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慶敏 鄭穗華
(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逸景第一小學,廣東 廣州 510000)
新的教學形式一開始讓老師們面臨了很多的新難題:怎樣使用直播系統?如何錄制微課?如何批改作業反饋給學生?新的教學形式雖然增加了教學的難度,但是只要我們不改作為教師教書育人的初心,以滿懷的誠心、耐心與責任心,積極鉆研解決線上教學帶給我們的困難,我們一樣能成為學生們這段特殊的成長之路上溫暖的守護者。下面是我總結出來的一些線上教學經驗。
每一次的電視課堂后,都可以設20 分鐘的線上指導答疑的時間。關于這20 分鐘,我一般會結合以下內容進行安排。
“為學患無疾,疑則有進。”針對學生提出的疑問,在四年級下學期,教材是鼓勵學生自己嘗試著去解決的。所以對于學生在答疑時間所提出的問題,我會根據問題的分類,鼓勵學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解決。遇到個別同學提出的簡單的問題,我會鼓勵孩子課后運用在課文中學到的方法進行解決。遇到具有普遍性或者涉及課文內容重難點的問題,我會在班級群里引導其他的孩子一起進行討論交流,最后得出答案。總之,對于學生提出的疑問,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與普遍性情況,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方法解決,以達到學習的最終目標。
在前一天的作業批改中,如果發現學生錯得比較多的地方,我會挑選比較經典的錯誤在第二天的答疑時間進行評講。例如在學習《在天晴了的時候》的時候,在預習作業中,發現很多同學寫錯了“暈皺”中 “暈”字的拼音,課本中并沒有將它作為多音字來呈現,很多同學都只知道它第一聲的讀音。因此,在第二天的指導答疑時間,我引導學生利用查字典的方法,將“暈”字在字典上的讀音和解釋拍下來上傳到交流群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幫助學生從根本上區分了“暈”字的不同讀音和意思。把學生前一天通過作業反映出來沒有掌握的知識點利用指導答疑時間幫助學生糾正鞏固,能讓學生及時糾正錯誤的地方。
通過備課,我們對每一天的教學內容重難點是比較清晰的。電視課堂的每一節課都是經過精雕細琢的好課,但是和我們自己班的學生的交流卻是比較少的,學生大多數時候在聽,卻沒有什么機會說,因此我們需要在指導答疑時間將這份交流補上。例如在學習《白樺》時,老師引導學生通過想象來理解白樺高潔美麗的形象,這個是這節課的重點,電視課堂上播出了幾位孩子讀詩句時所想象的畫面。在指導答疑時間,我也延續了課堂上這個環節的內容,引導學生將自己讀詩句時所想象到的畫面說出來。“當我讀到____這句詩時,我仿佛看到了一棵____的白樺,它____。”最后,在我的引導下,通過這樣的想象,學生走進了作者的內心,從形態、色澤變化角度,“看”到了一棵棵美麗的白樺。
電視課堂的教學再加上班級學習交流群里對于重難點問題的交流延伸,有學習,有交流,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掌握課文里的知識點了。
每天的電視課堂會布置課后作業,如果將這份作業與本班學情進行整合,那么這份作業會更有針對性。依據上學期的學習情況,我們班學生在回答問題以及作文閱讀方面比較薄弱,因此在設計課后作業時,我結合本班學情,設計了形式多樣的小練筆活動,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和閱讀能力。例如在學習《清平樂·村居》時,引導學生從神態、動作這些角度去展開自己的想象,描述三個兒子的活動,“在溪東,大兒子非常勤勞,他_____;在家里,二兒子非常手巧,他_____;最開心的就是小兒子了,他____。”在學習《天窗》時,引導學生通過想象來對課文中的優秀片段進行仿寫,“我會從窗外的____,想象到____,_____,____。”學習作者從數量和形狀的角度展開想象,發散自己的思維。讓學生能不僅深入了解作者看天窗時的感受,也習得了寫作的句式方法。
除了像這樣形式多樣的練筆活動,針對我們班同學對回答這類型題目掌握不太好,以及部分同學在課后答疑時間不愿開口說的情況,我也有意識地時常布置語音作業,語音作業結合了回答問題的題目類型,不僅能讓學生對這類題型漸漸了解掌握,也讓學生都能開口說。對于學生的語音作業,再及時地給予肯定和鼓勵。我慢慢地發現,以前課堂上不太敢發言的孩子,現在也開始能在語音作業里聽到他們自信的聲音了。
