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永佳 羅永勤 浦劍虹 高純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COVID-19,簡稱新冠肺炎)在全球快速蔓延,并波及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將 COVID-19納入乙類傳染病,并按甲類傳染病管理[1]。經過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措施,筑起抗擊疫情的全民防線,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隨著 3月中旬本市確診病例全部治愈出院,各行業復工復產也日漸提上日程,我院健康管理中心也在 3月下旬重啟,在嚴格遵守國家、江蘇省及蘇州市疾病防控指導措施下,探索如何科學有序地開展正常業務和管理,加強 COVID-19 防控,保障普通體檢人員及醫務人員健康,及早排查可疑體檢人員,避免出現感染。現將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院健康管理中心從環境布局、感染控制、組織培訓、流程改進及人員管理等方面的防控策略進行總結,為相關健康體檢、健康管理行業恢復運營提供參考。
1.1 調整人員通道對管理中心前臺接待區、等候區、女賓區、男賓區、體檢區、餐區、辦公生活區等通道重新進行調整,確保互相之間減少交叉。健康管理中心開放一個出入口,在門口處設置預檢臺,相對獨立,通風良好。體檢人員從指定通道進入體檢中心等候區,由體檢工作人員指導,按照單向、分批、一醫一人一室疫情期間專用路線完成體檢。
1.2 增設預檢等候區疫情期間,為避免服務臺等候區擁擠和應對體檢人員提前到達的情況,增設預檢等候區,為 15個等候座椅,均按1 米間隔同向安置[2]。體檢人員通過預檢后,根據體檢預約時間長短,安排在預檢等候區等待。服務臺根據人流量,通過叫號系統通知等候區體檢人員進入體檢區。
1.3 建立疑似人員隔離區一旦發現體檢人員有新冠肺炎疑似癥狀,安排其進入隔離區,按照科室護理質控小組制定的疑似人員應急流程,由專人帶患者通過轉出專用路線至發熱門診。對疑似人員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對經過的環境進行正確的消毒處理,對與疑似人員密切接觸者等進行暫時留置,停止使用可疑污染的物品,或經嚴格消毒與滅菌處理及檢測合格后方能使用。
1.4 采取“高考式”餐區體檢人員采取“高考式”位置進餐,嚴格按照一桌一椅的標準擺放,桌距均超過1m,進餐時禁止互相聊天。發放餐飲員工防護標準、食物分類分區符合要求。初期建議鼓勵體檢人員體檢結束后,外帶體檢早餐自行選擇單獨合適地點進食,以減少相互接觸感染幾率。
1.5 各區域標識清晰地面設置體檢引導標識,引導體檢人員正確行走路徑。各診室門口張貼提醒標識,提醒體檢人員進入診室的注意事項,保持相應距離。
2.1 清潔與消毒
2.1.1 加強通風及地面清潔消毒 地面使用500~1 000mg/L 的含氯消毒劑消毒,每日至少 2次;各區域保持開窗通風,工作日紫外線照射 30min。
2.1.2 加強物體表面及儀器(CT機、B超機、人體成分分析儀、超聲心動圖機等)清潔消毒 物體表面用 500mg/L 的含氯消毒劑消毒,每日至少 2次,有污染時及時進行清潔消毒;桌子、電腦、鍵盤表面用75%酒精每日擦拭消毒 2次。頻繁接觸的物體表面如電梯按鍵、電話、水龍頭、鼠標、門把手等應增加消毒次數。
2.2 嚴格執行手衛生手衛生可預防及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3],在預檢臺、服務臺、診室、走廊等地點放置快速手消液,在洗手池邊配置一次性擦手紙、洗手液等,并在墻上粘貼洗手示意圖。落實洗手指征,戴手套不能替代手衛生,脫手套后應及時洗手。手上如有傷口或皮膚破損時,應戴乳膠手套,安排專人負責監管工作人員手衛生執行情況。
3.1 醫護人員
3.1.1 防控知識培訓 根據我院《新冠肺炎醫院感染防控手冊》,科主任、護士長為科室防控第一責任人,制定科內相關人員的培訓計劃,通過線上集中培訓、線下自我學習,使其熟練掌握新冠防控知識、方法與技能,并對標準預防的落實、體檢預檢分流執行等進行一對一考核,確保相關知識普及、落實到位。設立專職科室感控醫護人員,針對科內醫護人員進行防護知識培訓,指導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并監測醫務人員醫療護理操作過程,尤其是防護措施,避免遺漏和污染,防止交叉感染。一旦發現職業暴露,立即上報科主任、護士長,并逐級上報感染管理處。
3.1.2 防護用品穿戴 正確選擇和佩戴口罩,正確穿脫工作帽、工作服、防護服、面屏、護目鏡等,由科內感控員詳細講解穿戴流程。不同區域工作人員選擇合適的防護用品,既要做到標準預防,又要避免浪費和過度防護。
3.2 工勤人員由科室安排專人對工勤人員進行新冠知識、標準預防、手衛生、環境消毒培訓,培訓合格方能上崗。工作期間,安排專業醫護人員加強督查巡視,防止疏忽遺漏,特別是接觸轉運血液、體液標本過程。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健康管理中心為恢復運行,并及早識別感染、疑似感染者,防止疫情傳播暴發,有針對性地改進工作流程以加強防控需求。
