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維學
(重慶市永川區紅星幼兒園)
創新是民族的靈魂,教育要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如今,我們的國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渴求核心技術和創新人才。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對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幼兒期是創新思維、探究品質發展的萌芽階段。國內外相關研究早已證實,這一階段是人在整個生命周期中發展最為迅速、最為關鍵的時期。這一時期是兒童的大腦細胞、神經元聯系形成最為旺盛的時期,兒童的創造品質和創新意識能夠得到全方位發展。為兒童提供合理充足的營養、適當的關愛與良好的教育課程,不僅直接影響到兒童的身心健康,也將影響到兒童后繼的學習和終身發展。然而,幼兒園的課程卻存在諸多阻礙幼兒探究性學習品質發展的問題。
幼兒園教育的小學化傾向屢禁不止。盡管各級教育部門三令五申,但是一些幼兒園舉辦學前班,英語、美術、舞蹈特長班的現象依然存在。幼兒室內活動時間長,操作材料缺乏教育性和針對性的情況也比比皆是。一些家長仍然希望孩子在幼兒園能夠學習拼音、漢字書寫,計算100以內的加減。這些都極不利于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幼兒園對探究性學習品質認識不足。一些幼兒園開始重視以游戲為主的基本活動,較好地保證了幼兒的戶外活動時間和游戲時間。但是,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較多地關注和強調幼兒是否玩起來,是否有操作材料,是否玩得開心,而少有關注幼兒是否好奇、專注、主動、嘗試、堅持、不怕困難、樂于想象和創造等這些與探究性學習品質有關的行為傾向。幼兒園課程僅僅滿足幼兒當下玩耍、游樂的需求,而忽視有利于幼兒終身發展的探究性學習品質是培養。這是與《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相悖的。[1]
我們通過對區內區外12所公民辦幼兒園訪談、調研,查閱相關文獻,發現幼兒園課程忽視探究性學習品質培養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些幼兒園認為,園本課程就是特色課程,就是聚焦到舞蹈、繪畫、英語、體育等某一方面的課程,就是基于本園教職工特長、本園課程資源而建構的課程。這樣的課程為了體現課程效果,往往更多地增加了相關領域的教育教學活動或者游戲活動,變相地進行技能訓練,以期望幼兒在某一方面達到相對較高的水平。這樣的課程價值導向實質上是以知識和技能為導向的,有的甚至僅僅是為了迎合家長的不合理要求或者為了辦園的經濟利益,以這樣的課程來吸引和招攬生源。[2]
多數幼兒園的管理者和保教人員對什么是學習品質,什么是探究性學習品質并不了解。一些受訪者認為學習品質就是喜歡學習,對究竟什么樣的“喜歡學習”是學習品質的表現知之甚少。另外,國內外關于學習品質研究的論著不多,對于探究性學習品質的論述更少。這也局限了幼兒園對學習品質的認知。
以園本課程方式構建的探究課程是培養幼兒探究性學習品質的有效策略。為了滿足和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增強課程適應性,我們試圖抓住環境創設、游戲活動開展、探究文化營造三個關鍵點,讓課程充滿趣味,使孩子浸潤其間,在游戲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為其后續發展奠基。[3]