當然,在結合本班學情設計學習任務的同時,我們也可以嘗試著讓學習任務形式多樣化,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樂學、肯學。
現在處于特殊的疫情期間,少了老師的監督,學生在家里進行線上學習質量雖然有所下降,但是,我們卻可以盡我們所能,結合家長的力量,為孩子的學習助力。
一開始如何上課,如何交作業,如何在班級群里發言都是需要家長的技術支持的。當然,這些都是最基本的,學生能否在線上教學過程中自覺認真地觀看電視課堂,積極地參與課后討論答疑活動,以及能否認真及時地完成并上交作業,并且在老師批改反饋之后及時訂正,這些才是最終影響學生線上課堂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對于一些自覺性不強,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老師在線上的另一端,鞭長莫及,無法監督到學生的聽課情況。只有聯合家長力量,幫助學生養成認真自覺的學習習慣,才可以保證他們線上學習的效果。
如果學生在家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家長也沒有起到引導監督的作用,那么線上教學可能就會變成學生玩電子產品成迷的糟糕局面。不僅沒有學到知識,還養成了壞習慣。因此,在線上教學期間,依據學生的作業反饋,及時地與家長溝通,聯合家長力量,為線上教學助力。對學生的線上學習進行指導和監督,是非常必要的。
線上教學的很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教育資源多樣化,資源共享。只要有網絡,就相當于擁有了一個巨大的圖書館。我們在進行語文線上教學時,可以借助網絡,拓展學習資源。
例如在進行詩歌單元學習時,廣州市智慧閱讀平臺也同時推出了一系列關于詩歌學習的活動。在線上教學期間,我也緊跟著這個平臺的步伐,邀請學生一起參與讀詩、品詩、寫詩的活動。借助這個平臺的資源,學生對于詩歌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創作出了一本屬于自己的小詩集。詩集的創作不僅激發了孩子們學習創作的興趣,更是讓他們可以將自己內心對于詩歌的想法自由地展現出來,給他們帶來了成就感。
除了類似于智慧閱讀平臺里的這些網絡的資源,網上還有很多有助于學生語文學習的平臺,老師可以搜索尋找并進行篩選后推薦給學生,讓學生的語文視野在這些平臺的幫助下拓展得更寬、更廣。
在部編版的教材中,越來越多的小古文成為我們的課文,古文的學習也越來越重要,因此,我也嘗試著在課堂答疑時間偶爾抽出幾分鐘,借助網絡資源,插入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小古文,幫助學生學習課文,同時也可以積累一些小古文。例如在學習《三月桃花水》時,作者給我們描繪了一幅非常美的畫面。我也和學生們分享了《袁宏道集校箋》里的《雨后游六橋記》一文,里面同樣描寫了春天的桃花,但不同的是它更多的是描寫作者與朋友在春天的美景下歡樂游戲的場景,其中“少倦,臥地上飲,以面受花,多者浮,少者歌,以為樂”這一句引發了許多同學的喜愛與討論,大家對于以面受花這個游戲非常感興趣,也從這句古文中體會到了作者游戲的快樂。還有在學習老舍的《貓》這篇課文時,我和學生分享了金圣嘆筆下的貓《三十三不亦快哉(其一)》。通過引導學生文白對比,抓住動作詞語,體會兩位作家筆下兩只不同的貓,一只調皮可愛,一只敏捷專注。
通過這樣的小古文分享學習,不僅加深了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積累了小古文。當然,除了像小古文這樣的課外資料,網絡上還有許多優秀的課外資源,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學習課文,也達到了拓展積累的目的。
相比于平時面對面的教學,語文線上課堂有自己獨特的優點,也有一些顯而易見的缺點。但是我覺得對于我們語文教師而言,只要我們保持教師教書育人的初心,不斷地積極探索語文線上教學的方式與方法,我相信語文線上課堂一定會越來越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