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巧艷
(重慶市兩江巴蜀初級中學校)
精準教學是教師根據學科內容、學生情況和課程標準,在遵循學科知識邏輯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聚焦課堂教學價值,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構建科學教學結構,細化教學流程,促進學生在‘三維’目標上獲得整合、協調、可持續的進步和發展,實現預期目標和完美教學結果的活動過程。”[黃晨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要做到“三精準”[J].基礎教育研究,2016(14).]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精準教學”是指在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育過程中,教師根據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精準確定教學目標,精準實施每一教學環節,最終跟蹤定位到學生個體在道德提升和法治觀念形成情況的一種教學模式。
精準教學目標的前提是全面了解學情,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習慣、已有知識能力以及需要掌握的知識能力的基礎上制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確立以及表述不能過于模糊,要能夠準確地判斷學生是否達成這些目標。教學目標的精準還在于教學目標的具體化、可操作、可測量、可評價,能夠反映學生的學習行為結果。
《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是人教版八(下)第三單元第五課的內容,根據單元要求和課程標準要求,將教學目標確定為:(1)了解我國基本經濟制度;(2)能夠從具體的經濟現象中抽象概括出基本經濟制度對保證人民當家做主的作用;(3)自覺堅持和維護基本經濟制度,主動參與各種正當的經濟活動,推動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建設。筆者在跟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幾乎每位學生都知道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也了解現實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所有制形式的經濟存在。于是,筆者對于教學目標做了修改:(1)在對比我國基本經濟制度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基本經濟制度的基礎上了解我國基本經濟制度;(2)在對比我國基本經濟制度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基本經濟制度的基礎上概括出各自是為誰、為哪一階級服務;(3)辯論各種所有制形式是共同發展還是獨立發展;(4)認同支持和自覺維護我國基本經濟制度。
精準教學過程就是落實教學目標的重要過程,教學環節的設計與展開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在每一個階段的教學完成之后及時觀察和測量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根據學生的行為表現,來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策略。圍繞《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教學目標,在教學課堂操作中設置了以下幾個環節:(1)“找同伴”:學生隨機抽取不同企業機構名稱找到類似的經濟所有制形式;(2)“找優點”:談談同伴所拿卡片在近些年做出的貢獻;(3)“找不同”:分析中國和韓國、美國不同經濟制度下人民生活和社會狀況。
基于《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教學目標,設定如下評價項目:(1)由一組從現實生活中列舉市場主體名稱,另一組判斷屬于那種所有制形式;(2)觀看中國、韓國、美國的經濟所有制視頻并以小組為單位課后討論形成評價報告;(3)闡述各種所有制形式是如何發展的。在本課中借助設計好的評價項目來診斷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調控教學過程。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要注意,一方面,精心預設,同時為生成留有余地。道德與法治課有其本身的特殊性,是跟生活現象、學生的思想緊密相關。另一方面,民主開放的互動式教學為實現生成營造必要的氛圍。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要緊密關注國際形勢,運用比較教學法,在對比中認同和支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加強理論知識在現實生活的運用,指導學生用學過的理論知識去分析現實問題、關注現實現象。
在大數據背景下,教師可以借助大數據提供的豐富資源,對教材解讀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并結合教師對教材的個性化解讀,確定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師可以借助大數據的支持將模糊進行具體化的闡述,“利用數據進行有效的分解,并實現量化,使課堂教學的知識點、學生能力培養點等得到有效的落實讓教學行為與教學目標更加適切。”[馮璞棟,王鋒杰.依托“智學”大數據精準教學提成績[J].高考,2018(06).]總之,大數據將為課程教學提供有力的支持,精準定位教學目標,精準把握學情,精準實施教學引導與干預,精準實施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