣點和疑問點,促進教學知識的更好融合。網絡教學雖然有企業人員的參與,但頻率和密集度降低了,效果暫時沒有實地走訪效果佳。雖然國家和學校推送了很多企業信息,但實際點擊率反而較之前降低了,沒有了傳染效應。如何提高產教融合網絡教學,加強產教融合,縮短校企傳輸距離仍是需要進一步研究的議題。
教師作為傳道授業的中堅力量,引導著學生學習和生活。在當前新型的教育方式下,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以及網絡環境、網絡教育平臺情況,利用網絡資源優勢,充分做好備課準備.并且,積極參加信息化教學的培訓與比賽,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能,拓展自己的視野,提高教學水平。此外,還需注重課堂的延伸,利用多種優質資源和信息,提高教學效果。
“一人一機”的網絡教學下,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弱。提高高校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單純地依靠日常的出勤統計并不能達到效果,還需教師利用信息化網絡教育的優勢,不斷豐富自己的課堂形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度,同時,高校教師也需加強與家長的溝通,雙管齊下,共同努力,促進學生自我發展完善。
網絡教育發展得如火如荼,為了提升高校教學水平,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各大高校在當下應進一步推廣自身的網上教學平臺,為師生提供信息化、便利化的教育學的平臺。在網絡平臺上也可以實施一些激勵政策,提高高校網上教學平臺使用,更好地推廣優質教育。當前“互聯網+ 教育”高速發展,高校應把握這一機遇,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不斷進行教學深化改革,實現自身全面發展,助力“教育公平”。
人才培養過程中注重理論,更需注重實踐。在網絡教學中除了給學生教授一些基礎理論外,利用四通八達的網絡,增加研究性課程和實踐性課程模式創新,提高學生實際學習技能。同時,在培養目標方面,需要融合校企,結合當地的政策,更好地為學生服務,提高其在未來就業中的優勢。此外,以身作則,讓學生養成關注時事熱點的習慣,清晰當下與未來的發展趨勢,對自己的未來樹立明確的目標。
本文中就當前時代下教育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進行較為深入的分析,肯定了“互聯網+”所給我們帶來的優質資源共享,跨時空教學得以實現等機遇。同時,也認識到當前我們還在不斷摸索,不斷改進的階段,需各方共同努力?!盎ヂ摼W+ 教育”高速發展的時代,我們要與時俱進,更需將教育推向發展的前端,為黨和國家培養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