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雪虎 周潔 劉霞 王世偉
隨著社會的發展,公眾可獲得藥品知識的渠道增加,自我藥療的現象也日益增多,而我國部分居民缺乏合理用藥常識,“自我判斷”購藥者更容易服用不恰當的藥物。為降低居民用藥風險,有必要對居民的用藥知識、行為、態度進行調查,通過分析相關影響因素,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安全用藥知識普及,提高患者用藥安全[1]。本研究擬采用KAP(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問卷對山西省居民用藥行為進行調查,深入了解該省居民用藥的知識、態度以及行為,研究該省居民用藥風險的影響因素,旨在為山西省公眾安全用藥科普干預內容和方法的設置提供建議,為醫藥、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對高風險人群用藥科普政策的制訂提供參考。
1950年9月5日,吳努在議會發言時兩次特別強調,像緬甸這樣弱小的國家無論怎樣擴充、加強國防力量都無法有效地保護自己,[85]所以只有和大國保持友好關系、保持中立和不結盟才能有效維護國家主權與安全。冷戰時期,緬甸能夠持久地堅持中立不結盟外交政策,關鍵就在于始終堅持了這一原則,即使當其與某個大國關系惡化、安全受到威脅之后,仍然通過與對方和緩關系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而不是貿然引入其他大國來解決安全困境。印度則是相反的案例。印度獨立后最初雖然也積極倡導、實施和平中立、不結盟外交政策,但其在20世紀70年代與蘇聯結盟。
1.1 一般資料本次調查選擇2019年7~9月我院的門診患者以及周邊居民,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涵蓋山西省多個地區,年齡大于18歲。
1.2 調查方法
1.2.1 調查問卷發放 本次調查問卷由中國藥學會科技開發中心提供,共發放調查問卷500份。采用橫斷面問卷研究,問卷通過線上和線下兩種方式發放[2]。線上調研由問卷星調查提供數據收集載體。線下調研由調查員現場發放問卷,受訪者自行填寫問卷,填寫完成后由調查員現場回收。
孕媽媽在懷孕4~6個月時,早孕不適的生理癥狀會逐漸改善,胎兒的情況也相對穩定。這個階段可以根據自身的體能和平常運動習慣適度增加運動量,以增強身體的活力。這時的運動可以選擇游泳、孕婦健身操、慢舞、孕婦瑜伽等鍛煉方式。
1.2.2 調查問卷內容 本次調查問卷設計研究的題目共四部分,包括受訪者基本信息(8項)、用藥知識(28項)、用藥行為(24項)和接觸用藥知識講座或教育活動的頻率和態度(11項)[3]。
在宋代的繪畫歷史上,李唐是一個承前啟后的人物。南渡前“崇古”的作品《萬壑松風圖》以蒼勁渾厚的小斧劈皴開創了南宋院體畫的先河,早期作品物象的具體繁復,其皴法、筆墨和設色皆為了表現客觀的山水;南渡后“獨創”的作品《清溪漁隱圖》使用邊角構圖,畫中的山石、樹木,似乎只是借以傳達作者的主觀情緒,留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大斧劈皴的激蕩情緒。李唐從北到南,先后在兩個不同的生活環境創作,作品中皴法的使用與自然地貌結構有著密切的關系。從《萬壑松風圖》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皴法既是對自然界中山川的再現,又是畫家觀察自然后,有所感悟的情感再創造的載體。
1.2.3 調查問卷評價標準 本次調查問卷根據風險程度高低設置6個選項,其中,用藥知識的問題共28項,將贊同程度用數字來量化,極不贊同得1分,不贊同得2分,一般得3分,贊同得4分,極為贊同得5分,不清楚得9分,分值越高表明贊同程度越高、風險越大。得分28~56分為優秀,57~84分為良好,85~112分為及格,113分及以上為不及格;涉及態度的問題共11項,同理設計得分11~22分為優秀,23~33分為良好,34~44分為及格,45分及以上為不及格;涉及行為的問題共24項,24~48分為優秀,49~72分為良好,73~96分為及格,97分及以上為不及格[4,5]。
根據表2的單因素統計分析可以看出,不同性別、年齡、人均月收入、居住地、醫療保障情況、受教育程度、工作狀況和職業的受訪者用藥知識得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1 居民用藥知識的影響因素 居民用藥知識的變化與年齡、受教育程度、工作狀況有線性回歸關系,即年齡、受教育程度、工作狀況是居民用藥知識的影響因素。由標準化回歸系數看出,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狀況對居民用藥知識的影響較大,見表3。
作品《家·國》以江南民居為元素組合成一個鼎的形狀。鼎象征國家而江南民居則指代百姓。作品講述一個關于中國夢的故事。這是筆者《水墨徽語》系列的新作。在整體構成上,使用騰空式代替之前的落地式,取得一股向上的力量。另一方面也能使整體造型更加契合鼎的形狀,徽派建筑的元素依然是主體。畫面上的點、線、面、黑、白、灰依然是形式語言的重點,這也是徽派建筑元素的精華。

