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穎
(沈陽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遼寧·沈陽 110034)
構建合理的高校體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對提升教學效果,解決當前高校體育教學質量危機,扭轉學生體質下降趨勢具有重要的意義。《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提出了要推進“四個回歸”,把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果作為檢驗一切工作的根本,對高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
(1)教學觀念創新不足。以“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是高校體育教育的核心。新時代大學體育不但肩負“健康第一”的重任,還要具有培養創新人才的使命。為此,現實中以單方面輸出進行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應體育課程的需求,如何從學生的主體出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達到體育課程的效果是課程改革的關鍵。
(2)體育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有待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理論水平、創新能力和敬業精神等,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質量的效果。當下高校體育教師創新型理念的更新相對滯后,師資培養渠道需要進一步暢通,教師教學方法手段需要更新。在教學過程中只關心完成任務,而不關心過程向導;對于專業性比較強的教師缺乏實踐教學能力;專業知識和教學方法不夠鉆研,沒有團隊協作精神,集體觀念差。
(3)教學條件需要完善。調查與文獻表明。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器材配備目錄》,絕大多數的高校室內場館生均達不到0.3m3,室外場地也不達標。學校在體育設施中運動場地小,室內體育場館少;尤其,部分高校場館對學生封閉,很難滿足學生們在體育運動中的各項需求。在體育課教學中,會出現因天氣(風、雪、雨)等原因而停課,體育的教學會受到嚴重影響。缺少室內教學場館也會導致減少學生體育課項目,一些學生喜歡的運動課程不能夠開展,體育課與課余體育打了折扣。
(4)教學質量需要監管。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態度也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如何監管控制教師的教學態度,切實制定和實施對教學態度的監管和處理手段是一個重要問題。在評教評學的過程中,這種評價幾近流于形式,教師為了獲得好評,通過許諾得分的情況時有發生。關于體育課的考核大多學校是由任課教師單獨完成,是不是能夠完成教學目標,完全依賴教師的職業操守,對教學目標是否完成不能進行有效監管。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以“健康第一”“終身體育意識”對高校體育教學進行改革和創新體育教學的目標,圍繞學校總體教學目標開展體育教學目標,從學生自身發展,培養全面發展的大學生人才,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發展,合理安排體育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對體育課的激情和喜愛,從而達到體育鍛煉意識。構建校企結合模式,滿足大學生對體育的需求,對學生進行多角度的評價,使學生能夠通過體育教學來提高身體素質,為日后工作、學習、生活打下健康基礎。
(1)教學管理系統。教學管理系統是體育教學工作中重要的部分。新時代要采取科學、合理、有效的管理系統,提高教學質量,保障教學能夠合理、有序的開展。制定大學體育教學管理條例、建立并修訂大學體育課程評價制度和教師教育制度、完善課程管理崗位職責及制定激勵制度,并進行監督與實施。教學管理系統堅持以提升大學生身體素質水平,培養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發展大學生終身體育鍛煉意識為出發點,建立起真正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的教學管理系統。
(2)教學質量實施系統。教學實施系統是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環節。大學體育課程的實施是由計劃—實施—控制—反饋構成。首先根據學校的場地、設施、器材、師資等因素制定教學目標,根據教學目標,編寫大學體育培養方案,培養方案應具有層次性,計劃性和提高性。由專業教師、專家制定開設的課程并編寫課程大綱;每個學期開學前由教研室集體編寫教案和教學進度計劃;大學體育課程實施中各教師按照計劃和教案實施課堂教學活動。
課程實施階段。教師系統:完善專家不定期聽評課、學校教學和體育教學專家組定期聽評課;教師間的互聽互評;教研活動進行教學質量的實時監控與教學任務計劃的安排。學生反饋系統:包括學生對教學計劃、實施的意見和建議,學生的評教系統。
(3)教學評價系統。教學評價系統主要包括學校教學指導組、督學指導組、學院教學指導組及教學專家領導,同行評價、學生評價等方面。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態度也是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切實制定和實施對教師教學質量和教學態度的評價是一個重要問題。在對教師教學評價過程中,可以采用有效的教考分離方式,并要求教師切合實際的具體實施,在評價過程中盡可能體現公平、公正、合理。學生在獲得成績的同時,也會在學習和學習結果中對教師進行合理評價。
(4)課程信息收集系統。大學體育課程信息收集系統目的是使相關部門了解彼此的計劃、活動以及活動質量評價,對保障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信息系統對各方面進行信息收集、信息處理和信息反饋,使學校領導、教師、專家全面了解大學體育課程的計劃、開設、實施、監督、評價等方面的信息,并通過反饋系統及時調整,使大學體育教學質量得到保證。
(5)課程條件保障系統。大學體育課程條件保障系統是指以學校教學服務部門(如教務處、財務處、后勤處、設備處、學生處等處室)以“輸入保障—過程保障—輸出保障”的機制構成的教學條件保障系統。依據信息收集系統的信息和反饋各服務部門相互協作,根據教學目標的必需條件,為教學提供必要的教師、經費和教學硬件設施的支持。
(6)師資隊伍建設系統。加強學校的師資引進,滿足大學體育課的需要。多數學校因為各種原因,對應聘教師的職稱、學歷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對教師的教學能力考察較少。這種做法未免有些偏頗,舍本逐末。在大學體育的教學中,需要的是能夠在一線承擔大學體育課程并能夠完成教學目標的教師。在學校對師資引進的同時,除了對緊缺教師的引進同時應該考慮教學梯隊的建設,應考慮老教師退休后,及時保證教學質量延續化;定期安排中青年教師進修和學習,增加交流,拓寬視野,開拓思路,集思廣益,才能在切實教學中提高教學質量,對大學體育教學改革有建設性的貢獻。
高校教學改革的實際,是提高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新時代高校體育質量保障體系要立足于構建體育教學質量、體育管理和條件保障、師資隊伍建設的規范化、體育教育過程的創新體系等方面,明確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條件保障標準和“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緊密結合高校教學改革的實際,提高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