富含教育內涵又充滿教育趣味的環境,是兒童浸潤其中、獲得經驗的重要潛在課程。在良好的環境創設過程中,幼兒每天都能接觸到的門廳、操場和游戲功能室,都能被教室巧妙的設計所吸引。這些有趣的環境就會成為引發幼兒探索、學習的樂園。
1.門廳里的秘密。門廳設置引發孩子探究的互動墻,如洞洞墻、旋轉墻、繪本墻、創意觸摸屏、機器人、地面投影等。以洞洞墻為例,把1.3米以下幼兒可觸碰的墻面設置方形、圓形、不規則形狀,孩子可以在這里玩“挖洞洞”“洞中取物”“紙洞造型”“螞蟻歷險”等游戲。這些探究游戲開放性強,不局限于某一種固定的玩法,而是根據幼兒的探究程度,不定期進行更換,使孩子保持對游戲墻的新鮮感和探究欲。孩子們每天的幼兒園生活,便從對門廳的好奇開始。[4]
2.操場上的新奇。操場不僅僅是運動場,更是不斷挑戰、發現新奇的游戲場。幼兒園可以在操場的四周設置“運動員密室”“畫家百寶箱”“變裝間”“建筑夢工廠”“種植園”。以“運動員密室”為例,其中的運動器械涉及走、跑、跳、鉆、爬等各種運動功能,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孩子們可以將密室里的運動器械進行自主組合和創新。操場上的所有材料,都能使孩子們“一物多玩”,玩出新意。
3.游戲室中的發現。粗粗細細的繡花針,長長短短的木條,色彩各異、材質不同的紙張,形態不一的陀螺陳列在布藝坊、木工坊、智慧空間等各個游戲室,這些游戲室的設置,運用各種各樣,不同形態的材料,體現的是不同環境對孩子不同層次目標的要求,是對不同發展水平孩子的尊重。墻上的玩法圖例、幼兒能力發展階段目標簡述,有利于孩子利用環境學習,也提醒教師觀察分析孩子的發展階段,有針對性地對孩子提出更高目標的挑戰。[5]
游戲是兒童的基本生活方式和學習路徑。教師精心設計或改造的多樣性游戲模式,能夠帶給幼兒多角度、全方位體驗周圍世界的機會,并在這不同的游戲活動中獲得認知、情感、價值觀等多方面品質的提升。
1.體育游戲中的挑戰。孩子對世界的探究,始于動作的發展。他們喜歡用身體運動的方式去探索,喜歡參加富有挑戰的體育活動,如投擲游戲“爬格子”,平衡游戲“布上旅行”,跳躍游戲“跳紙箱”等。玩這些游戲,孩子和教師可以隨機增加或者降低難度,不斷嘗試新的玩法。比如,跳躍游戲“跳紙箱”,以常見的牛奶箱為器材,孩子們兩人或者多人組合,任意壘高或平鋪盒子,練習跨越跳高和跳遠,活動中可以變換高度、距離和組合方式,實現動作、合作、思維多方面的發展,體驗不斷挑戰自我的樂趣,從而產生探究行為,養成探究品質。
2.Steam游戲中的創意。看似復雜的steam游戲,實際上很貼近幼兒的生活,也很符合孩子們喜歡探索和嘗試的心理需求。課程中的steam游戲主要有:旋轉的秘密、玩空氣、疊疊高、各種各樣的橋、帳篷舞會等。比如,“各總各樣的橋”,為了搭建一座立交橋,孩子們要考慮底座的牢固,橋梁的造型,顏色的搭配,還要計算每種型號積木使用的數量,觀察是否對稱,有時還會裝飾一些路燈、彩旗或者花卉。又如,游戲“帳篷舞會”,為了能夠到“露營基地”參加化妝舞會,孩子們需要尋找伙伴,先搭好帳篷,再去選擇服飾裝扮自己,最后與大家在帳篷里跳舞。在這個游戲中,孩子們搭出圓頂帳篷、方形帳篷、三角帳篷、樓梯帳篷,變換著進行兔子舞會、公主舞會、超人舞會,創意涌動,妙趣橫生。[6]
3.藝術游戲中的表達。在音樂和美術中,幼兒的探究傾向和表達能力表現得較為突出。當生活中的瓶瓶罐罐成為打擊樂器的時候,孩子們非常愉悅,很容易遷移經驗,嘗試用生活中的其他物品,模仿打擊樂活動。孩子們探究生活中的材料,表現他們的想法、創意和心情。如果用扣子、乳白膠、水粉顏料、木條夾合在一起,就可以創作出色彩艷麗、造型隨意的小動物;車輪來回滾動,畫紙上留下的便是五彩斑斕的跑道;葉子拼貼的不僅是裙子,還可以是游戲中的美味佳肴。這些富有表現力的活動,很多都以探究為基礎,通過對聲音、節奏、動作、色彩、造型的探究和嘗試,能讓孩子們產生愉悅感,養成探究的學習品質。
