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曉蕾
(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寧波 315100)
育人是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既包含了對教師師德師風的素質要求,又包含了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要求。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激勵教師努力成為“四有”好老師,是激勵教師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也就是要進一步激發教師育人的主體作用,培育學生的全面發展。勞動教育是育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勞動教育是社會教育的首要因素和基礎,是促進人進步的重要條件和手段。[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2020 年3 月20 日)明確指出:勞動教育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并要求:高職院校要在勞動教育中注重對學生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服務奉獻精神等的培育,增強學生誠實勞動意識,積累職業經驗,提升就業創業能力。可以說師德師風建設與勞動教育的共同歸屬即是育人。
在育人工作中,勞動教育能為師德師風建設提供師生相長的平臺,師德師風通過勞動教育以更生動具體的形式感染學生,教職工在勞動教育中可實踐“四個相統一”強化師德師風建設。
(1)勞動教育,為“三全”育人提供廣泛的切入機會與著力點。勞動貫穿了人的生活、學習、工作等活動。勞動的內容包括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從學生在校寢室生活到課程學習,從課外社團活動到志愿服務與社會實踐,從勤工儉學到實習實訓與創新創業,勞動教育可切入途徑的廣泛性,為“三全”育人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提供了教育介入的更多機會。勞動教育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為“三全”育人提供更多的育人著力點。高校的專兼職教師、職工均可結合本職工作中的勞動內容,在與學生的接觸活動中,通力協作,施教育人。
(2)勞動教育,是師德師風展現與感染學生的有力途徑。勞動教育旨在推動勞動態度、能力的綜合發展。勞動教育的實施,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其過程中應緊密結合施教者的勞動示范與指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言行舉止中展現出的師德師風對學生具備感染與教育功能。從全員育人的視角看,高校全體教職工對勞動中人、事、物的態度影響感染著學生的態度。其中與學生接觸越頻繁、越得到學生信任的,其態度影響力越大。[3-4]勞動教育過程中,教育者以身示范,既是勞動實踐方法、技術的示范,也是勞動、生活、工作態度與情感的示范。教會學生勞動技術與能力只是勞動實踐的表淺層次,而態度、情感的正面示范,對學生端正勞動、生活、工作態度,培養正確的價值觀有著更直接更深遠的情緒情感影響作用。
(3)勞動教育,師德師風進一步實踐強化的平臺。2016 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對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出了“四個相統一”的要求。勞動教育從這“四個相統一”的角度分析,亦可為師德師風的進一步強化提供有益的實踐平臺。勞動教育的過程包含勞動理論知識的言傳,也包括勞動態度與勞動技能實踐的身教示范,較一般的理論課程更有利于教育從知識、技能、態度幾個維度開展,為“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提供平臺。高職院校在現代學徒制推進,校企深化聯合培育人才的當下,結合學生實習實訓,結合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開展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培育更是“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勞動教育以學生創新創業切入,教師指導學生,結合專業、圍繞社會熱需求,開展創新創業的研究、規劃、實踐活動,則為“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提供實踐強化的平臺。
