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楚楚 楊萬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見的以不可逆的氣流受限為特征的慢性系統性疾病,按照目前發展趨勢,預計在2020年COPD 會成為全世界排名第5 位的疾病,成為全球第3 大死因的疾病[1]。COPD患者隨著急性加重次數的增加及病程的進展,一般情況會越來越差,氣喘逐漸加重,據統計,在中國,40歲以上的吸煙人群中,COPD 的患病率高達8.2%,其致殘率、病死率高,嚴重阻礙了我國的經濟發展,并且給COPD患者及其家屬帶來巨大經濟負擔[2]。目前確診COPD 的最新金標準仍然是通過肺功能檢查來完成,但事實上,單純通過肺功能檢查會增加假陽性率,多數患者難以配合,且有時肺功能檢測結果與患者臨床癥狀不符,兩項前瞻性隊列隨訪研究發現COPD 診斷存在不穩定性(患者剛開始肺功能檢查提示為COPD,隨訪復查肺功能時提示通氣功能正常,后再次出現肺功能下降;或患者初始檢查提示無氣流受限,隨訪肺功能時FEV1/FVC<70%,FEV1<80%,后肺功能恢復正常)和逆轉性(患者初始診斷為COPD,隨訪結束后恢復正常)[3]。
對于COPD 肺功能下降為輕、中度的患者經常會出現診斷波動。因此,對于考慮COPD 的人群,僅依靠肺功能檢查并不能得出正確診斷,此外,機體內環境的穩定需要小氣道黏膜表面免疫屏障來維持,氣道長期慢性炎癥刺激在COPD 的發展中起重要作用,肺功能檢查只能反映氣流受限的嚴重程度,不能反映氣道炎癥狀態,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是一種炎癥標志物,在COPD 的病理生理中起一定作用,本研究通過觀察COPD 急性加重期不同肺功能分級患者血清SP-D水平的變化,探討SP-D 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及肺功能GOLD 分級的關系。
1.1 研究對象收集2018年1~6月在我院呼吸內科住院治療的AECOPD患者131例,根據GOLD分級:1級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齡(67.02±6.93)歲;2級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齡(65.83±7.18)歲;3級37例,男19例,女18例,平均年齡(74.36±8.77)歲;4級34例,男17例,女17例,平均年齡(75.53±7.75)歲。AECOPD患者各GOLD 分級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入選標準①符合COPD 診治指南的診斷標準[4];②AECOPD患者病情急性加重,需改變治療方案或者患者有咳黃膿痰、呼吸困難加重的表現;③近1個月內未使用激素。
1.3 研究方法AECOPD患者各肺功能GOLD 分級組入院第2 天后采集空腹外周血5ml,COPD 穩定期(AECOPD患者病情穩定后停止使用激素1個月后)采集空腹外周血5ml,室溫靜置30min,采用離心機(成都高分離心機有限公司)離心10min,采集上層血清,放入-80℃冰箱中冷凍備用。采用ELISA 法檢測SP-D水平(試劑盒購自上海恒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 統計學方法數據分析采用SPSS 22.0 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行Pearson 相關性分析,多組間比較采用F檢驗,檢驗水準α=0.05。
AECOPD期患者血清SP-D水平為(165.09±16.72)ng/ml,明顯高于COPD 穩定期的(72.85±8.62)ng/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2.917,P<0.001)。隨著GOLD 分級的升高,AECOPD 期、COPD 穩定期血清SP-D水平也逐漸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ECOPD患者各GOLD 分級組SP-D水平均高于COPD 穩定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AECOPD 期患者血清SP-D水平與GOLD 分級水平呈正相關(r=0.392,P=0.024)。
COPD 導致患者生活耐力下降,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隨著疾病的不斷進展,肺功能逐漸下降,最終累及心臟等其他臟器,還可能發展為肺源性心臟病等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Inoue 等[5]研究表明,COPD患者骨折發生風險較大,原因是COPD患者的骨密度降低,骨量減少。COPD患者需長期使用吸入制劑,醫療費用高,且病情反復,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研究結果顯示,COPD 合并其他疾病醫療費用所占比例是COPD患者醫療總支出的1/2[6]。AECOPD 的原因大多為下呼吸道感染,臨床上又難以確定急性加重是否為感染引起,因此給治療帶來困難,并導致抗生素使用不合理。
有研究表明,輕度氣流受限的COPD患者完全依賴肺活量測定可能會低估臨床上重要的生理損害[7],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一方面,輕度的氣流受限也會導致患者耐力下降,甚至出現活動受限[8];另一方面,特別是在年輕的受試者中,輕度氣流受限也可能是處于疾病的早期階段。值得注意的是,在大樣本觀察和生理學研究中,COPD患者在分期和嚴重程度上均與患者的平均年齡無顯著性差異[9],這表明在一些受試者中,輕度氣流受限可能是該病的唯一生理表型,而在另一些受試者中,它可能代表肺功能逐漸惡化的第一階段。因此,我們認為有必要進一步分析和討論輕度COPD。已經證實,COPD 輕度加重的患者比重度患者更容易發生肺功能的急速下降[10]。
SP-D 的基因位于10 號染色體長臂上,是由肺泡Ⅱ型上皮細胞及克拉細胞合成分泌的多聚體糖蛋白[11],主要作用是通過清除吞噬細胞,識別清除細菌、病毒、真菌以及蠕蟲與寄生蟲[12]。SP-D 還可以結合其他生物或非生物顆粒,加強氣道和潛在的其他部位的清除作用。因此,已知SP-D 聚集過敏原并幫助其去除[13],增強基因組DNA和凋亡物質的清除,聚集并去除顆粒物質,并且在某些實驗條件下具有影響小鼠腸道微生物群的能力[14,15]。人SP-D 的凝集素活性有利于其與多種糖基化的微生物配體的相互作用,包括N-乙酰甘露糖胺(甘露糖胺)>甘露糖>巖藻糖[16];SP-D 還被認為能與多種吸入性病原體結合,并能與糖類、脂質和核酸結合,具有特異性,從而啟動吞噬作用。Mackay 等[17]研究證實,在伴有嗜酸性和中性粒細胞混合炎癥的嚴重哮喘中,血清SP-D 升高,并富含SP-D 分解產物。血清SP-D水平越高,肺泡中性粒細胞浸潤和肺泡內毒素水平越低,反之,SP-D水平越低,肺泡中性粒細胞浸潤和肺泡內毒素水平越高。結果表明,高循環SP-D水平可提示高度活躍的疾病和進展,而低水平可反映肺組織的損傷,因此肺氣腫更為嚴重[18]。
本研究表明,COPD 穩定期血清SP-D水平低于AECOPD 期(P<0.05),AECOPD 期不同肺功能分級SP-D水平不同,GOLD1級組SP-D水平明顯低于其他3組,GOLD2級組SP-D水平低于GOLD3級、4級組,GOLD3級組低于GOLD4級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COPD 穩定期隨著GOLD分級的升高,血清SP-D水平逐漸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SP-D水平與GOLD 分級呈正相關,GOLD 分級越高,SP-D水平越高,說明SP-D水平與肺功能分級有明顯關系,臨床上可以通過檢測SP-D水平來評估患者肺功能及氣道炎癥的嚴重程度,可以此指導吸入制劑的應用,AECOPD 期SP-D水平高于COPD 穩定期患者,可能為下呼吸道感染引起局部組織炎癥損傷,炎癥物質進入肺循環產生免疫反應,AECOPD患者血清SP-D水平明顯升高,且與肺功能分級有關,可對臨床上難以完善肺功能檢查的患者提供幫助,指導用藥,對COPD的進展有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