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嬌
(重慶市忠縣汝溪鎮中心小學校)
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靈魂,是凝聚人心、提升學校形象、提高學校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是學校推進素質教育與創新發展的活力之基、動力之源。如何創建“陽光校園”文化特色,提升校園文化品位,創新和豐富校園文化內涵,構建具有農村特色的“陽光校園”文化體系,從而有效地促進素質教育,提高辦學水平和質量,是我長期探索和思考的問題。
(一)時代的召喚:全縣正在吹響“忠義忠州、現代教育”,打造“一校一品”提高辦學內涵的號角。如何體現項目區域特色,辦出具有獨特的區域品牌的特色學校是我們思考的主方向。
(二)現實的辛酸:今天的學生“不陽光”。回眸我們近年來的教育現狀,總體上來說是缺少“陽光”的。競爭機制的存在,讓學生沒辦法去享受“陽光”,他們風格迥異的個性被忽視、被壓抑。
(三)可怕的信號:心理偏差生的低齡化。我們通過學校課題組對學生的調查和從學校心理咨詢室“陽光小屋”的輔導記錄中發現,在這些學生中間出現了程度不等的孤僻、自閉、自傲、消沉、情感冷漠、意志脆弱等人格的扭曲和不健全的現象。
(四)教師的倦怠:目前,特別是在一些農村小學,教師工作的激情內驅力漸趨淡薄;育人的熱情和成就感也在下降;缺乏對教育事業發展的概念認知。這種狀況給時下農村小學的發展籠罩上了一層揮之不去的“灰色”。
陽光教育是一種光明的教育、溫暖的教育。它希望每個學生都能生活在和煦的“陽光”里,人格獲得尊重,個性受到重視,成為身心健康、自信的陽光少年。學校通過營造自然生態化的充滿人文關懷的校園文化環境,使學生在校園中生動活潑地得到生命的張揚和個性的發展,使教師的教學成為自身享受幸福的過程,讓師生們時時處處感受到陽光教育的人性和溫馨。
“陽光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長期辦學所形成的一種內在文化氛圍,凝聚著學校的教風、學風和校風,在學生培育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一)“陽光”是透明的、公正的,創建公正嚴明的陽光班子。領導班子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陽光管理思想,為全校師生發展創造有利條件,真正讓想干事的有機會,能干事的有舞臺,干實事的有地位。
(二)“陽光”是博愛的、溫暖的,打造個性魅力的陽光教師。我們的“陽光教師”應該具體定位為:“面對生活,有陽光般健康的心態與體魄;面對教研,有陽光般的積極與熱情;面對學生,有陽光般燦爛的笑臉;面對同事,有陽光般溫暖的態度;面對發展,有陽光般不息的能量”。
(三)“陽光”是七彩的、熱烈的,培育自信型陽光少年。教育要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教師要建立賞識學生的教育理念,開展寓教于樂、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張揚個性,充分表現自我。只有充分發揮德育主陣地,建立陽光評價機制,才能培育真正的陽光少年。
(四)“陽光”是靈動的、豐富的,創新富有親和力的陽光課堂。“陽光課堂”是學生實現人生價值的寬松和諧的環境。只有師生充滿陽光,生命才有不竭之源。教師在學校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課堂變為師生對話交流、學生快樂成長的地方。
(五)“陽光”是光明的、和諧的,營造和諧陽光校園環境。校園環境建設是構建和諧校園文化的重要環節,陽光、健康的校園文化環境氛圍能發揮寓教于景、潤物無聲的作用。陽關書落、陽光處室、陽光走廊都是結合了學校自身的教育特色,設計的以校園文化為主的“陽光文化”,展現學生風采,放松學生心情,提醒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形成健康的個性品質。陽光廣播在午休時為大家播音或播放民俗特色音樂,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陶冶師生的情操。
總之,學校只有通過陽光文化、陽光教師、陽光學生、陽光管理、陽光課堂、陽光行動的營造和創建,才能讓陽光文化在校園中落地生根,讓陽光校園成為每一位師生的自覺追求,讓我們的校園生活變得越來越活潑、多元、歡樂、充實。學校要給教師以寬松的工作空間,給學生以廣闊的發展空間,才能逐步形成以“陽光”為核心的和諧文化,實現學校內涵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