4.勞動游戲中的責任。幼兒的勞動教育都與生活相關聯,勞動教育包括自我服務、簡單的集體服務、飼養和種植勞動。比如,娃娃家游戲,設置爸爸媽媽不在家的問題情境,幼兒在扮演成人角色的時候,練習穿衣、戴帽、倒水、整理被子等。這些活動一方面能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懂得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另一方面,幼兒在自我服務的過程中感受到成功和快樂,也多了一份自我肯定。再如,飼養游戲,孩子們探究“小兔子喜歡吃什么”,他們或是用現成的葉子喂食,或是去尋找兔子可能喜歡的食物,結果發現小兔子最不喜歡吃的是蘿卜。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不僅了解一些簡單的知識,學會簡單照顧小動物的技能,也逐漸懂得要用合適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小動物的愛。勞動過程中的自我服務、關注對方感受、整理習慣都會對探究性學習品質的養成產生積極影響。[7]
在幼兒園這個教育情境中,一種內生的、自發的、充滿活力的文化氛圍形成,是辦園的高層次追求。幼兒園文化不僅體現在辦園理念、標識、規劃等方面,更應該體現在幼兒園的核心工作——課程建設之中,從教師研修與進步,到幼兒的主題探究,無時無刻不體現著一所幼兒園的文化追求。
1.教研中的探究文化。一種文化的形成,需要團隊形成共識,教研則是達成共識的最好平臺。通過教研弄清一些困惑,諸如:探究對幼兒來說是不是太難?幼兒階段的探究表現是什么樣的?怎樣篩選有價值的探究內容?如何支持幼兒的持續探究等,教師將每一個問題細化成小專題,通過教研活動逐個進行層層深入的研討。每次的教研可以以三部曲形式推進,即“理論學習——實錄解讀——啟示分享”。教研活動可以讓教師的思維方式、思維習慣,以探究的方式促進園所探究文化的形成。
2.工作坊中的探究文化。教師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興趣,按照五大領域內容,自愿組成教師工作坊。每個工作坊進行小課題行動研究,這些課題都聚焦于如何在本領域的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探究性學習品質。在課題研究中,與探究性學習品質相關的專注、堅持、責任心、合作、交流等都成為教師研究的關注點。每學期,研究成員將成果與同伴進行分享,在這樣的行動研究和分享中,探究文化氛圍也逐漸濃厚。
3.活動中的探究文化。幼兒園可以開展“探究主題教育活動”“混齡探究游戲日”“親子探究游戲節”“教職工探究游戲節”,根據活動形式的不同來營造探究氛圍。例如,主題教育活動“垃圾的旅行”,通過四個階段來呈現探究:第一階段,啟發孩子提問“垃圾從哪里來?垃圾到哪里去?垃圾可以怎么利用?”;第二個階段,圍繞以上問題,查找資料,開展教學活動尋找答案;第三階段,進行實踐,制作垃圾箱,舉辦跳蚤市場、廢物變玩具;第四階段,梳理經驗,幼兒交流用了什么方法,獲得了什么經驗,教師則用專業思維反思教學策略,為今后的活動提供經驗。每個階段的開展,都將幼兒的參與情況呈現在墻面。四個階段逐一完成,也就完成了關于“垃圾的旅行”的探究過程,而墻面也就清晰地展現了主題的探究脈絡。這樣的主題探究墻面,有助于孩子與環境產生互動,在互動中積累和強化經驗,并獲得成就感和探究的樂趣。
幼兒階段是人生的奠基階段,探究性學習品質的培養影響久遠。幼兒期是創新思維、探究品質發展的萌芽期,孩子們在好奇中思考,在好奇中探索,在好奇中創新。探究課程旨在讓思考、探索、創新變成好玩的游戲,成為孩子們的習慣。成長在幼兒園中的孩子,在閱讀探究性課程這本“小書”之中,逐漸養成好奇、專注、探索的習慣和品質,滿懷希望,創造性地去書寫精彩的“人生大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