(1)在師德師風建設中,明確勞動育人途徑與要求。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在各校的首選項目往往是師德問題一票否決制與負面清單,這在操作上簡單易行,也為教職工設立了明確的警戒線,但缺少師德師風提升的途徑引導和正面激勵。[5-8]隨著師德師風建設的深入,育人工作應成為師德師風建設與評價的重要內容。育人是師德師風建設的歸屬,也是師德師風建設的落腳點。明確教職工育人考核評價標準,有助于促進教師依據考核標準,清晰育人職責,提升教職工師德師風建設的主動性、責任感、使命感。而在教職工育人考核評價標準中,明確勞動育人的途徑與要求,則進一步將師德師風建設融入勞動育人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勞動內容分類,羅列教育內容清單,明確教職工勞動育人途徑與要求,如將學生的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與教職工崗位性質特點相對接。輔導員、班主任、宿管員可結合文明寢室創建,在寢室衛生打掃、物品收納、環境文化建設中,開展貼近日常生活貼近美的勞動教育;行政管理崗位教職工,可以在提供學生勤工儉學崗位的同時,結合行政管理、日常辦公的勞動特點,開展管理與服務類的勞動教育,促進學生辦公軟件現實運用勞動技能的提升,溝通服務勞動水平的進步;專任教師的勞動教育可結合課程理論內容特點,指導帶領學生開展課堂情境模擬或專項社會實踐勞動;實習實訓階段,專業教師與企業導師共同合作,進一步開展生產、服務勞動教育,則著力培育學生勞模精神、工匠精神。教職工勞動育人的項目清單可參考學校選修課制度開展,增加教職工對勞動教育的前期計劃與設計,也通過雙向選擇,提升學生參與投入度。
(2)構建“三全”勞動教育體系,明確考核量化標準。構建“三全”勞動教育體系,即明確勞動教育的全員性、全程性、全方位性幾個構建原則。“全員性”是勞動教育體系的師資基礎,須在全體教職工的綜合考核中包含育人指標,并在其中明確勞動育人的計分項,保障教職工參與的廣泛度,有助于勞動教育內容的豐富性。“全程性”保障勞動教育的覆蓋面,依托全員性去實現,通過教職工各崗位人員與學生在校學習生活不同過程的對接,將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與勞動教育結合,實施勞動教育貫徹學生在校生涯的全程。“全方位”則是勞動教育的開展關鍵,是指勞動教育的全方位指導與啟發,從勞動教育的內容看,需要通過勞動準備、勞動開展、勞動成果總結全方位的指導,以言傳身教的方式傳遞知識經驗、技能方法、態度與價值觀;從勞動教育的綜合價值看,樹德、增智、強體、育美各方位都是育人可著力點。
教職工勞動育人的考核計分可以根據育人的工作量與育人的成效,分檔次計分,劃定基本育人達標分,作為師德師風考核評價的重要指標,為職務評審、崗位聘任、績效工資發放、表彰獎勵等提供依據。為促進勞動育人的指導與監督,加強勞動育人的規范性,突出職業教育與高校教育的特點,可以將勞動教育項目活動清單納入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運行體系,并加入教務部門的參與指導,編制教師版勞動育人指導手冊與學生版勞動教育學習手冊,讓承擔勞動教育的教職工清晰育人導向,因地制宜、因崗制宜開展教育設計,明確施教要點,把握育人過程;幫助學生明確勞動教育的目標、內容、可選項目、達標要求等,并對勞動教育開展情況與學習收獲進行評價。
(3)加強先進表彰與優秀成果展示,傳播勞動精神與師德風范。通過表彰先進與優秀成果展示,能夠形成良好的示范引領,營造鼓勵先進的氛圍。將勞動育人成效納入師德師風先進個人、集體的評選條件,將教職工開展勞動教育、學生勞動學習的優秀成果集中展示,就是顯性地宣傳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價值觀。在表彰與展示中,教職工、合作企業的實習實訓導師、學生都可以講述背后的勞動教育故事,則相對隱性化、柔性化傳播勞動精神與價值觀。通過故事講出動手實踐蘊藏的樂趣;出力流汗如何磨煉意志;創造性勞動成果來自怎樣的誠實勞動與科學精神;職業精神、工匠精神在勞動實踐中到底表現在哪些細節與關鍵時刻;服務性勞動中幸福感的來源與奉獻精神的價值等等。這些都是最生動的師德師風展現,也是鮮活的勞動教育資料。
探討師德師風建設與勞動教育的共建互促,其根本就是為了更好地履行學校育人職責,為實現中國夢,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育人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各部門協同配合,而本文對此兩者的共建探討則是為學校從不同維度綜合研究系統育人提供探索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