續表1
2.3.2 居民用藥態度的影響因素 居民用藥態度的變化與醫療保障狀況、職業有線性回歸關系,其余變量無統計學意義(P>0.05)。由標準化回歸系數看出,職業對居民用藥態度的影響最大,見表4。
2.2.1 居民用藥知識得分情況 居民用藥知識平均得分為(68.09±31.48)分,按照得分標準評價,整體評分為良好。其中得分優秀214人(42.8%)、良好190人(38.0%)、及格51人(10.2%)、不及格45人(9.0%)。
2.1 一般情況此次調查中,線上和線下調查最終獲得有效問卷500份,其中線下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300份,線上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200份。調查對象的人口學特征見表1。
1.2.4 質量控制 嚴格把控調查問卷的質量,整份問卷所勾選的答案皆為同一個或有規律性,則判定為無效問卷;同一IP地址提交多份問卷,則只認定為1份有效問卷[6]。
2.2.3 居民用藥行為得分情況 居民用藥行為平均得分為(57.53±22.89)分,整體評分為良好。其中得分為優秀151人(30.2%)、良好297人(59.4%)、及格28人(5.6%)、不及格24人(4.8%)。
根據表2的單因素統計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居住地、醫療保障情況、受教育程度、工作狀況和職業的受訪者用藥態度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2 居民用藥態度得分情況 居民用藥態度平均得分為(34.03±12.69)分,整體評分為及格。其中得分為優秀41人(8.2%)、良好259人(51.8%)、及格150人(30.0%)、不及格50人(10.0%)。
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風水依舊,江山易姓。風水亦是勢利之物,你興盛的時候,它可以為你錦上添花,你頹勢既出,它便眼皮不抬地給你增添晦氣。興廢窮達之事,豈是山川地形可以搞掂?
根據表2的單因素統計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年齡、人均月收入、居住地、醫療保障情況、受教育程度、工作狀況和職業的受訪者用藥行為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居民用藥風險KAP影響因素分析以居民用藥知識、態度和行為得分為因變量,以性別、年齡、人均月收入、居住地、醫療保障狀況、受教育程度、工作狀況與職業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分析。
1.3 統計學方法對回收的問卷采用Excel 匯總,采用SPSS 19.0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對樣本的一般情況采用頻數、構成比進行描述性分析。對定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 描述。在進行單因素分析時,數據同時滿足正態分布和方差齊性,采用t檢驗和方差分析進行統計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計算回歸系數以比較各因素變量對結果變量影響的大小。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1)基肥:氮肥總量的40%、磷肥的100%、鉀肥的60%、硅肥的100%,最后一遍水整地前人工全田施入或用撒肥器施入,隨著攪漿整地耙入土中8~10厘米。
表2 用藥風險KAP得分情況(±s)

表2 用藥風險KAP得分情況(±s)
人口學特征 知識得分 P 態度得分 P 行為得分 P性別 <0.001 0.529 0.056男71.26±37.47 34.05±12.64 59.80±25.48女65.88±26.39 34.01±12.74 55.95±20.80年齡(歲) <0.001 0.890 <0.001 19~34 59.68±20.67 34.43±12.51 53.45±19.75 35~49 70.68±35.84 33.56±13.99 59.71±24.83 50~64 85.11±40.46 34.02±11.89 65.73±28.64≥65 89.89±34.68 33.07±7.22 62.78±13.80人均月收入(元) <0.001 0.508 <0.001<1000 83.61±37.49 35.07±15.66 62.37±27.94 1000~2000 79.14±37.24 35.69±12.00 61.94±19.31 2001~4000 61.47±22.50 34.03±11.10 52.24±15.86 4001~6000 65.31±25.82 32.50±8.79 55.60±14.36>6000 62.23±38.19 33.87±17.94 64.59±38.21