4.1 篩查核對體檢人員身份,查驗體溫、蘇城碼、個人行程軌跡等,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并登記,體溫≥37.3℃的人員轉至發熱門診。原則上禁止陪同。
4.2 限流分時段預約體檢,護士長把控體檢節奏,及時掌握體檢區域人流量,一旦發現有人員聚集可能時,及時疏導人流,安排在預檢等候區休息。按負荷流量進行管理,根據健康管理中心建筑面積2 360m2,控制人流量 60 人/h,防止潛在交叉感染。
4.3 按序檢查按先后順序發號,體檢人員憑號至服務臺進行登記體檢。檢查排隊間隔不少于1m,各診室嚴格執行出一人進一人,保證“一醫一人一室”模式進行體檢。
4.4 必查將胸部 CT 作為常規首選項目[4],安排有經驗醫師當場閱片,現場初步篩查 CT 異常者。如胸部 CT 有病毒性肺炎改變,則啟動應急預案,立即將體檢人員送入應急隔離區,請上級醫師及醫院專家組會診,根據專家組研判意見,進行核酸及抗體、C反應蛋白、血常規檢測以及進一步診治。如專家組考慮為確診或疑似病例,迅速排查密切接觸人員,逐級上報,啟動醫院應急程序。
4.5 暫緩項目體檢項目中,對于有增加醫患間感染風險可能的項目,如外科、眼科、五官科常規體檢、胃腸鏡、14C 呼氣試驗暫不開展。后期隨著疫情緩解,醫院感染防控的改進變化,根據實際情況和相關科室協調,逐步開展和完善相關體檢項目。
5.1 工作人員管理
5.1.1 標準防護 預檢臺工作人員佩戴一次性工作帽、醫用外科口罩、護目鏡或防護面屏、工作服、隔離衣、乳膠手套、工作鞋;體檢區域工作人員佩戴一次性工作帽、醫用外科口罩,工作服、工作鞋;采血室工作人員參照體檢區域工作人員防護,另加護目鏡或防護面屏、戴醫用乳膠手套;工勤人員使用一次性工作帽、醫用外科口罩、工作服、工作鞋,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時,加戴醫用乳膠手套。
5.1.2 建立健康信息監測報告制度 健康管理中心內所有工作人員每天開展主動健康監測及上報,包括體溫和呼吸系統癥狀等,省內外返蘇工作人員必須單列上報,須持有蘇城碼綠碼方能上崗。
5.1.3 建立工作人員外出管理制度 工作人員離開本市前必須如實上報,回蘇后,向科主任或護士長出示蘇城碼、蘇康碼、軌跡查詢、私家車牌照,經審核批準后上班;工作人員如果去省內其他城市接孩子或父母,開私家車,不接觸家庭以外的人員,不參加聚餐聚會,回蘇后可以上班。原則上不允許出江蘇省,確有需要出省者,需經醫院領導(書記、院長)批準,回蘇后按醫院規定進行相應隔離(假期為調休或公休)方可返崗,后期要求隔離后核酸檢測陰性方能上崗。
5.2 體檢人員管理
5.2.1 電話預約 工作人員電話詳細詢問體檢人員流行病學史,排除來自中高風險地區、新冠肺炎感染者/境外人員接觸史、咳嗽胸悶等呼吸道或肺炎可疑不適癥狀等,再告知分時段體檢時間,攜帶身份證、蘇城碼,體檢時須全程佩戴口罩(非呼氣閥口罩)。初期主要選擇安排單位團隊體檢,來自本地,無外地出行史的同一單位團隊客戶優先集中安排體檢,并與體檢單位溝通明確人員近期健康申報狀況、出行史,彼此間相互協調,進一步加強新冠肺炎防控力度和精細度,盡早排查、建議相關不確定人員延后體檢,以保障和提高其他體檢人員的安全性。
5.2.2 預檢篩查 健康管理中心大門口設立預檢臺,有專門培訓的有經驗醫護人員對體檢人員測量體溫、再次詢問流行病學史、確認綠碼/行程軌跡與身份證并記錄,簽署健康承諾書。
5.2.3 分批體檢 為減少現場人員聚集,預檢臺、服務臺工作人員控流分批安排體檢人員進行體檢,告知體檢行進路線,以減少其不必要的活動范圍,配合現場安排。
5.2.4 健康宣教 工作人員向體檢人員發放防控健康宣教單,涉及個人防護知識、居家防護知識以及就醫時注意事項等。等候區視頻錄像滾動播放手衛生知識宣傳片,指導體檢人員正確洗手,并養成經常洗手的好習慣。
我院健康管理中心從 3月下旬復工至今,已完成5 000余人次體檢。通過前期預檢篩查,根據體檢人員行動軌跡排查出 2例有近期中風險地區旅行史,皆建議其推遲體檢時間。通過體檢胸部CT進行當場閱片,發現肺部疾病 19例,其中1例為病毒性肺炎,按新冠肺炎應急流程迅速處置,后經醫院專家組會診排除新冠肺炎,其余則為結節和肺部輕度炎癥。健康管理中心在運行過程中無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發現和交叉感染、群體感染事件發生。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防控工作為重中之重,不同時期對新冠肺炎防控要求不同,及時制定相關規章制度流程進行有效防控,盡管相應防控工作所占比例有所上升,體檢的效率會受到一定影響,但是制定科學的體檢流程,強化對醫護人員健康宣教能力和專業培訓,能提高體檢人員的滿意度[5]。健康管理中心在最初運營時,先期安排本院職工進行體檢,根據實際情況,對各項流程及各種應急狀況進行分析總結,并結合意見建議,總結修改完善復工運行防控措施及應急預案。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我院健康管理中心從環境布局、感染控制、組織培訓、流程改進及人員管理五個方面完善防控策略,有序推進健康管理中心復工,為體檢人員提供安全、有效的體檢服務,既滿足和保障了廣大市民健康管理需求,發揮健康守護者的作用,同時又適應新冠疫情時期特殊狀況和要求,提升醫院效益指標,建立疫情下醫院健康管理中心運營與防控并重的工作新狀態。