續表2

表3 居民用藥知識的回歸系數估計及檢驗結果
2.2 居民用藥風險KAP得分情況

表4 居民用藥態度的回歸系數估計及檢驗結果
2.3.3 居民用藥行為的影響因素 居民用藥行為的變化與人均月收入、醫療保障狀況、受教育程度、工作狀況和職業有線性回歸關系。由標準化回歸系數看出,人均月收入、醫療保障狀況、受教育程度、工作狀況對居民用藥行為的影響較大,見表5。

表5 居民用藥行為的回歸系數估計及檢驗結果
本次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年齡、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狀況是居民用藥知識的影響因素。年齡越大,用藥知識得分越高,提示風險越大。日常生活中,老年人錯把保健品當成藥品,一生病就去打針、輸液,感冒就用抗菌藥等不合理用藥現象時有發生,因此,應通過微信、報紙、電視等媒體加強合理用藥知識的宣傳力度,在醫院窗口發藥時針對老年患者應做好用藥交代。在老年人居住多的社區開展社區合理用藥知識講座,發放合理用藥宣傳材料來引導老年人合理用藥。借鑒國外經驗,或制藥企業在提供專業性較強的說明書之外,同時提供通俗易懂、簡潔明了、較大字體、有適當配圖,便于老年人和文化水平不高者閱讀的用藥指南,或建立我國統一的患者用藥指導標簽,以確保療效和降低用藥風險[7,8]。學歷越低,用藥知識得分越高,提示風險越大。隨著國家學歷教育的普及,居民的用藥知識認知逐漸提高。在職人員普遍比退休人員和無固定職業人員用藥知識得分低,說明退休人員用藥風險較大。而無固定職業人員可能學歷也偏低,對合理用藥知識的認知也偏低。綜上,加強對老年人、低教育水平人群和無固定職業人員的合理用藥知識培訓顯得尤為迫切。
醫療保障狀況和職業是居民用藥態度的影響因素。從醫療保障狀況來看,參加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和公費醫療的人員普遍得分較低,結合職業來看,這部分人絕大多數是企業或公司職員、機關干部、醫療機構工作人員、教師和企業經營管理等在職人員,究其原因,這部分人普遍接受過一定程度的文化教育,具備一定的用藥相關知識,而自費醫療的人員普遍得分較高,結合職業來看,這部分人絕大多數是自由職業、學生和農民等,提示這部分群體對用藥知識講座迫切需要,因此今后應加強對這部分人員用藥知識的培訓。
人均月收入、醫療保障狀況、受教育程度、工作狀況和職業是居民用藥行為的影響因素。人均月收入在4 000元左右的居民普遍用藥行為較好,而收入在6 000元以上的可能是退休人員居多,收入在2 000元以下的可能是無固定職業或農民居多,這些人員可能會有藥品儲存不當、隨意丟棄過期藥品、用牛奶或茶水服用藥物等不合理用藥行為。從醫療保障狀況來看,自費醫療居民普遍得分較高,提示這部分人群用藥行為風險較大。從受教育程度來看,學歷越低,得分越高,提示用藥行為風險越大。結合工作狀況,離退休和無固定職業人員得分較高,用藥行為風險較大。職業也顯示無固定職業人員得分較高,用藥行為風險較大。
綜上可知,用藥知識、態度、行為三者之間也有密不可分的關系。高齡、低教育水平和無固定職業人群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對象,應加強對這部分人開展用藥知識培訓和講座。
優秀的建筑設計方案可以在保證房屋結構具有實際使用價值的同時,大幅度提高建筑物的環保價值和經濟效益。因此,優秀的建筑結構設計方案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約建筑成本,還可以給建設方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并且不會破壞周圍環境,在一定程度上與當地的生態環境相融合,實現經濟效益與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由此看來,科學合理地對建筑進行結構優化設計有利于體現建筑的綜合價值。
本研究通過對山西省居民用藥的KAP調查,分析山西省居民用藥的風險程度,總結了居民用藥認知、行為的關鍵影響因素,從中也發現了山西省老年人、低學歷和低收入群體用藥教育的需求與參加用藥教育的迫切性,為今后有針對性地開展藥學教育奠定了理論與實踐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